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怎么看待近年有些高校研究生名额缩招的现象?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学硕缩招,专硕时代来了?】距离2022年考研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对于今年的“考研党”来说,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就是“学硕缩招”了。近两年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高校停招部分学术学位硕士,取消学硕统考,经济管理、新闻传播、应用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均在其中。事实上,学硕缩招、专硕扩招早已有顶层规划。
事实上,学硕和专硕本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在定位上、培养模式上有些不同。学术硕士是以培养学术研究人才为定位,重视理论教育和学术研究;专业硕士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视实践教育与应用能力。#学硕缩招专硕扩招已成趋势#(中青报)
一般来讲,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是比较稳定的,而且逐年还略有增加。你说所的是个别学校的现象,大多数都没有缩招,尤其是今年,许多学校和专业都有不同程度的扩招。
某些学校缩小招生名额,可能是该校的导师人数在减少,也可能是在教育部对毕业研究生论文的审核过程中出了问题,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他们的招生名额进行了限制所致。
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研究生的扩招还是大概率事件,扩招一方面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目前紧张的就业压力。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有些高校研究生名额缩招,可能对学生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导师的数量是有限的,即导师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招多了学生,导师忙不过来,就荒废了学生,导致学生虚度时光,因此,高校减招研究生,其实,是为了学生考虑的,是为了导师更好的指导学生。
研究生扩招,电网缩招?条件还和之前一样吗?
在目前研究生扩招,但电网缩招的条件下,去电网是否还和之前条件一样?
电网这两年可能是疫情原因吧,招生名额还挺多的,去年招了近两万人了。
不过大学生(尤其研究生)扩招对电网招聘影响还挺大的,以前校招的时候985硕士基本上大部分地方都能去,我们那时候不乏本科生校招去不错的市局,现在本科生校招进县公司都很不容易,还有不少电气名校的硕士都被分到县里和偏远地市了。
直接的情况是博士越来越便宜了。也越来越多了。
05年左右,某一大型城市国家电网供电局仅有一名博士,还是供电局自己培养考上毕业后再回供电局。那时候博士是真的吃香。而且在那时能招硕士不要分科的思想根本行不通,因为硕士太少,所以本科生进供电局相对容易。
2010年,还是此供电局,已经没有本科生进的来了,连不是985 211院校的学生都只有个位数(不能说没有,个别优秀的还是有的,但很罕见)。其实电网招聘条件还是那些条件,但硕士扩招带来的人才市场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21年了,现在电网在缩招。影响肯定存在,而且不小。#洞见教育#
从古至今,每一项新政策都会使一部分人获利,另一部分人失利益。
先说受益者:
第一个,高校及高校导师
由于学硕缩,直博多,保研扩,统招缩,不得不承认,研究生生源质量将大幅度提升。
考研进行的测试是选拔性的。别的不说,就看17年的数三,考的多刁钻。你看英语一的难度……说实话,我现在给导师翻译英文文献都没觉得那么难。你用那么难得数学跟英语吗?
专业课也大多数用不上。
所以,或许你在统招考试很优秀,可真不一定适合给导师干活。导师不是为你服务的,导师是要为自己服务的人。
第二个,既得利益者。
为啥985现在也要考研啊,本科学历贬值了呗。
举个例子,银行的省分,基本上全是全日制研究生起了。
你就算985本科,没背景没资源……照样进支行做柜员,你的同事大多数双非财经一本,有的甚至二本,你甘心吗?
但你要是985本硕……我不敢说不贬值,至少缩了以后,能在一段时间内保值。
说完了得意的,该说说倒霉的了。
第一个,985/211未保研同时家境一般的人。
家境一般意味着你不能出国镀金,参考上一条的就业环境……你只能考……
3年钱,你高考那一次胜过了双非那群人,3年后的考研还真不一定。
所以知乎上很多985抱怨,我们的保研比例好少。
第二个,双非未保研者。
为啥双非走统招的比985/211好一点啊。
因为考呗,大不了调个双非,你不掉价。
可985/211调双非。以前,考研没这么热的时候,985失败了,过国家线,你还能调个211。
现在?假设你某省985的,调首经贸人家都不要你……很残酷的……
复旦调到上海对外经贸,夸张不?
这还真有一例。
北师,西财,山大往山财调……毫不夸张。
不过换句话说,双非跳出去的难度系数更大了。
总的来说,全体大学生容错率变低,大学慢慢的不是你儿戏的地方了。
本科学历贬值,985不争保研名额又拿不出自己的突出优势,找工作跟双非差不了多少。大一玩过去一年就意味着未来要付出很多。
双非……高考就输了啊……整个大学都要为这次大错付出加倍的努力……要不……毕业就剩3000/4000的工作等着你了。
短期内,这个矛盾不可调和。
985/211等名校,学硕势必缩短,博士扩招。因为学生不直博的话,不干活,从导师跟学校的角度来看,极其不划算。
专硕势必扩招,因为国家政策,但是统招一定会缩。因为推免生,一是有推免的学校不会太差……二是推免生人家可是三年实打实的努力,985/211不缺生源,自然而然要挑好的。
双非学校(大部分)依旧一志愿报不满……只能吃调剂……
不过这个考研趋势,双非捡漏很开心啊,我们学院捡了2个985,一个财经类211,一个理工科211,一个优秀双非学校。
对于考研来说,无疑是难上加难了。因为985再高的保研名额,也有保不上的啊???
这个趋势,985也得考啊(别误会,人家985是跟自己985同学对比,感觉到了不足,不是跟咱们双非比……)
能上985的,要么智商够,要么学习习惯好,就比如对外经贸大学某专硕,中南财经政法考上了9个,清一色390分以上……
别说调剂,好的双非调剂也不要你。211/985你还想调过去。??除非你考人大400被刷,本科还够硬……才有那么一点点希望。
所以说,高考一考定终身,普通人通过考研咸鱼翻身几率很小。
不妨选择专业内比较好的双非的专硕或者地点好的的双非。
专硕两年,地点好,学校被区域行业内认可的话,对于本科不好的人来说,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作者:卖女孩的小火柴
一般都在扩招
谢谢悟空邀请。
”近年来有些高校研究生名额缩招”,据我了解的情况,有些高校研究生名额指标受限制,是因为过分的扩招导致高校应接不暇,大量的指标难得有质量的保证。高校教师”忙中出错”,竞选学生`”花样百出”。扩招的利弊矛盾从内部延伸到外界,扩招的真真假假错综复杂,扩招的研究生质量令人惊讶。因此,近年来的高校缩招,很快说明了原来的扩招是弊大于利,数量的增加难得有质量的确保。指标有限要求有精以求精的研究生质量不错,实行缩招要求有诚实守信的拔尖人才辈出!”滥芋充数”的教训值得借鉴!
一是有的专业就业与本科无差別,就业形势不如本科。二是限制导师带学生过多过滥,质量不高。
whatsns
2022-10-24今年硕士研究生开始缩招,这是什么情况?难道说国家不需要那么多研究生了吗?其实不然。近几年研究生扩招,主要是专硕跟非全,而报名的往届生也越来越多。考研的人数增加,大概率是因为就业难了,加上各地的人才引进政策的刺激。而真正想从事科研,或者做学问的人应该没有增加。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