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哪些哲学家是经验论者?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这个问题不妥当,哲学不是经验论,科学才是经验论,科学是通过实验实践出来的经验总结,是格物致知,实事求是的“实践得真知”,称之为理论,法则,属实体物质层次的认知。而哲学是对末知事物的理推认知,没有什么具体的事物可依据,实验,只是属于智慧,思想,主义的精神层次的认知,感知,是超实体物的,超前探索的超前意识认知,是通过上观天象,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己身,内求己心的方法所得的,也是真实不虚的体验,真知,比如老子《道德经》,释子《心经》等所示的内容,用现代科学研究仪器根本无法去检验实证,只能用人体,人心(智慧)这一生物体才可以做到,称之为修道修行,老子曰:常无,以观其妙(是心修之体验),常有,以观其徼(是身修之体验),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万物者负阴而抱阳(形),冲气以为和(形与气合,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老子对道(这个世界)的认知,致虚极,守静笃是认知的方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探索的路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对这个世界万物的生化规律的总结,而这些超前起实物超意识的认识只能称之为哲学哲理,而还不能被现代科学来肯定(实验室实验),我称之为伪科学,是因为它的认知是短视的,错误的,它的发展是对自我曾经肯定的否定,又否定的,现代科学(万物观)→生有→生无(老子哲学)离老子的哲学(万物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现代科学是格物搞实验的经验,老子的哲学是格人搞体验的经验,二者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呀,只有佛道二者是志同道合,殊途同归,心心相印的,孔子濡学也是门外汉,只是看了道一眼又转身走向了人世人事间,坠入红尘追名逐利去了,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说的就是孔子呀,老子曰: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与孔子曰:为道者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背道而驰,各奔东西也,老子言不争,无为,无不为,孔子言争,中庸,反中庸,一发而不可收(不知止,不知足)也,这只是我之观点,
今天,是休谟诞辰311周年。
休谟是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也是最伟大的经验论者和不可知论者,这一学说或许最接近理性思考。
可以说,休谟的思想和国人自小受到的教育完全抵触。休谟是挑战决定论的人,这是对中国人所受思想教育的一种根本性颠覆:
◎休谟颠覆了因果关系的客观必然性。
休谟认为,无论从经验上,还是从逻辑上,都不能推导出,世上存在什么客观必然的因果关系,所谓因果,只是基于人们习惯的一种主观联想。
如果有人宣称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那是在教人们走向智慧的反面。
康德坦言“是休谟将我从教条的噩梦中惊醒”;罗素根据休谟对归纳法的洞见提出了“火鸡理论”;波普尔受其影响推翻了“历史决定论”;爱因斯坦说,“如果没有休谟的哲学研究,我很有可能无法抵达最终的答案……”
◎休谟触及了人性的本质。
他提出:理性是激情的奴隶。人们总是被自身的感觉、信念驱使,而非理性。理性时常来自于自身信念,而不是理性导致信念的形成。我们觉得某个想法美好或凶险,并基于此判断正误。理性在这之后出现,只是为支持原先的观点。
◎休谟还提出了现代文明的三原则。
那就是:私有财产权的确立与稳定;同意的转让;许诺的履行。
休谟三原则,作为文明的基石,相比较于法国大革命的美丽口号“自由,平等,博爱”,更具有操作性,因为不容易产生歧义。放在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感的当下,尤为值得庙堂与江湖反思!
