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6

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和国家是什么关系?如:匈奴,蒙古,辽,金,契丹,西夏,等?

想咨询一下关于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和国家是什么关系?如:匈奴,蒙古,辽,金,契丹,西夏,等?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8 个回答

  • 金毛大汪汪

    让北宋曾头痛不已的契丹,是如今的哪个民族?说出来你或许不信

    契丹初始
    历史上,契丹族起源于商朝时期的东胡一族。秦末,东胡为匈奴冒顿所败,分为两支,一支至乌恒山,一支至鲜卑山,这一支就是后来的鲜卑族。鲜卑分为宇文部、慕容部、段部三部。
    南北朝时期,慕容部建立前燕,前燕王联结赵王石虎灭段部,后北上背刺宇文部,宇文部不敌,其残部分为契丹和库莫奚两支。自此,契丹独立于世,自成一族。
    另外,根据《魏书》中“异种同类”的记载,可判定鲜卑族宇文部落应该就是契丹民族的前身。至唐朝,为了抵御外部侵袭,契丹族组成大贺氏联盟,盟内结构较为松散,除部落联盟长一职外,还设有军事首长一职。
    大贺氏部落联盟后期时,军事首长权力大大增强,逐渐开始插手行政事务,染指行政大权。由于军事首长的擅权专政以及等等原因,开元十八年,大贺氏联盟最终解体。


    后建立遥辇氏部落联盟,这一时期,契丹内部贫富分化严重,联盟内部出现了早期国家的萌芽,契丹族人开始由定居、半定居的生活。至公元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被任命为军事首长,痕德堇可汗为部落联盟长。
    此后,耶律阿保机南征北伐,攻数郡,牲口数不胜数。其部势力大增,于公元907年拜耶律阿保机为契丹部落联盟的首领,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这就是契丹鼎盛时代“辽国”的前身,也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这无疑在少数民族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虎狼之国——辽
    统一后的契丹,在内,因俗而治、改编族部、制定法律、推行汉制;在外,趁中原势乱,南下中原,掠州夺郡,势力日增,但如果单纯是这样的话,还不足以威胁到兵强马盛的北宋。


    是什么让契丹成为富庶中原王朝北宋的心头大患呢?这要从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儿皇帝”石敬瑭说起。当时,为了建立后晋,在内部支持势力不够的情况下,“儿皇帝”急需强大的外部势力支持。
    强盛的契丹,在“儿皇帝”眼中就如“天父”一般,且欲与燕云十六州进献“父皇”,丝毫不想这与“引狼来得屋里住,寻得蛐蜒钻耳朵”何异!
    自古以来,燕云十六州就是中原抵御少数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再加上秦长城的掩护,一直都处于汉人的管理之下。如今,却因一场交易,轻易被契丹夺去,无数的中原百姓就此暴露在契丹铁骑的无情践踏之下。
    契丹骑兵没有了城池的阻挡,本就擅长平原野战的他们如鱼得水,成为北宋的心腹大患。此后几百年内,北宋一直在为拿回燕云十六州而做出努力,宋辽战争也基本围绕着燕云十六州而展开。


    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全国大业未竟而中道崩盘,燕云十六州问题更是来不及解决,宋太宗赵光义妄趁北汉归降之机,趁胜北上欲一鼓作气收复中原屏障——燕云十六州。
    但以每日行军百余里的速度,近月余的高负荷运转,宋军军士疲乏,远不如太宗想象中的士气高涨。再加上,取胜后晋后临时起意,预先并未考虑到宋军不利的情况,也因此没有布置相应的撤退方案。
    太宗本人军事才能的不足,不能看清局势,让宋军错失有利时机。在契丹军趁宋军未反应过来之际,占据要塞地势后,大败于高粱河,高粱河之役严重挫伤了在此之前战无不胜的宋军军士的信心。
    此后,太宗又曾发动过第二次北伐,也以失败告终,北宋进入战略防御阶段,再无力收复故土。宋朝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做出了一场又一次的努力,基本都失败了。


