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2

华中科大一教师30年不评职称,你怎么看?

想咨询一下关于华中科大一教师30年不评职称,你怎么看?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7 个回答

  • 坏人。

    #武汉头条#
    一九九八年春季开学,我莫名其妙当上了武汉市北郊那所中专学校96312班的班主任。
    后来得知,这个班原先的班主任是个六十开外的老头,教务科和学生科都说他老了,一致提议换掉他,学校就解聘了他。然后用末位淘汰般的招数,将我推到班主任座位。
    这个班属于职业中专,财务与计算机专业,三年六个学期。我接手做班主任,不长不短,需要花掉三个学期合计一年半时间送她们毕业。
    后来的一九九八年和一九九九年我们开始了班主任工作。
    有个叫清芳的女生需要提前就业。她的父亲在她上课的时候抽空找到我,欲言又止,始终没有说出什么别的话题,只是寒暄。我们坐在办公室抽烟,喝茶,直到下课。
    不久听说清芳已经不在武汉市,她要嫁到安徽省。我们很久没有联系了,但是作为班主任老师我能够理解她们的心情。
    一九九九年过去,我也离开了那所学校,回到汉口做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的策划主任,不再教书育人了。清芳的父亲又找到我,说孩子大了不听话,父母管不住。我是她们的老师,又是班主任,平时听我的。拜托一下劝劝孩子,不要远嫁……
    我理解一个老父亲的拳拳爱心。
    我也理解女孩子的心思。
    于是我口头答应帮忙劝劝我的学生,不要远嫁。但是心里有了另一个闪念,我得尊重孩子的想法。
    后来多少年每每看到合武高铁穿梭而过的动车,我会目送它们风驰电掣一般离开武汉前往合肥,然后想象着一个柔弱女子撑着一把雨伞,踯躅在逍遥津。
    这是一种凄美。
    十八年以后的一个夏季,我又变成了一家教育集团讲师,往返于汉口与庐阳之间,每周二三四连续三个晚班讲授中级职称课程。
    清芳得知我的到来,欣喜若狂,万忙之中约定时间为我接风洗尘。
    不久我们家儿媳东燕职称考试报名地点在合肥,清芳丢下手里的工作,又是忙前忙后,悉心照顾,临别依依不舍送到合肥南站。
    今年清芳家女儿考取了华中师范大学,从安徽合肥考回了湖北武汉。孩子说这里是她的外婆家,自己一定生活学习两开心呢。
    这一晃不就是二十三年吗?如果算到她们九六入学,就该有二十五年了。
    我们老了,孩子大了。
    生活每天不一样。

  • 秋色宜人

    我也是教师,我来说说我的观点。此人乃奇葩!为什么不评职称?不评职称就是品德高尚吗?不一定吧!个人评职称又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为什么不评?这是傻瓜,是对家人不负责任,是对家人不尊重!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向上,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凭自己的实力为家人为家庭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他,却没有!真不想说太多,说多了伤人。

  • 沉稳风度

    三十年不评职称,我认为这只是这位老师的人生选择,与品行无关。

    职称是对教师工作能力的一种考核评定。很多人抨击职称评定条件苛刻。虽然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它至少解决了评定标准有无的问题。没有标准怎么评,难道要像大跃进时代看出身、靠领导推荐吗?

    像高中教师职称有几个基本条件:科研论文,课题,班主任经历。虽然很多出版社利用教师评职称的需求搞有偿出版,但是如果教师用心,在教学过程中选两三个感兴趣的问题认认真真的写几篇文章也不是难事。除了上课,几年都写不出几篇论文,工作也太没有激情了。另外,获得各级优秀奖励的教师难道都是靠关系走后门的吗?

    此外职称是国家对优秀教师能力的肯定,参加职称评定并不会对别人带来伤害。虽然优秀教师放弃评定会让别人多一份机会,但是这种谦让是消极不值得提倡的。

    总之,职称评定需要满足很多条件,还需要很多各级奖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真的需要付出很多心血。虽然有些条件不一定能完美体现教师教学能力,但是大概率是能督促教师不断努力的。

    一位教师放弃职称评定,首先是从物质上放弃了职称对应的工资待遇,其二从精神上放弃了职称所带来的社会认可。这位教师从教三十年为国家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却甘于放弃职称背后物质和精神上的回报,只能说他的选择很佛系。但这个选择可能上升不到优秀品质的方面。

    请尊重每个人追寻内心价值做出的正当选择。

  • 秋色宜人

    十年博导竟然无一博士毕业,华中科大一位陈姓教授(职称)手下博士没有一人能够毕业,优秀的师兄在IEEE等以上的会起码有六篇论文,但是就不给他毕业,还说:你要做好拿硕士毕业证甚至拿不到毕业证的心理准备。

    人家本来已经是硕士好不,还这样对待,通过评论基本上可以到看有很多都是陈姓博导的博士,但是没有人说他好,不是网络太虚伪而是事实不允许别人对他尊重了

    希望以后的学弟学妹们在选择导师的时候擦亮眼睛,希望你们可以顺利拿到自己心仪的offer

  • winter

    对高职称人员提出更高的考核要求违背自然规律
    最近有华中某高校提出要按职称进行考核,职称越高任务越重,完不成任务要降低职称。
    从表面上看,这一做法似乎还挺合理。职称越高,待遇越好,当然也应该多作贡献。事实上,按照职称考核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一般人到高职称基本上都上了岁数,精力已经不够充沛。事实上,一个单位科研工作主要依靠青壮年群体。
    学校要健康发展,必须大量引进青年才俊。如此一来,矛盾就出现了。学校的总经费就这么多,在维持高职称人员足够高收入的前提下,就会顾不上给青年才俊足够高的待遇。
    但是,青年才俊是必须引进的,除非一个学校希望被淘汰。无奈之下,学校只好对高职称人员下手。纵观多数上了岁数的高职称人员,不要说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就算和年轻人同样考核,他们都不一定受得了。
    问题在哪呢?问题就出在按职称分配上。简单地说,学校觉得高职称人员拿钱多一些,但产出甚至还不如那些低职称的年轻人。
    你先给人按照职称发工资,然后加上巨大的考核压力,交给他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相当于把人逼上绝路。这就好比先给人好吃的,然后又让他吐出来。谁心里能舒服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可以在收入分配中淡化职称因素。将职称作为荣誉头衔,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只奖不罚。如此一来,既可以将有限的资源尽可能留给青年才俊,又可以保住老教授的头衔和面子。双方都能接受,这不是很好吗?
    以上陋见,仅为抛砖引玉。恭候您的终极真理[微笑][鼓掌]

  • 教育

    职级的晋升,是对一名教师在德能勤绩等等方面的综合评定,是一名教师成长进步的明显标志,是自己努力拼搏的结果,是领导和群众的认可和肯定。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奋斗目标,这样才有教育教学的动力和干劲,才能得到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才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家人,无愧于学校,无愧于社会。

  • 教育

    评职称是因为你工作干的好吗?有好多因素在里面,例如人际关系,也行这位老师实在不善于搞人际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