……
休谟在人类思想史上做出来巨大的贡献。并且,他也是这么做的,可以说,他树立了“知行合一”的典范。
先知书店诚挚推荐休谟专题的两部重要著作:
《人性论》:这是休谟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对于人类思想史具有独创性的理论贡献。休谟思想中最重要的方面都在这本书中进行了阐述。
《大卫·休谟传》:这是介绍休谟及其思想最好的书,作者莫斯纳 “耗费半生写就”。《时代》杂志评价:本书作者智力超群,为本书的篇幅和由此带来的幸福感都构成了智识上的贡献。#读书#
人性论 2册大卫休谟
哪有什么哲学家?我知道目前世界只有伪哲学家。
关于洛克
1、近代哲学有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知识的确定性问题,一个是知识的来源问题。基于这个问题,近代哲学,大致分为唯理论和经验论。二者的区别,可以用培根的一个比喻来形容:经验主义者就像蚂蚁,他们收集食物并使用它们,但理性主义者像是蜘蛛,他们自己吐丝结网。
2、唯理论推崇数学和逻辑,追求确定性和完美性,而经验论强调概然性。所谓概然性,指有可能但又无需必然的性质,即够用就好,哪怕它不是那么好,但是已然是最好的。可以用一句英国的谚语来理解:东西还没有坏的时候就不要修它。
3、洛克是经验论的早起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政府论》和《人类理解论》,后者写作时间跨度达20年,源于一场私人聚会的闲聊。
4、洛克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认为一切知识都源于经验,他提出人的心灵是一块白板,可是洛克主张双重经验说(感知和反思),这就为莱布尼茨留下了反驳的理由,莱布尼茨认为人的心灵更像是各具条纹的大理石。
5、罗素评价洛克:洛克追求可信,以牺牲首尾一贯而达到了可信。大部分的伟大科学家一向做的和洛克相反。不能自圆其说的哲学绝不会完全正确,但是自圆其说的哲学满可以全盘皆输。
6、周濂评价洛克如同康德一样,也是试图在为人类的理性划定边界。
7、哲学和科学早期一直是一条河流,直到近代才各自分开。现代而言,二者的关系,正如霍金所说,哲学已死,在探索知识的旅程中,科学家已经成为高擎火炬者。这的确是当今学界的一个大问题,即一流的科学家不是一流的哲学家,一流的哲学家更不能成为一流的科学家。
8、庸碌之人和哲学家之间的区别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养眼,我确用它来翻白眼。
?第三阶段:近代理性主义哲学??
2⃣早期经验论哲学
经验论和唯理论是理性主义的两大哲学派别,哲学也正是因为理性主义的觉醒而步入了近代阶段。人们一般会认为,唯理论的开创者——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开创者,但经验论者并不认同这一点,出于自身哲学派别的考虑,经验论者往往把培根、霍布斯与笛卡尔等人的思想并列为近代哲学的开端。
按时间顺序培根和霍布斯都要先于笛卡尔,而且培根和霍布斯的哲学是有一些经验的意味,但又没有把经验的作用推向极端,因为培根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到认识论的转向的阶段,而经验论其实是认识论的范畴。但培根提出的思想为后世哲学奠定了基础,尤其是他强调的归纳法,成为经验论的开端。而笛卡尔呢,是在培根之后,大概跟霍布斯是一个时代的。笛卡尔开创了唯理论,而后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发展了唯理论。这个时候,经验论真正的代表是洛克、贝克莱以及休谟,因为洛克的思想的起点便是对唯理论天赋观念的批判,所以我们读完唯理论后,再来讲洛克的经验论,就容易理解了。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年)经验论哲学创始人。
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他批判传统的知识无用论,提倡用一种实用性的知识来认识和改造自然。这个观点在当时确实非常标新立异,他反对古代的权威,为人类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考模式。
培根认为,人们认识世界时有很多偏见在阻碍着认识过程,这些偏见也正是科学进步的障碍。他把这些假象和偏见归纳为四个:种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和剧场假象。要获得知识,真正认识自然,就要先破除这四种假象。
培根批判的四假象说,其矛头直接指向中世纪的那套无用的知识,这是具有一定怀疑精神的,而怀疑精神也是理性主义的起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培根确立了自己的基本原则: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觉经验,感觉经验是整个知识的基础和出发点。 那么如何通过感觉经验获得确定的知识呢?培根在其最主要的哲学著作《新工具》中,提出了一套新的方法——经验归纳法。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搜集感性材料。 第二,整理材料形成三张表。即具有表、差异表和程度表。第三,根据这三张表的内容,通过理性的分析,推导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再通过总结分析,逐渐上升达到一般性的公理,最后得出一个新的知识。
