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什么样的职业经理人容易成功?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一、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现代职业经理人是一个团队的领导者,他们必须能够为自己的团队提供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并且能够影响、激励和约束每一个成员共同向既定的方向努力。
二、现代企业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要求很高。仅凭业务能力和从业经验,已经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经理,现代职业经理人必备的职业素质,由管理潜质、领导能力、影响和左右他人的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智商、情商等多种素质特点综合构成。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以身作则的原则,担当责任的原则,支持员工的原则,纠正错误的原则等。
三、培养和造就团队精神。培养一支充满团队精神的高绩效团队,是企业决策层的管理目标之一。职业经理人需要三种能力:与职能有关的技术能力,分析问题的认知能力,还有就是情商能力。可以分别看作经理人的手、脑、心。充分发挥生命的潜能,会使职业经理人在经济管理中更具竞争力。 四、注重天时、地利、人和的有效协调,进退有序。职业经理人只有不断认识完善自己,多听取他人的意见,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经理人,一名成功的经理人。
一句话说:不要老是停留在结婚洞房之前的“你家”,要把自己看做是已经和公司结婚入过洞房的“咱家”心态。
#基金投顾#【图说】查理芒格的投资哲学(八)
从陪优秀的公司成长到陪优秀的基金经理成长
伯克希尔的成功之处在于坚持伴随优质公司成长,从而享受其成长红利,真正做到了价值投资的知行合一。投资人或受制于有限的时间、精力、技能,不能真正做到研究市场>买入个股>长期持有>享受成长红利的完整投资链,转而去寻求伯克希尔这样的资管公司进行价值投资,实际上,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伯克希尔就是一家优质的成长公司。
目光转回国内,价值投资已经成为市场重要的投资风格之一,而真正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国内的“伯克希尔”将成为重要的践行标的。剖其实质,对于普通投资者,选择价值投资的内在逻辑,就是从陪优秀的公司成长到陪优秀的基金经理成长,共同享受优质公司成长红利。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012年董明珠与方洪波分别就职格力与美的董事长,通过格力与美的十年营收对比,方洪波能力与格局远超董明珠。
方洪波在美的十年,美的依然是何享健的美的,方洪波始终扮演着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内部管理团队和谐。
董明珠在格力十年,格力从国企变成民企,从民企变成了董明珠的格力,内部团队分裂严重。
2012年格力营收983亿,美的营收1027亿,可以说旗鼓相当,美的仅仅比格力多了44亿营收。
2013年格力营收1200亿,美的1213亿,差距进一步缩小到13亿,董明珠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同样方洪波也展示出了自己的才能。
2014年格力营收1377亿,美的1423亿,格力在追,发展很快,美的发展速度同样不落后,始终领先格力。
2015年格力营收977亿,美的1393亿,2015年是个雨水多的年份,天气不热,格力空调首次出现了大面积库存压货,营收出现了大规模的下滑。美的这边,依靠方洪波强大的销量调配能力,对外出口消化库存,美的营收只是微降。实际上,2015年足以体现方洪波比董明珠更优秀了。而董明珠已经是大网红了,方洪波依然很低调,不是业内人士,几乎没人知道美的CEO是谁。
2016年格力营收1083亿,美的1598亿,自从之后格力再无追赶美的的可能,营收差距拉大到了500亿之多。也就是这个时候董明珠开启了经销商高位压货模式,董明珠与经销商的矛盾从在2016年开始发酵。美的那边依然按着自己的节奏,迅速开拓新的店面,因为美的做的是全品类,更容易被经销商选择。
2017年格力营收1482亿,美的2419亿,差距扩大到了1000亿。得到小天鹅的技术后,美的白电也开始起飞,并且进入到了世界500强。董明珠这个时候除了打嘴炮赢过美的,营收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了。
2018年格力官宣营收到达2000亿,但是有些数据是1981亿,因为时间比较近,就以董明珠官宣的数据对比吧。2018年董明珠在民间声望达到高点,尽管经销商依然在怨声载道,但是进入世界500强,可是一个振奋人心的事情。美的2018年营收2618亿,依然领先格力600多亿。2018年董明珠赢了格力小米五年之约,还好是五年之约,现在小米营收也远超格力了。
