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如何看待南京大学教授靠卖「基因敲除小鼠」,一只11723元,年赚近4亿?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自由市场,谁羡慕谁去竞争啊。他IPO您去做他的老板也不错啊
这案例既典型,又很有启示作用,不得不说在当下经济发展阶段,大家都不容易,也很努力,但是社会进入了新阶段,一切都变得蓝海一片,各行各业内卷也厉害,躺平也不少,也少不了怨天尤人的声音,而南京大学教授靠着自己的知识和诚实劳动在同一个社会环境下实现了个人的人生价值,也让自己光彩耀眼,名利双收。他的事实说明了,只要是真材实料,只要能获得市场社会的认可,能真正解决客观实在问题,那么都能成功。同时这个事例也为那些迷茫的,遭遇挫折的年轻人树立了一个看得到希望的榜样。正所谓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 合成生物学 ·
中科院学者实现小鼠染色体重排
图片来源:WANG Qiang
在自然环境下,染色体融合一般数十万年才会发生一次。啮齿动物每百万年约有2.5~3.5个染色体重排,灵长类则只有约1.6个。这种染色体上的变化可能引起性状的剧变,例如在灵长类中,这意味着从黑猩猩到人类的演化。在个体体内,染色体融合或转位(从一条染色体转移到另一条染色体)可能引起儿童白血病和遗传疾病。此前中国科学家曾在酵母细胞中实现过染色体重排,8月25日,在一篇发表于《科学》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报道了一种新技术,可在实验室实现哺乳动物的染色体变异。
在研究中,他们选用了单倍体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发现通过敲除胚胎干细胞中三个印记区域,可以创建一个稳定的、类似精子的基因印记模式,且可以实现特定染色体的头尾融合。随后,他们将对其中最大染色体1号和2号染色体,以及中等大小的4号和5号染色体进行了融合。他们发现,融合小鼠体内中等大小的4号和5号染色体未影响干细胞分裂、小鼠成体为发育较慢的野生型;而融合最大的1号和2号染色体则阻碍了干细胞发展,导致小鼠发育中断,或产生体型大、暴躁且行动迟缓的个体。这一研究首次实现了对哺乳动物的染色体进行编辑,显示了染色体重排对生殖隔离建立、新种群演化的意义。
这是“鼠生颠覆”呐,基因敲除小鼠,即将收获一个IPO,等着上市入手其股票吧,回头研究研究,教授靠鼠创造财富,静等IPO后股票入手!
知识就是财富。
1.让科研人员只奉献无收益,过苦行僧的生活,不符合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
2.这位教授一没有靠巧立名目获取科研经费,二没有靠压榨研究生作为廉价劳动力
3.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这位教授凭借自己实力,以科研创收养科研,让科研具备造血功能,是值得经验推广的。
4.“基因敲除小鼠”为更多的科研单位提供了研究材料,比较起大家独立培养试验小白鼠,此种市场行为,这位教授降低了其他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本,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研水平的共同提高。
5.其IPO操作,让资本进入科研领域,合理利用资本,推进科研发展,与国家政策方向也是一致的。
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的知识创新,符合中国市场需求,这也是金融资本注入实体的体现,希望这样的民间科技企业越来越多。
· 发育生物学 ·
“人造胚胎”新突破:首次发育了完整大脑结构
自然形成(上)和合成胚胎(下),可以看见大脑和心脏。(图片来源:Amadei & Handford)
在受精卵发育成完整胚胎的过程中,胚胎干细胞、滋养层干细胞和胚外内胚层干细胞共同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以往人工合成胚胎的诸多尝试难以实现这三种干细胞的“合作”。近日,在发表于《自然》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组合使用了胚胎干细胞、滋养层干细胞和诱导胚外内胚层干细胞,实现了干细胞间的信号传递。
研究结果显示,这三种干细胞产生的ETiX胚状体模型能够自组织形成胚胎,并且持续发育至神经胚形成,相当于自然状态下受精后8.5天的小鼠胚胎。此时的人工合成胚胎中已经可以观察到跳动的心脏结构、肠管、原始生殖细胞。最为特别的是,这枚胚胎中首次出现了完整的大脑结构,能够辨别出前脑与中脑区域。在进一步实验中,研究者敲除了Pax6基因(参与眼部和其他感觉器官的发育),导致的效果和自然Pax6敲除的小鼠胚胎相似。研究者表示,这提供了一个生理学胚胎发育模型,有助于未来对胚胎发育和相关疾病机制的研究。
为什么没有人质问网红?影视剧演员?对社会的贡献在哪里,随随便便逃税都是几个亿?现在的孩子们已经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了,社会该进步了。
#热点#南京大学教授靠卖「基因敲除小鼠」,一只11723元,年赚近4亿!
这样太好了!就是要对有重大科技贡献的个人给予利益回报,发这种财的人多了,不愁没有创新,只要形成制度,尊重知识产权,国家就有希望。
不知道什么意思,他违法吗?基因敲除也是高科技活吧?是不是他也在出售科技成果,也是劳动产品。如果有国家明令禁止,或者有违法销售,那就处理。
左岸
2022-11-0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