虽然培根的归纳法是比较粗糙、比较简单的,但不可否认,这个方法在当时确实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当时主流的方法是亚里士多德的三段式演绎法,经验归纳法无法登上大雅之堂。但培根在《新工具》里提出了这样的经验归纳法,就是要跟亚里士多德《工具篇》三段式演绎法针锋相对。亚里士多德的那一套三段式演绎法仅仅是一种证明方式的方法,通过一种演绎证明一个观点,却并没有得出什么新的知识。而培根的科学归纳法则是通过对感性材料的搜集整理,从而归纳出一些新的观点,这其实是一种发明和发现的方法,有助于人们获得新的知识来征服自然。
➡️英国经验论的第二位哲学家是托马斯·霍布斯。
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年)。英国政治哲学家、经验主义者,其代表作《利维坦》为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奠定了根基。霍布斯是经验论哲学中承前启后的一位哲学家,他把培根开创的经验论向前推进了一步,系统地阐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知识形成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认知的过程。和培根一样,霍布斯认为一切知识都先是从感觉经验开始的,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最初来源,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对某个事物的印象,然后对这种印象进行命名,最后形成概念。霍布斯这一推理完全不同于中世纪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理性演绎的推理方式。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那一套推理,是从形而上学的原则出发,其前提与经验毫无关系,这样的推理最后变成一种玄学,我们无法验证推理的结果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这仅仅只是一种证明的方法,得不出新知识。 但霍布斯不同,他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无论是从原因推导到结果,还是从结果推导到原因,都是立足于经验基础,尤其是结果可以在经验中去验证,得出的结论也是能扩展我们的知识的。
霍布斯还有关于实体和偶性的概念,还是一个勇敢而大胆的带有机械色彩的唯物主义者,而且详细阐述国家是如何产生的,描述了社会契约论的内涵。社会契约论是自然法学派最基本的理论,在历史上很多哲学家都持有这样的观点,比如洛克、斯宾诺莎、卢梭、孟德斯鸠、莱布尼茨等,他们都属于自然法学派。霍布斯虽然不是最早提出社会契约论的,但提出的这种国家形成绝对君权理论意义不一样。
圣经新约,27卷,四福音书,历史书唯一卷,使徒行传。书信,22卷,圣经是经验论者。
有大卫·休谟、约翰·洛克、乔治·贝克莱。
经验主义在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的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界大为流行。主要代表人物有洛克、贝克莱和休谟。
哲学上,洛克继承了培根、霍布斯的唯物主义路线,系统地批判了天赋观念论,详尽地论述了知识起源于经验这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本原则,打击了唯心主义的先验论;但同时,他又向唯心主义和宗教作了很大的让步,从而使他的唯物主义表现得很不彻底,充满着矛盾。
贝克莱和休谟则利用他哲学中的错误,把经验论引向了主观唯心论和不可知论。
贝克莱一方面不遗余力地“消灭”唯物主义的“物质”,同时又针锋相对地提出了“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类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公式。贝克菜认为,人们认识的对象并不是客观物质世界,而只是自己的感觉。
在哲学上,休漠直接继承了贝克莱的衣钵。他和贝克菜一样,也是一个唯心主义的经验论者。他认为,我们认识的唯一对象是知觉,除了知觉之外,我们不能设想有什么其他的存在。
由此看来,他们三位是经验主义的鼻祖。
秋色宜人
2022-10-25西方哲学史上径验论者有唯物主义经验论者如洛克,他认为感性经验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人类知识的来源,但却轻视理性认识,只承认感性经验在认识上可靠性。另外,还有几位唯心经验论者如贝克菜,休谟,马赫等的经验论,他们根本否认外界事物为感性经验的泉源或拒绝回答外界事物是否存在的问题。认为经验即人的内省体验,只是纯主观的东西。总的来说,经验论哲学在研究人的经验认识过程上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