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1

教师职称评定给老师带了哪些好的和不好的影响?

想咨询一下关于教师职称评定给老师带了哪些好的和不好的影响?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7 个回答

  • 点石成金

    职称评定的初衷是奖励先进,奖励扎扎实实工作成绩优秀的人。这本没有错,只不过,在中国,任何政策的执行肯定都被歪曲了。教师的职称评定最大受益的肯定领导阶层。教师群里流传着一个笑话,语文能力好的去教语文,数学能力好的去教数学,各科能力都不好的只好去当领导!虽然是调侃,但说明一个实质,当领导的,肯定不是扎扎实实教书的老师,而是不甘心教书,一心往上爬的人!往上爬的目的是什么?不言而喻,这就引出了职称评定受益的第二类人,有关系有门路会办事做人的老师!因为这些人会让领导最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别小看这类人,他们的比例也不小!职称评定受益的第三类人是那些肯干并干出了一些成绩又有一些眼力的老师,一句话,心眼比较“活泛”,为人不死板。如果没有眼力,老老实实埋头苦干的老师,除非单位需要树某种典型,才会轮到他(她)受益,否则只能苦等!但总是会有机会的!至于那些成绩一般,“上进心”差,态度再端正,往往也没有什么机会!最多是靠教龄熬成婆,久了,难免会造成这些人的厌倦心理,破罐子破摔!至于群众指责的那些“差”老师,大都反而是心眼活泛之人,他们的职称评定不一路顺风才怪!

    如此如此,如果把职称评定过程中的人心真实描绘出来,恐怕也是丑态百出!

    问题出在哪儿?领导最清楚!但领导肯定不想取消职称评定政策!

  • 金色晚霞

    个人认为只对特权人群有好处!评上的沾沾自喜牛哄哄高人一等不愿多干;评不上的怨天尤人蔫巴巴低人一头工作憋屈。假论文泛滥,注水课题满眼,削尖脑袋拿各种能加分的证,年年有上访拉下排在自己前边的人下马。校长们和夫人们先评上高级是各个学校见惯不怪的现象。老师们普遍地把精力用在尽快评到高级职称上边,只想教好学生不写论文不做课题的老师被人评价为”傻”,等等,懒得打字了

  • 淡定生活

    造成了工资的差异,并不见业务能力的提高。材料造假、走后门拉关系、送礼行贿,败坏了师德,扭曲了上下级关系,浪费了精力,破坏了同事间的团结。教学是一门艺术,与学历无必然联系,与个人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处事的机敏等有直接关系。学历高的教学能力不一定高。大学生不一定教得了低年级小学生。教师激励机制可以有很多渠道。没实行评职以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比现在低,教学质量不比现在差。同等学历,同等工作年限,教学能力无大差别,而职称有差别,工资差异大,这种现象比比皆是。这有利于教育吗?

  • 岁月如梦

    我是一位教师,对于职称的酸甜苦辣体味颇多,说上个三五千字也难以言尽心中诸般滋味,但是最直接的,职称给老师带来的两样东西。

    1.虚荣心的满足。

    当年我也和许多老师一样,走路带风,睥睨王侯,认为教学质量就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因此很少去考虑评职称的事情。

    公开课不上,论文不写,荣誉也不争。这样过了几年,周围年龄相仿的人都评上了高级,言谈之间颇为自得,甚至有凌驾于我之上的态势。

    是可忍,孰不可忍,看着他们小人得志的嘴脸,我仿佛被人打了耳光,于是发愤图强,开始上课,撰写论文,用了半年时间把职称该要的东西准备好,然后递交职称申报材料,顺利通过拿到高级职称。

    后来才知道,我们评的是副高,往上还有“正高”;据说,这个职称含金量相当高,相当于大学教授级别。

    评上高级,填表时在职称那个栏目可以正大光明的写上“高级”了,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仅此而已。

    2.名与利的实惠。

    这是评上职称之后最见得着的好处。我们教师工资分为岗位工资、工作量工资和职称工资。每一级职称有相对应的星级标准。

    比如说,我中级职称最高星级都达不到高级职称最低级别。评上高级后,工资立刻增加680元。这是最大的实惠。

    另一项好处,就是拥有了高级职称,才能获得某些资格,比如说市里的高评委成员资格、中考命题资格、高考阅卷资格,等等。它相当于一道门槛,有了这项职称,就可以跨过这道门槛得到许多好处。

    这只是我的一些亲身经历,所以说,如果机会许可,尽量去申报参评职称,在职称面前真的无须太过清高,它是国家政策赋予我们教师的一项基本权利。

  • 董沫然

    教师职称给老师带来了一线光明。让年轻的老师有希望,感觉和其它行业的地位也一样高了,原来老师的职称和其他行业差一级的,没有正高级;

    经过实践发现,这纯粹是蒙人的。

    一、给的指标太少,正高级指标一个学校几年不给一个,不够校长和他的”亲信“抢的,

    二、职称条件面广、苛刻。你细看评审条件,这实际上不是评教师的业务能力,而是看谁关系面广……

    三、这些指标条件对于教学能力强、认真教学的教师没用。因为他们不搞关系,不花钱。搞不到市级优秀(不用钱咋搞不到),也搞不到省级示范课、送教下乡之类(靠搞关系)非业务方面的条件。

