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4

一些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动辄非985或211毕业生不要,这合理吗?

想咨询一下关于一些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动辄非985或211毕业生不要,这合理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7 个回答

  • 黑白

    考公不是最佳选择,我身边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985. 211毕业的很少。我在地级市,三线城市。我认为高端人才应该去科研所,大型企业。

  • 撩人心.

    我觉得就业竞争现在压力山大,当然稍好些的单位或岗位入职门槛就会定得更高。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二条腿的人有的是。现在说实话文凭含金量早已大打了折扣。现学校升格扩招一般只要能出钱就可以升学,不论公办民办,本科毕业生上街都能碰到一大群(文革前高考升学率只有百分之十几)。新人不了解其能力也就只能看是否名校毕业了(一般只有名校高考录取线才会相对较高)。

  • 沉稳如山

    说句让人不太舒服的话:不要动不动就讲“理”!人家又没有违法,剩下的就看人家企业怎么制定自己的用人标准与规则了!

    我们任何人思考问题,一定要接地气,更要以自身的综合状况作为出发点来思考对自己有价值的问题!否则就是庸人自扰了。

    一、故意气一下部分朋友:你为什么不自责一下?责备自己当初没有用功考上985、211呢?

    现在觉着企业招聘标准高,那为什么当初自己没有全力以赴的考取985、211院校呢?难道我们要抹杀当年玩命考取了985、211院校学子们的付出?人家过去努力过,凭什么就不能在未来有一点优势呢?!

    万事皆有因果!咱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毫无进行切割吧!人家当年的努力就是一个“因”啊!凭什么就不能在未来求职的时候有一个更好的筹码作为“果”呢?

    现在想起不合理、不公平了?

    别找什么理由!别说高中阶段自己没有意识到!因果并不是你都知道了的情况下发生的!

    二、回归理性,赶紧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就好!计较这个对自己毫无意义的问题不是白白浪费自己的精力、时间嘛!

    老鬼开篇就说了,这个世界、社会,根本不能靠讲道理活着!你以为真的有理能走遍天下呀?!老美看着那个国家不顺眼直接就敢去灭了你,他讲道理吗?整个世界都不可能完全讲道理,你还指望所有的现象、规则都能符合你认为的“道理”?再说了,你认为的有没有理,也不见得是完全正确的呀!

    部分企业在规定招聘标准时,既然设计了非985、211院校毕业生不予考虑的标准,那就已经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了。即使你、我搞明白了、即使评价出了是否合理,又有什么用处呢?能改变的了吗?

    思考、纠结于此类问题,出了让自己平添烦恼之外,能够对自己有任何、一丁点儿的帮助吗?恐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吧!

    还是赶紧收一收自己的心吧!社会上还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可以去投递简历、参加面试!你要根据你的综合情况来寻找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


    三、你的“理”抵不过企业的用人实践!

    很多企业在人才招聘时限定了985、211院校学生才在考虑范畴,无论您认为这种规定是否合理,都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原因非常简单:大量的这类企业通过数年的招聘经历与用人实践证明了这种规定有利于企业高效、高质量的招聘到了他所需要的人才!——这就是现实而已。

    既然人家用这种方式可以招聘到自己需要的人才,那人家就按照这种规则向前走,没什么不妥呀。

    再者说,企业的这种招聘标准设定,并没有违反什么法律、法规,人家这样规定自然很正常了。我们凭什么非要去追求人家是否合理呢?再说了,没人给你这个机会和企业讲这个道理!没人陪你玩儿!先耽误时间!

    人家的用人实践证明这种招聘规则是有效的、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其他的任何道理都在实践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

    四、冷血的一个建议: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根本没资格谈什么学历、能力之类的话题!

    作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请不要和别人谈学历、能力之类的话题!更不要拿学历、能力之类的探讨,来说明企业用人过程中对于985、211院校重视程度是否合理。

    换位思考一下: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人,也是肉眼凡胎的!他们不是算命大仙儿!怎么能够完全准确的知道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到底能力如何?

    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谁的能力更强?怎么评判?单单靠面试时那简单的几分钟、十几分钟去判断?

    明确的说: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不要辩论能力、学历为好!

    无论你是否愿意承认,都要接纳一个现实:在常年累月的招聘、用人实践过程中,很多企业得出的结论是:那些985、211院校毕业的学生的能力、素质相对而言是很高的!因此才会坚守那样的用人标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非985、211院校的学生的能力、潜力一定不高,而是站在用人实践与比例的角度而言,那些985、211院校毕业生已经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了!企业就没有必要非得放宽招聘要求,花费更多的时间、经历去考虑非211院校的学生了!

    通俗的说法是:企业没那个必要去考虑非985、211院校的学生!并非企业不尊重这类学生,而是不需要!985、211院校的学生已经够用了!

    这并非不尊重其他院校的毕业生,而是人家的现实用人需求状况决定了:人家不需要!

    五、老鬼作为虚长大家二十岁的朋友说句狠话:你刚毕业!还是将精力用在找工作上去吧!咱还没有精力、资格去关心大事!

    刚刚毕业啊!不应该还没真正进入社会就已经开始了对社会、企业的抱怨!

    社会的发展与现状,不是以某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完全按照大家所设想的方向发展的!有很多的不公平、不合理、不正常的现象发生也是很正常的。

    更别说作为大学毕业生,对于社会上很多问题、现象的看法、评价可能存在偏差了!

    因此,不要还没就业、没有真正的步入社会,就开始抱怨社会、怀疑社会、对社会失望......这只会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起步阶段就已经先输在了起跑线上!


