想咨询一下关于为什么有的老师教得好,有的老师教的差?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教师并无好坏之分,不过是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甚至是教学理念的差异。
我们经常说因材施教,就是说,不同的学生适用的教学方法不同,那不同的老师,他讲课的方法也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一定有他值得学习的地方,因此不能片面的断定教师的好与坏,家长在给孩子选老师时,也不能只是听别人看法,或者根据孩子某次的成绩去判断,要根据自己对孩子的培养目标及孩子的特点进行选择。
首先,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你对自己的孩子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是希望他成绩优异,还是希望他全面发展,或者你希望他能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生活能力。
其次,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你可以跟教师沟通来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及理念,并向教师传达你对于孩子教育的想法及目标,让教师根据您的目标及孩子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最后,倾听孩子的上课体验。孩子是课程的主要参与者,孩子的体验是教学的主要衡量标准,通过孩子的反馈,了解孩子与教师的配合程度。
学习过程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教师是学习的辅助者。双方的良好配合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教得好的教师原因基本是相似的,教得不好的教师却各有其原因。正如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样。
教得好与不好的概念也是因观察者的角度不同而异的。当前社会一般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其实这种评判标准有点片面。下面我就考试成绩标准来简单分析下教得好与不好的基本原因。
教得好的教师一般都具备如下特质:
首先,热爱教育,把教育当终身职业与事业,工作上乐此不疲,而不是把教育当养家糊口的工具。
其次,关爱学生,诲人不倦。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是圣心。有了这份圣心与耐心,就会让学生亲近,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教”。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再次,与时俱进,认真钻研考纲、教材、教辅资料、相关专业知识、教法、教育心理学等,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教学有方向,有方法。教师懂得了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明白了学什么,怎么学,考什么,怎么考。
第四,备,教,批,辅等环节认真细心,勤于观察学生,善于分析学生,了解班级学生共性与个性,教学上能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第五,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注意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班级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班集体充满了团结友爱、合作互助、积极进取等正能量。
那么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其原因千差万别。有的专业知识不过关,有的教学方法欠妥,有的责任心不强,有的不受学生欢迎,有的缺乏细心耐心责任心,有的不钻考纲教材等………。其中任何一个原因都会导致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我初中数学老师,刚退休,教初中毕业班20多年,比你差远了,也想找一份工作,不知干什么?
所谓的好坏之分,不过就是时间长短问题,老教师经验丰富着,因为教学时间长,对课本了解透彻,教学教法更适合孩子,所以成绩会好一些,这都是多年教学摸索出来的,新手教学,刚开始会分不清重点,对课本了解不透彻,可能会相对薄弱些,但是差不多教一个学期,新手老师就能摸索到自己的方式方法,因为学无定法,学要有法,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教学方法,何况现在,每个组都有组长领着教研,会对一个单元内的重点归纳总结,互相讨论,所以,放宽心就好,跟着老师的步骤好好学习,一定能完成学习任务。
亲其师信其道,喜欢老师的教学风格,就会喜欢老师的课,喜欢老师的课,学习效率就高,效果就会很好,成绩必然就高,老师教的好坏自然就能分出高下!
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教师,其课堂教学水平很高,获得过省市县各级优质课奖励。按理说教师讲课水平高,教学成绩自然也高。但现实却是会讲课的教师所带班级教学成绩并不尽人意,甚至赶不上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带着这一问题,在今年的教学视导中,我每到一所学校,就对该校教学水平高和教学成绩高的教师分别进行调查和了解,排除教师个人性格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形成了如下几点认识:
其一,“讲得好”不代表“学得好”。讲课水平高的教师,个人素质都很好,无论是教学基本功,还是处理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都堪称一流,这也是他们能够在各类优质课比赛中胜出的主要原因。但正是由于这些长处,导致有些教师重“教”不重“学”,课堂上教师过分发挥自己能讲会讲的优势,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讲课水平不高的教师,却能在课堂上把大量时间放给学生,或引导学生自学自悟,或进行质疑讨论,或让学生进行高效训练,对学生非常实用。
教学包括教和学两方面,讲得好不代表学得好。这就像学习汽车驾驶技术一样,教练可以很生动地讲解挂档、松离合、踩油门、刹车等基本原理,学员也能够听明白,但要真正学会驾驶技术,需要学员花费大量时间反复操练。由此可见,课堂上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是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的。
其二,“听明白”和“记住”不是一回事。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初中阶段,让学生记忆、积累知识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没有一定量的知识积累,就谈不上能力的提高。课讲得好老师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概念、原理、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考试时应当能得高分,然而却事与愿违,原因有二:
一是这些知识大多是由教师“讲会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看似听明白了,印象也不深,考试时自然难以应付。二是这类教师大多比较自信,认为学生当堂已经学会了,考试自然不成问题,于是就不注重平时的复习和巩固,造成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有些老师虽然讲课不那么生动,但知识点砸得很实,还能拿出大量时间让学生复习巩固,学生的考试成绩自然会好。
遗忘是人在学习时不可避免的生理现象。研究表明,学生要掌握一个英语单词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重复9遍才能记住。只靠听一节课就让学生记住所学知识是不现实的。因此,讲课好的教师也要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质疑和讨论,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要根据记忆规律,注重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体系,并及时指导学生巩固和复习学过的知识。
其三,“记住了”并不等于“会用”。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应用,因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是教学的目的和归宿,否则即使学生对知识背得滚瓜烂熟,问题情境一旦发生改变则无所适从,自然不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课讲得好的教师应在教材研究上下工夫,对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学会思维技巧,掌握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教学成绩的提高指日可待。
你那个说法也不对,不一定要名校高材生才能教出好学生。我觉得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好与不好,主要取诀于老师的工作态度与敬业精神。
老师教的好与差在一般意义上来说取决于老师个人的素养与能力以及老师的敬业程度。
但是,老师教的好与差又不能这样简单地去评价。
大家眼里教的再好的老师也有没有教好的学生,再差的老师也有教的好的学生。
还有,有的老师课上的一般,学生思想、思维、能力都没有得到好的发展,学生考试成绩却数一数二;有的老师重视孩子全面素质提高,但考试成绩不尽人意,你能说哪个老师教的好?
也许很多人只拿考试成绩说事儿吧,而教育教学成果又岂能一个考试成绩去定论呢?
艺考是千里百里挑一的艺术生。自然要有专业美术画家来培训啦!学校的美术老师教不出尖子美术生的。如果你不愿化钱不去培训当然可以,学校老师也可培训,但差了好几个级别了,不具竞争力的。天才美术生毕竞少啦!
沐馨
2022-11-25我认为跟教师的两个因素有关:
一是教师是否善于表达,有的老师水平很高,但是表达不到位,另外课堂效率也跟老师的性格有关,有的老师能够声情并茂,善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二是教师对知识的研究和对学生的学情研究,教师把知识点讲透,同时知道学生的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