2019年格力官方数据营收2005亿,美的营收2794亿,差距又被拉大了,差距近800亿。
2020年格力官方数据营收1705亿,美的营收2857亿,2020年很多经销商已经拒绝与格力合作转投美的,只是他们不是省代理,大多数是一些县镇经销商,所以媒体并没有报告此事。2020年美的已经遥遥领先,白色家电也做到了行业第二,而格力捆绑销售的晶弘冰箱也是不温不火。
2021年格力官方数据营收1897亿,美的营收3434亿。其实财报看了十年,未来也没什么悬念,美的的全品类布局已经获得巨大成功,更是在空调单品类,无论是营收还是销量都超过了格力。
格力与美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美的愿意与更多的合作伙伴分享利润,美的经销商压货比格力轻松太多了,并且老板不会让经销商在直播时候刷单。美的也是目前推出鸿蒙设备最多的厂家,与华为合作的很深入,其设备对小米,oppo,vivo终端也支持的很好。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格力是一家优秀的企业,特别是前领导人朱江洪领导下的格力,不急不躁,重视合作伙伴一起发展。
格力现在情况就是太浮躁,已经违背经济规律,董明珠不下来,格力估计也就几年时间能玩。手机开机画面是董明珠,格力户外广告牌是董明珠,就连官方旗舰店也叫董明珠的店,到底格力是董明珠的,还是广大股东的。
TCL营收去年超过了2500亿,董明珠还在做三大家电巨头之一的美梦,连续几年让经销商高位压货,经销商难道除了卖空调,还不能卖别的什么了,多少格力经销商转投美的,董明珠心里没数?不知情的吃瓜群众鼓动董明珠去经销商,发力线上。我就笑了,电商的款项不是马上到账,快也要一个多月,慢则半年以上,以董明珠的脾气,迟早也会因为货款问题与电商发生矛盾。安装师傅对电商机的服务态度,在网上买过空调的都知道,打孔要钱,挂架要钱,装电要钱,高空作业费另算。
现在经济也很严峻,老百姓勒紧裤子过日子,线下房租日益增加,经销商也不好过。去年海信冰洗订货会,省经理对经销商订货任务进行大规模的下调,直言大家都难,一起坚持,感谢大家的不离不弃。
专业知识强,有老板思维,懂得企业运作和成本控制,敏锐的洞察力,执行力。擅长人际关系,组织沟通力强等。
逆商、德商、胆商、财商、心商、志商、灵商、健商,都很高的人
能观察当下市场的需求 自身能力比较强 人际关系好 囗才不错 懂得经营管理 财力比较大的经理人 品牌以及广告做推广
销售类,许多财富大亨都是从销售做起的!
要能吃苦耐劳,多动脑,不断学习!
柒
2022-09-17老板“用人不疑”,不重视高层岗位的任用风险,可能分分钟毁企业于无形[炸弹]
如果你是一位身经百战、阅人无数的老板或资深HR,能否通过面试准确识别一个同样经历丰富的职业经理人?
曾经服务过一家集团企业,集团不惜重金为新成立的分公司招聘一位总经理,人资部长引入了一位台湾业内的管理者,复试由集团副总裁面试,面试听説持续了近3个小时,最终此人被成功录用。
人资部长庆幸招到了一个“人才”,集团上下也都对这位大咖寄予了期望。我这么説,大家也许猜到结果一定不好。
的确,这位“大咖”来到集团仅仅不到3个月,就将分公司弄得一团糟,这个分公司可是集团斥巨资创建的,尽管集团高层及时制止了这位“大咖”的行为,但仅仅2个月的时间里,直接及间接损失已经超过了7位数。
去年一家南方企业,也遭遇过一次这样的事情。公司基于变革进程及力度,老板决定引入一名业内“职业经理人”,招聘委托给了三方猎头机构。猎头几经推荐,最终锁定一个人,由于此人与老板曾相识,最后入职时猎头方省去了“背调”的环节,人资部也没有对其进行任职前风险评估。
此人上任后,开始了一系列整改,各部门起初上下较为配合。
随着工作开展,这位总经理逐渐显露出”独裁“的个性及管理模式,喜欢众人捧月及一言堂,于是中高层内开始出现了质疑的声音,这位总经理又把部门经理重新洗牌,大部分换成了新人,唯这位总经理马首是瞻。
公司属家族企业,每个层级都有”亲信“,一个有魄力的领导者,自然应该基于健康的组织架构,而去适当调整不匹配的岗位,哪怕是”嫡系部队“,而他却没有动过一个”嫡系“,只对外来人员随意降职降薪,以维系老板给他的人力成本指标,来博取老板的认同,同老板达成了”利益共同体”。
一个不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及根本问题的管理者,一个只关注个人利益的高层管理者,对企业的杀伤力是巨大的。此时,需要的是老板及“嫡系部队”的质疑及监管,而非老板”用人不疑“的信任❌
对高层岗位人员的引进必须要进行风险评估,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个性分析。要对其进行深层的个性特质分析,对于一个经验人士表层根本无法看出问题。
✅背景调查。要对其进行系统的背景调查,一个有问题的管理者,自然不会在过往有好的工作业绩和经历。
✅签署合约协议。入职前要签定《就职合约》,就易产生风险之处进行约定,以便遇到问题时及时制止或终止。#人力资源管理# @生涯设计师Y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