    契丹去向
    俗话说得好,物极必反,辽国经过物产丰饶、人口密布的燕云十六州的滋养后,国力有所增强。可继任的皇帝大多昏庸,又连年征战,逼迫宋、西夏交纳更多的贡赋。
    尽管如此,国内百姓依旧怨声载道,后来完颜阿古起兵反辽,公元1125年,曾盛极一时的辽国为金所灭。国灭后,人口近百万的契丹一族四处流亡,分散在各地,被迫与不同民族的人进行血缘融合。
    有的仍保持着较大的部族,有的则完美地融进外族人的血统中,像盐粒撒入大海中一样,已不可查。时间来到近代,近代学界认为与契丹血缘最相近、最有可能的,是契丹后裔的五十六个民族中的达斡尔族。
    这个部族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辽宁省等地。


    历史记载中,一部分激进的契丹人为复国,紧急转移到大兴安岭以北的鄂嫩河至根河流域之间,徐谋复国大事;另一部分为元朝做出卓越贡献的契丹人被安置于今天的内蒙古境内。
    还有一部分,在辽国国灭后,在新疆地区建立了西辽政权,后西辽政权为别国所吞并,一部分人融入了波斯血统,还有一部分分别被蒙古、回鹘人所融合。
    这些地区与达斡尔族所存在的地区,无疑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从历史的记载上来看,可以初步判定,达斡尔族就是契丹一族的后裔。
    同时,我国生物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生物学家所运用的DNA技术显示,达斡尔族确实与契丹一族血缘最相近。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 岁月如梦

    对历史学问来说,很多人对古代邦国的概念很模糊,和今天国家的概念不完全一样。

    古代民族和历史必须了解封建一词的含义,就是封邦建国,简称封建,古代国家绝大多数都是这么来的。本来封建是需要天子册封领地,这是基础含义,但我们的封建历史很大程度不完全是这样,大多是占据领地然后形成一个个邦国或藩国,至少在中华古典文化影响下是这些政权国号都这么来的,和天子皇帝不一定有直接关系,即使古代少数民族也是如此。

    哪怕没有封建传统的古代夏、商周巴蜀等地从民族意义传说的古国其实也已经有这么一种文化传统,如商在东方,其实就是后来的齐鲁宋等地,是大范围的商地,所以古代儒学孔孟和方士寻仙都来自过去商人传统习俗,一个硬币的两面。

    对于古代少数民族,大部分从民族产生邦国,匈奴是部落政权,没有邦国概念,但后来刘渊的汉、石勒的赵、拓跋北魏、慕容燕等等部族都有邦国概念,一直到辽金夏,除了女真的金和居住地无关,辽的国号有说没有封地习俗,但也有说契丹为东胡部族,来自辽东,辽可能就是辽东地域的一种传统。西夏党项的国号来自夏州(今属于陕西)、祖上封夏王。蒙古和元不同,蒙古部族是通过成吉思汗整合而成的大蒙古概念,以前蒙古只是一个小部族,其他各部很多非常多,非常杂,通过成吉思汗才真正整个形成新的蒙古,所以把蒙古也定为国号,后来忽必烈的元是与封地无关,是一个来自易经的寓意,朱元璋的明也是。

    所以,要清楚历史上的民族和邦国是一个大的基础,这也是认识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个入门学问,不能把古代的邦国等同于今天统一性质的国家,尽管今天的国家是从历史延续而来的,但有着很大区别。

