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2

华中科技大学5位教授因新冠状肺炎去世,怎么看?

想咨询一下关于华中科技大学5位教授因新冠状肺炎去世,怎么看?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8 个回答

  • 墨香

    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肺炎各自的优势是什么?如何做到协同优势互补?5月19日(周五)17:00~18:00,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中国中药协会共同策划的“健康与共·畅享呼吸公益行”直播访谈节目,特别邀请到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林江涛教授、天津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孙增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刘辉国、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肺病科主任苗青对#中西医联合防治新冠肺炎# 做权威科普!

  • 左岸

    你好,作为毕业于武汉的一位学生,经常去华科。我在这里默哀三分钟,表示对教授们的尊敬。同时我也希望我的母校一切平安,武汉加油!

    1.因新型冠状肺炎去世的教授们

    第一位红凌教授,2月7日病逝,系华中科技大学三级教授,生命科学院楚天学者。

    第二位林正斌教授,2月10日病逝,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科。

    第三位刘筱娴教授,2月13日病逝,系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第四位段正澄教授,2月15日病逝,系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五位柯卉兵教授,2月19日去世,系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2.教授们离开带给我的感受

    我们都知道华科在武汉是疫情比较严重的地方,它的地理位置算是在市中心地区,受灾情况特别严重。

    第一,健康很重要。平常我的导师给我的感受就是没日没夜的加班,搞科研,要不是就是去去做调研。你以为的老师们寒暑假会休息,其实不是的,全国各地跑调研。他们不断的出论文搞学术,我曾经看到导师每天外卖不断,还有一大瓶一大瓶的烟头。

    第二,教授们还有老师们真的抽时间锻炼吧!我们财大还算比较好的,学生们很喜欢运动。每天操场上跑步的围着南湖跑步的学生都很多。在这里我真的要呼吁老师们,搞不完的学术,但是身体要紧呀!

    第三,这些顶梁级的教授的离开是我们的损失。但是也给我们提醒,疫情严重,我们呆在家里做贡献。让我们的国家赶紧好起来,才不愧对哪些因为疫情献身的医护人员。

    最后,我希望大家携手共渡难关,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愿离去的教授们一路走好!

  • 淡定自若

    华科公共卫生学院邬堂春教授当之无愧当选工程院院士。今天,中国工程院公布院士增选结果,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邬堂春教授当选。恭喜邬院士!

    邬堂春教授是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公共卫生医师分会会长,是国内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界的翘楚和领军人物,是我国我国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学领域首位国家杰青、长江学者、“973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

    邬堂春教授在公共卫生领域特别是环境对公众健康影响方面的深度研究,阐明环境致病的发病机制和预防对策方面具有原创性引领作用,对构建清洁环境、促进国民健康长寿的预防、干预、保健方面作出突出的医学实践贡献。

    邬堂春教授团队面对新冠疫情,领衔研判武汉新冠肺炎防控效果和疫情趋势,揭示新冠病毒传播的高传染和高隐蔽性;特别是首次揭示武汉公共卫生干预,显著控制了新冠肺炎的大规模爆发。

  • 淡定生活

    本文不配图,以示对逝者的哀悼

    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华中科技大学作为离疫情最近的高校,可谓损失惨重,截止目前,已经损失了5位教授 。

    2月7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红凌,因感染新冠肺炎医治无效逝世,红凌教授是楚天学者,华中科大的三级教授,去世时仅54岁;

    2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教授、副主任医师林正斌,因感染新冠肺炎医治无效逝世,去世时63岁;

    2月13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刘筱娴,因病医治无效逝世,刘教授是中国高等妇幼卫生专业创始人,享年87岁;

    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段正澄,因感染新冠肺炎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3岁。段院士是“段氏伽马刀”的发明人,这一技术惠及上百万人;

    2月19日,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导、工会主席柯卉兵病逝。年仅41岁。

    我们都说病魔无情,真的是如此,它可不管你是教授、院士,还是官员、政要,也不管你是大家敬仰的人还是大家讨厌的人。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心存侥幸,一方面做好自我防护,改变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从现在起,把生命放在第一位,加强体育锻炼,让病毒进的来出不去。

    再次对华中科技大学逝去的教授们表示哀悼,也对那些连名字都不知道的逝者表示沉重的哀悼。

  • 墨香

    本文不配图,以示哀悼,并向这5位教授致以敬意。

    天妒英才

    这次疫情,华中科技大学应该是损失最惨重的高校了,一共损失了5位教授,他们是:

    2 月 7 日,华中科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楚天学者红凌,年仅53岁;

    2 月 10 日,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教授、副主任医师林正斌,享年63岁;

    2 月 13 日,我国著名预防医学教育家、妇幼卫生专业创始人,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刘筱娴,享年87岁;

    2 月 15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大机械学院教授、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段正澄,享年86岁;

    2 月 19 日,华中科大社会学院教授、工会主席柯卉兵病逝,年仅41岁。

    这样杰出的5位人才,就在短短的半个月内,相继离世,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

    灾难不会吓倒我们,只会磨练我们,让我们更强大。

    作为这次疫情的风暴中心,武汉的损失是方方面面的,位于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可能只是一个缩影,在疫情过后,会有更全面的统计。

    为这些精英人才的损失而痛心。

    不过,作为一个遭遇过无数苦难的民族,我们从来不会被困难吓倒,我们只会越挫越勇,苦难之后变得更加强大。

    多难兴邦!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 风华正茂

    作为华科大的校友,每每看到母校有老师因新冠肺炎去世,心中都感到无比的悲痛。自己2010年有幸考上华科大,在学校里接受了4年的本科教育,母校教会我好多东西,不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为人处事之道,我自己都收获很多。毕业后自己也时常关注母校的发展,母校在医疗行业的权威和名誉,让自己在工作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自己常常感到作为华科人的骄傲和自豪。

    在我印象中华科人低调、朴实、勤奋、自强,这次疫情整个华科大不管是教授,还是学生都关心疫情防控工作,尽自己一分力帮助一线工作人员。华科大全国各地的校友会乃至全球的校友会都在积极筹办医疗物资的捐款,为抗击新冠肺炎做出许多贡献。

    5位教授在短短十几天内相继离世,这是华科大的巨大损失,这是无比悲痛的!希望疫情快点结束,希望武汉快点好起来

  • Zhang123

    【武汉疫情迅速控制关键因素是啥?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王红卫“复盘”】站在2020的年末回望年初,百感交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生活按下了“暂停键”,随后经济迅速复苏、生活恢复正常。疫情得控后的经验复盘,也至关重要。2020年12月5日上午9:00,第十六届大河财富中国论坛暨2020中国管理学院/商学院院长论坛在郑州郑东新区CBD河南传媒大厦开幕,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红卫围绕“新冠疫情中武汉市医院床位配置决策复盘研究”作主题演讲。详情请戳:武汉疫情迅速控制关键因素是啥?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王红卫“复盘”

  • 教育

    华中科技大学5位教授因新冠肺炎去世是令人心痛的,对于华中科技大学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现在梳理一下这5位教授是哪些。

    2月7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红凌,因新冠肺炎去世,年仅53岁。

    2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科教授林正斌,因新冠肺炎去世,年仅62岁。

    2月13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刘筱娴,因病去世,享年87岁。

    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段正澄,因新冠肺炎去世,享年86岁。

    2月19日,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终年41岁。

    感慨:

    疫情面前不分职业,身体健康抵抗力强、免疫力强,受新冠病毒攻击能力就强。对于新冠病毒我们要做好预防,尽最大可能远离传染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