    总之,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正高级职称属于“画饼充饥”。看到吃不到。

    职称给老师带来的影响是负面的。

    由于职称能提高老师的地位和工资待遇。大家都想晋职称。老师想晋,校长也想晋,行政后勤人员也想晋……那谁能晋上呢?那就得看硬条件(证书,造假没人发现,没人举报也可以)。所以就要产生负面的影响。

    一、溜须拍马去争宠。指标有限,他的条件是市级优秀,为什么就给你了?这首先校长要同意。怎么样让校长同意了?就得溜须拍马当三陪呀(陪吃、陪玩、陪跳舞……)

    二、要想得到市优等。他们去当“三陪”了,那你就得用钱砸……。

    三、不会溜须拍马的,又不用钱砸的。肯定就没戏了。你这一辈子肯定都要白干了,所以工作也就没劲儿了……

    职称给学校带来了不正之风,造成了社会风气整体下降下……也使部分领导产生了腐败……

  • 董沫然

    凡是肯定评定中小学教师职称政策的,这些人多半是既得利益者。他们百般替职称评定中的黑箱,暗箱,丑闻遮掩,辩护。把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说成是一项多么好多么好的政策。但是最广大的教师却不信这些骗人的鬼话。我要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就是一场闹剧,一个黑洞,一口陷阱。一幕展现人性丑恶嘴脸的滑稽戏。百害而无一利。它败坏了学校正常的同事之间的关系,上下级关系,破坏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激化了同事间的矛盾,影响了安定和谐的校园风气,挫败了教师们的职业荣誉感。总之,应该大声呼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可以休矣。

  • 金毛大汪汪

    微妙又复杂的职称评聘始终牵着老师的心,有时也并非如此。——深度剖析职称评聘的影响。

    一、一般情况。

    职称评聘从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落地生根,一直到现在,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职称的关注,其一直都是教育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职称代表着工资报酬,职称越高工资越高,而工作年限长有时候不一定能战胜职称的作用,年限短的职称也不一定就低。这里面的关系非常微妙又复杂。

    【年轻教师】

    大部分刚入职的教师活力四射,精气神和知识能力水平都显示出年轻教师的特有的优势。在面对职称评聘的问题上,他们敢为人先,不怕困难,具有良好的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在众多优势的推动下,在职评的影响下,他们纷纷争先恐后地做好各种各样的准备工作,积极投入到职称评聘的热潮中。但是,限于工作年限比较短,也只能一步一步的来。

    一般情况下,刚入职的中师、专科毕业生定级为员级职称即三级教师,而本科、研究生则定级初级职称即二级教师,其岗位工资差了一个档次,也就是122元钱。

    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员级晋级初级职称一般需要2年时间,初级晋级中级职称一般需要5~7年时间。不能达到任职年限这一条硬标准,能力水平即使很高也是不行的。

    由于时间的限制,年轻教师想晋级晋职的愿望不是立马能够实现的,因而他们的工资报酬明显比较低,而工作量并不低,同时又要承担生活的压力。于是,一部分年轻教师抱怨和怀疑职称评聘甚至是工资分配原则的合理性与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而大部分的年轻教师则能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地夯实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在耐心细致工作中逐步完善和成熟。他们深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道理,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嘛。有朝一日,必定功成名就!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那一天。

    【中年教师】

    中年教师一般情况下处在晋级中级职称或者说高级职称的阶段。

    一些中年教师已经经过不断地钻研进取,努力拼搏,最终可以说是攻城掠地、夺优拿先,顺利通过评审,晋级晋职晋岗,工资提了又提,获得了理想的报酬。

    而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却因为埋头在一线的繁杂众多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无暇顾及深入思考有关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一节课连着一节课地上,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地做,虽然想参与职评,苦于没有平时积极准备,缺乏应有的必备条件,所以屡次三番与职评失之交臂,以至于初级职称任职年限超过10年之多也没有晋级中级职称,更别说副高级和高级职称了。

    已经年近50还要不要晋级了?目前,这部分教师依然在等,等机会,等政策,等出现……

    有的已经来到了下面:

    【老教师】

    我就是一位五十多岁的教师了,有幸在2002年年底,在经过之前的连续不断地努力积淀,顺利晋级中级职称,到如今已经有17年了,依然还是原地踏步。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我没有机会继续晋级更高一级职称呢?我觉得:

    1.缺乏自信。一些必备的条件要求太高了。县级的先进、优秀还可以,市级的标准怎么才能达到呢?心里没有底。

    2.故步自封。心里常常在想,多高是个头呀,目前很好,只要努力把工作做好也就可以了。

    这种思想肯定是落后了,想想一些中青年教师,很多的已经是副高级职称了,心里真是羡慕啊!我现在已经做好了打算,准备继续追求完美,积极准备,拼搏拼搏,即使不能实现梦想,也有了二次拼搏的经历,值得以后回忆!

    二、真正的高级教师。

    有些事情看开了,什么烦恼也就没有了。

    有些中老年教师能够看得开,他们认为:是心情愉悦重要还是烦恼忧愁重要?是工作重要还是报酬重要?钱,多少是多?有没有尽头?有个好的心情,有个好的工作,再有个好的身体就知足了!

    多么平和的心态!又是多么深邃的境界!职评没有影响到他们,所以说,他们才是真正的“高级教师”!

    确实,一些教师与世无争,专心致志地扎根教学一线,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到退休了还是中级或者初级职称。但是,他们身体好,心态好,可以说是德高望重,让人敬佩!

    ——结语——

    职称评聘依然如故地影响着所有教师的心。

    看开了,什么也不能撼动教师的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