    就谈这么多吧。希望能够用这一根根大棒敲醒更多的朋友。也希望所有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朋友们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欢迎【关注】老鬼,每天分享职场、销售、口才、人脉类实战内容。
    越多分享,越多收获!

  • 风华正茂

    还是985、211厉害,接到大学通知书就可以有编制,还奖励几十万!
    据一份宜兴的人才培养计划签约通知显示,人家这个地方开始抢人才了!但是,你必须是985、211、双一流学校才可以!
    据这个材料显示,学生凭985、211、双一流学校录取通知书可直接进入事业编制。
    没错,大学还没上,就可以直接先签约预约,大学期间补贴给你学费,并奖励30万—50万。

    不知道这个对宜兴的孩子有没有吸引力,反正这个要是在山东的话,应该会挤破头,一个公费师范生,在山东有些考生甚至985、211都不去,也要直接有个编制。
    但是,这个东西,在南方就不一样了,他们对体制内有点看不上,很多家长喜欢让孩子做生意或继承家族企业。

  • 秋意浓情

    不合理,但是你没办法!

    一、公司有用人选择权

    公司用什么样的人,是有自主选择权的,人家只要能开得出优厚的待遇,只招博士你也没辙。你若考的学校达不到要求,只能怪自己当初不努力,导致自己的竞争力降低了!

    二、学历与能力哪个重要?

    都重要,两者根本不冲突。

    题主的意思是要说,学校差的人,反而能力强呢?还是想说,好学校出来的人,能力不一定强?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在对一个人不了解时,学历就代表了能力!至少,好学校出来的人,学习能力强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差学校的人出来,你拿什么证明你的能力?

    你学校差的人,会努力,好学校出来的人,反而不会努力了?人家在中学时代就已经比你努力了!

    学校差的人,能力强,好学校出来的人,能力就不强了?人家平台高,资源多,师资力量强,人家只要肯努力,比你的起跑线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哪来的自信比能力?

    三、这种标准,对公司有利!

    从概率上来说,优秀学校出来的学生,成为优秀员工的概率更大。有些人要拿马云他们说事了,说马云什么学历啊,一样很厉害啊。

    全世界有几个马云?马云那是什么年代的人?

    马云曾经说过,如果马云以及其他创始人,现在去阿里巴巴面试,连阿里巴巴的大门都进不去。说明什么?还不明白吗?

    再说了,招985、211大学的毕业生,对公司发展如果没有利,招不知名的学校,就有利了?

    总结来说,不要不服气自己的学校差而导致自己的竞争力丧失,你们的竞争力,不是在大学丢失的,而是在中学就已经丢失了,不要把锅甩到毕业院校好不好上。

    当然了,也不能因为大学不好,而就低看一眼,但是竞争力的不足,是既定事实,到了社会上,通过加倍努力,一样可以超越他们。

  • 岁月如歌

    当然985,一个非升即走就克服不了,干脆去产业界,什么高校都不用进!非985高校只是上课,没有科研,211好点,跟985没法比,科研没有第二,只有第一,每个985后面都是一个行业!非985入职后平淡无奇地讲一些沉旧的知识,直到退休,教授又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去产业界实现人生价值!

  • 金色岁月

    “一个在酒吧当待应生的女孩子,后来我惊讶地得知,原来她从某名校博士毕业。她说:‘我读了两个博士学位,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现在却只能在酒吧端盘子。’”

    十年前,我从一篇文章看到这段内容的时候,其实是不相信的。但现在,我信了。

    高等教育越普及,用人单位的要求就越高。这是正常现象,无可争辩。

    .

    许多单位进人的时候,其实条件要比这苛刻得多

    某名气很大、实力雄厚的单位,为防止出现工作氛围遭人为破坏的情况,所以进人的时候除硬性的学历要求,还要求“德行过硬”。

    顺便说一句,这“学历要求”,远比单纯的“985、211”高得多——不但要求本科是名校、本专业,还要求研究生是名校、本专业,以及博士为名校、本专业。

    学历过了关,还需经历诸多的面试,被许多人考校学问、问许多问题,以观察“专业水平、反应能力、性格倾向”等的综合素质。

    过了面试这一关,也不一定就成功通过了。负责招聘的人还要通过各种渠道,不厌其烦地去了解应聘者的品质问题......有许多人折在了这一关。

    在这重重关口的背后,是这个单位常年不衰的口碑、品质、业务水平,以及内部温和、简单、相对公平的工作氛围。

    .

    每个人都对自己有要求、有期望,单位也是

    如果我们挣得足够多,多到能够负担起更好的生活,那我们肯定会选择更好的生活,而不是选择继续委屈自己。

    在享受到更好的生活之后,提高的不仅是身体的舒适度,还有思想的触动力,以及对于世界(自己的未来)更加深刻的思考。

    .

    单位也是同样。当单位足够负担得起,他们自然希望得到更好的人才。

    在享受到更好的人才带来的更好的工作效率、工作成果,以及其他的一些附加产品之后,提高的不仅是单位的整体经营水平,还有更加宽阔的视野,以及更多具有前瞻性的工作思维。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相比埋怨时代,改变自己其实来得更有效些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可以通行的规则。个体只能追随这个规则,或者去改变自己来顺应规则、超越规则,而不能反抗规则。

    在这个高等学历已经普及、并会越发普及的时代,埋怨、质疑用人单位的进人要求,是没用的,也是荒谬的。

    身处其中,只有想办法改变自己、成长自己,才是最好的办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