  • 黑白

    1)北方民族和中原政权之间是异国、异族关系,既不同文也不同种。虽然有部分民族后来归化、融入了华人群体,但是并不能改变他们独立存在时是异族。

    2)中国是华夏族系的中国。有人喜欢说中国非汉族一族之中国,这话没错,但也需要想想为什么从未见过有人说苗瑶等南方民族非中国?那是因为这些民族和汉族都属于同源同种,炎黄子孙,从中国建政开始我们就是兄弟关系。而北方民族,基本是长期敌对,然后通过战争慢慢归化而来的。换句话说,如果中国是一个公司,南方民族就是联合创始人,北方民族只不过是炒股炒成股东的必不得已后来人,国家感情没南方民族深。

    3)为什么有人喜欢把北方民族附会出炎黄源流?因为中国人好面子,不喜欢承认自己被外人打的惨,阿Q挨了打就说儿子打老子,精神胜利法而已。因此《史记》喜欢把匈奴说成夏朝移民。实际从匈奴文化人种看,与夏毫无关系。

    4)为什么有些北方异族会把自己说成中华民族?那是因为统治需要,说成自己人,被统治者反抗会少一天。 但是当着自己人的面,他们不会承认祖先是炎黄,他们说他们的祖先是撑犁孤涂、是白鹿苍狼,而非炎黄。

  • 闯出一片天

    匈奴、契丹、柔然、突厥、鞑靼、女真,该如何区分?现在就懂了

    华夏族刚刚出现之时,便有少数民族也跟着出现,在周朝时,便已经有犬戎这个少数民族。但也正是因为少数民族太多了,且政权又频繁更换,导致许多人学习历史时感到心烦意乱,对于少数民族的区别分不清。

    在秦朝以前,那时的中国是多个诸侯国林立,没有统一的国家,但是生活在中部平原地区的人们总是视自己的文明为高级文明,是正统的,而偏远的少数民族则被称为劣等民族,因此他们用少数民族生活的方位来称呼他们,例如南蛮、东夷、西戎、北狄等等。

    被称为南蛮的民族是因为生活在南方方位,南方以高山为主,地势较为险峻,交通不便,当地民族的文化水平不高,因此被称为“蛮”。

    东夷这个少数民族在秦朝以前被称之为东夷,后来则被称之为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匈奴,鲜卑这两个民族是比较出名的,因为昭君出塞的故事,所以对于匈奴这个民族,大多数人都是非常熟悉。

    而匈奴也凭借自己“打不死的小强”的实力,一直在边疆骚扰中原地区的政权,也让执政者头疼不已。而鲜卑则实力更为强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它建立了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北魏,被后世铭记。

    西戎和北狄在周朝则因为分封制而融合在一起,有些人与诸侯国融为一体,而有些则成为一个新的少数民族。在西周政权覆灭之时,犬戎更是功不可没,周幽王便是死于戎主的剑下。

    秦统一六国之后,少数民族则在较为贫瘠的地区建立政权,这时期称之为匈奴。由于物质上的缺乏和较为恶劣的生存环境,导致匈奴对中原地区抱有很大的敌意,因此不断骚扰中原地区的边境,企图进入中原分一杯羹。

    但是秦始皇是一个有血性的皇帝,他并没有安抚匈奴,而是派大将军蒙恬攻打匈奴,但是却没有完全消灭匈奴。到了汉朝,匈奴便要开始猖狂,汉朝的皇帝没有像秦始皇那样派大将攻打匈奴而是将公主嫁到匈奴,以和亲的方式来解决与匈奴的矛盾。

    不过,在汉朝各项实力鼎盛的汉武帝时期,曾派大将霍去病北击匈奴,但后来又逐渐衰弱了,于是又只能和亲。于是就有了著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就是汉朝皇帝将昭君嫁去匈奴,换回了汉匈两国50年的和平。

    到了东汉时期,匈奴则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叫鲜卑的少数民族,在北方的草原上建立了政权。到了西晋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实力已经超过了中部平原地区的民族,于是他们的野心也逐渐显露出来,不断地侵扰边界地区。

    到了南北朝时期,鲜卑族一分为二:一个建立了北魏,一个则经历了柔然。建立了北魏的鲜卑族在史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更有甚者,后世有许多位皇后都出自鲜卑族。

    到了隋朝时期,阿尔泰山脉出现了一个名为突厥的少数民族政权,后来又分化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东突厥吞并柔然等小国,实力更为强大。

    唐朝时期,东突厥的实力更是今非昔比,而野心也随之而膨胀。于是,不堪其扰的唐朝出兵攻打东突厥,东突厥的政权瞬间瓦解,西突厥也投降,于是原本强大的突厥瞬间便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而到了宋朝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又得到了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少数民族政权鞑靼。在宋朝统治中原的时期,还有多个少数民族政权与之抗衡。例如契丹、金朝还有蒙古族。

    在唐朝政权土崩瓦解的那一刻,出现了五代十国,于是中原地区又进入了混乱的局势,少数民族趁机崛起。

    先是契丹稳扎稳打占领了漠北地区,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辽国。宋朝时期,契丹与宋朝缔结了澶渊之盟。后来,女真族建立了金朝,对宋朝发起猛攻,掳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登基,迁都临安,南宋开始。

    蒙古族崛起之后,打败了金朝,之后实力强大的蒙古族更是打败了南宋进入中原,建立了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元朝。

    但是由于蒙古族少数民族出身,对农耕及经济一知半解,并且上有着少数民族的血性,喜欢开疆扩土,于是不断发动战争,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在天灾人祸以及当政者只会寻欢作乐的昏庸无能之下,中国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最终元朝被朱元璋带领的农民起义军打败,明朝建立。

    而被蒙古族打败的女真族退回边远地区疗伤,恢复了实力之后又继续觊觎富庶的中原地区,一直在找机会进军中原。于是,在明朝由盛转衰之后,它卷土重来,攻破明朝的国都,建立了大清王朝,成为继元朝之后的第2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

    千百年来,大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相爱相杀的戏码一直在不断上演,于是新中国建立之后,便在中华大地上盛放了56朵花。至此,大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总算告一段落了,构成了一个新的定义——中华儿女。

    如今海晏河清,四海皆平,各个民族,相亲相爱,共同发展,团结统一,共同书写属于中华民族的新篇章。

    千年的时光沉淀了中华民族深入骨髓的情感,见证了在中华大地上发生各个民族的文化冲突和融合,最终汇聚到一起,形成了名为长江和黄河的文化。那么,屏幕前的您你的如何区分少数民族了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淡定从容

    不知道历史老师没讲,我只知道反正都是大汉的对手,经常打仗的那种,但是出现还是有先后顺序的,各个部落衍生出来的吧~

  • 点石成金

    一次让你搞懂匈奴、东胡、突厥、蒙古、契丹、女真等等这些西域或北方少数民族。

  • 左岸

    既然邀请老朽了,那么老朽就简单的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首先要看这个政权是否是正统,如果汉化了的话,那么就必须按照正统规划。如果不汉化的话,那么就没必要按照正统来说了。而之后再说什么是正统,春秋战国和氏璧被秦王制成传国玉玺,那么得传国玉玺才能算的上是正统,毕竟那篆书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是代表着汉文明传承的。

    1.匈奴,按说匈奴不算是正统,别管匈奴被刘彻勒紧裤腰带饿死多少全国百姓给打跑了。也别管匈奴之后的上帝之鞭阿提拉是怎么反复蹂躏欧洲的,匈奴不接受汉文明,不接受汉化,所以匈奴指定不是正统。

    2.契丹,契丹按说就应该算得上是正统的中原王朝了。契丹崛起的时候正处于唐朝!而且契丹极度重视汉文化,之后到宋代的时候,很多在中原考中了秀才、举人的直接可以去契丹去当官。导致大批的读书人就在中原科举,之后跑契丹去当官。之后更是汉化的一塌糊涂,至今东欧以及俄国等地对中国发音还是【契丹】。所以辽国当时跟中原只不过是南北朝割据而已!(顺便说一嘴,题主的历史水平处于小学还是初中?而且还是没学好的初中?话说契丹族就是辽国啊?怎么提了辽之后还说契丹?莫非是小棒子或者印尼豚在伪装我汉人?)

    3.金国,东北社会大哥完颜阿骨打受不得压迫,统一了女真各部,并且跟宋朝结盟反抗辽国压迫,之后因为宋国完全不顾廉耻的撕毁和约,于是女真打垮了辽国之后,在完颜阿骨打驾崩之后南下侵宋。而且完全继承了契丹一族的汉化,并且更多的汉族的读书人在中原科举之后北上去当官去。所以在遗失了传国玉玺的年代来说,金国也应该名正言顺的作为正统。毕竟金国推翻辽国的统治,进行了革命了。

    4.蒙古,同理,社会大哥家法也一样的让蒙古族们不爽,最后不堪压迫,蒙古大汗铁木真揭竿而起,在反抗金国的同时也创造了全世界最大的帝国的版图。横跨亚非欧的蒙古帝国成为了欧洲人的噩梦,在上帝之鞭阿提拉之后再次蹂躏了欧洲大陆。如果不是成吉思汗铁木真驾崩了,都纷纷回国争地盘争王位的话,又或者成吉思汗再活个十年二十年的话,统一地球都不是梦。这在冷兵器时代成为了绝唱。而蒙古推翻了金国,革了金国的命,所以按理来说应该是中国正统。并且黄金家族后裔目前都是我朝公民,所以同理的蒙古也是正统,只不过刚开始和南宋南北朝割据,和辽金一样的南北朝割据而已,后期统一全国。并且在忽必烈驾崩那年,闹市中有人高声叫卖传国玉玺,最终传国玉玺落在了元朝的手中。

  • 教育

    传承的关系,草原自己的朝代更迭的关系罢了。

    中原王朝的夏商周,秦汉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兼两宋元明清,这是我们传统意识上的中国朝代,这是一种汉族视角的中国历史观点。

    而匈奴、鲜卑、柔然、突厥、辽、金、蒙古、女真,在这套语境里,都成了民族的名字。

    但事实真是如此么?

    当然不是。其实不管是匈奴也好,柔然,突厥乃至更糟的玁狁、乌桓等,其实都不是后来所成的民族概念,他们更应该当做草原和森林地带的朝代更迭,这样理解的话,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

    华夏大地从来不是一个民族所有的,它是两大族群,即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和东北森林地带渔猎民族与来自中原的农耕民族之间争夺生存空间的历史。

    所以农耕民族的朝代更迭是秦汉两晋南北朝,而草原和森林部落的朝代更迭就是玁狁、匈奴、柔然、突厥、蒙古等,每一个统一漠北、漠南和东北的北方强权,从来不是一个单一的部落,甚至人种都很复杂,既有中亚的白种人,也有东北的黄种人,而夹在中间的则是黄白夹杂的人群,语言、生活方式其实区别都非常大。

    你把他当成民族,问题是他并不是民族啊。

    唐推翻隋,改朝换代,唐立国;草原政权同样在进行更替,他只不过没有中原王朝那一套祭天祭地的程序,但是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一套,祭长生天,祭祖宗,完成汗位的转移,汗廷的转移,官制的建立,哪一样和中原的朝代更替有区别?

    华夏的历史一向都是农耕民族发生朝代更迭,财富增加,草原部落入侵入主,融入中原,成为新的农耕民族的一部分,即所谓的汉化;或者农耕民族反击,将草原部落逐出中原;或者新的草原部落崛起,入主中原的原有部落进退两难,只有彻底汉化,比如北魏的拓跋氏,融合消失。这个过程不断的重复,汉地朝代更迭,草原也在不断的朝代更迭,两者此消彼长,逐步融合,形成了今天这个世界最大的民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