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怎样系统地自学中国古代文学?,如何自学中国古代文学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学习新词:
或可自赏,莫付流觞。
--可以自我娱乐,不要当做文学作品。
“流觞”一词取自“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fúxì)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这种传统历史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
“曲水流觞” 习俗的意义主要有两个,一是欢庆和娱乐,二是祈福免灾。因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流觞曲水”,这一古代习俗为人所熟知。
先建起一个大致的框架:读文学史的同时,按其顺序阅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没有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的人,许多变成了渣男和渣女,这话是否有什么道理呢
这几部古代文学名著,其中确实有很多的处世哲学与人生哲理,可以引发思考和用来借鉴,但是会影响阅读者的人生吗?
或许,没有读过这几部著作,至少说是不求上进,没有毅力,错过了学习机会,错过了接受借鉴古人文化和知识,非常可惜,对于自身的成长是不小的损失。
您怎么看这件事?没有看过这几部古代名著的人,真的会是容易变成渣男渣女吗?
欢迎加关注,交流,收藏,分享,转发,点赞
1.先宏观了解中国文学史
入门的同学:《中国文学概论》袁行霈 著
中阶的同学:《中国文学史》(共四卷)袁行霈 著
高阶的同学:在上述基础上加看《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下卷)王运熙 顾易生 主编
2.提高你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全部同学必看:《古代汉语》(共四册)王力 主编
(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啃下这四本书,才能有个像样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基础。)
然后买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3.阅读古文学作品
中阶的同学:精选经典作品阅读,参考《中国文学史》提到的经典作品。
高阶的同学:在通读经典作品的基础上,选自己非常感兴趣的方向。例如某个时期的文学(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或者某一类体裁(诗歌、赋、词、曲……),或者某一位作者。深入研究你所选择的分支。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作品肯定是核心,然后要了解作者生平,然后要了解ta所处的时代背景。
举个例子,还记不记得语文考试的时候万年不变的题目——请概括出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假如给出一首李商隐的诗,让你概括中心思想,众所周知他的很多诗会让人读起来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或许他自己也没想好要表达什么,只是free style),但是,如果你了解他的生平,了解那个时代,瞬间你就能写出中心思想,八九不离十。
4.注意产出笔记
一定要做笔记,一定要做笔记,一定要做笔记。否则很容易忘记。
先说这么多,能把以上说的都做到,已经能秒杀身边大部分人的古文学修养。
首先找一本《古代散文选》或《古代文学作品选》,通读,熟读,背诵一些所谓经典名篇。文学史教材可以不看,但一些著名专家学者的文章书藉,可以仔细阅读,反复阅读。尤其是关于魏晋时期的。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四册)可以参考一下。再鲁迅先生的那篇著名的《魏晋风度与药及酒之关系》,不妨读一下。《古代汉语》最好学习学习,但不要什么大部头的。既然喜欢文学,或古典文学,有时间就博览一下,总有益处的。
我来回答此问题。翻了翻问答,发现回复这问题的人不多,而且他们的回答也不太让人满意。作为一个曾尝试自学过中国古代文学的人,虽然我也不知道我究竟算不算是系统的学习了,但我想谈谈自己的经验,希望对有志于自学中国古代文学的朋友提供一点小小的参考,或许也不无裨益吧。
在自学之前,我想自己需先明了这样的两个问题。一是自己古汉语的程度如何,二是自学古代文学想达到的目标。如古汉语的基础已经比较好,那么除了准备一些必要的参考书以外,可以直接的进行阅读。如果古汉语基础不好,甚至比较差,那么在学习古典文学之前,先需要恶补一下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这方面的教科书很多,但大多推荐王力先生四册的。这书得确非常好。但因为我以前是用的郭锡良先生的,我觉得也不错。作为学习古汉语的工具,只要能打开那道门,不拘用什么钥匙。
第二,我们自修古代文学想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我们自修古代文学的目标是能够欣赏古典文学的美,获取古代文学流变的历史,那么可以继续的看下去,我相信我所提的说对于你达到这个目标应该会有所帮助。但是如果你自学古代文学的目标是想要做学术研究,那么因为我本人都只是一个初步的爱好者,所提到的书一定不会对你有太大的帮助。那么我所谈的相信对于你便不太适用了。如果你看到我的回答感觉太过肤浅,那么直接跳过就好。
我且把提问题的朋友当作和我一样的爱好者,想要掌握古代文学比较系统的知识和历史,以便更好的欣赏古代文学的美感,更深入的了解和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认为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进行学习。
首先我认为有必要读一本文学理论。先粗略的了解一下文学的基本观念,了解下文学的起源,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作品的类型等等问题,这些都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学批评著作里边儿不讲或很少提到的。中国文学批评著作里不乏精深的吉光片羽,但他们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一些材料,我们必须找有系统的和全面的知识来阅读。这方面的书其实也不少,比如蔡仪的文学概论,童庆炳的文学概论,或者文学基本原理之类的教科书来读。学习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和提高鉴赏能力。
其次,我认为是学习文学史。这方面的著作太多太多了。而且写得好的相当不少。在这里粗略的介绍一些。
<中国文学史>四册 游国恩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全三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
中国文学史 钱基博著 坊间版本颇多
中国文学论丛 钱穆 三联书店
中国文学史太多太多了。就是读也读不尽。除以上几种外国内有龚鹏程袁行霈韩兆琦章培恒等先生主编的,有翻译剑桥哈佛的。袁章的用作高校教材已很多年,现在很多学校,都用的这个书做教材。据看过的人评价比游国恩充满了阶级意识观点的更好。但我以为读文学史只是为了搭建一个基本的知识构架,了解文学发展的历程,所以游国恩余冠英的也还可用。毕竟这两本书材料相当丰富,而且汇聚了当时一大批学问精深的专家。 至于钱基博钱穆的,一主于丰赡一主于简明,虽然观点让现在的人不太能认同,但是你不能不承认他们确有精深所见。
中国诗史 冯沅君陆侃如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诗史 李维著 东方出版社
诗史 刘毓盘著 上海书店
词曲史 王易著 东方出版社
乐府文学史 罗根泽著 东方出版社
中国散文史 陈柱著 东方出版社
中国散文史 郭预衡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散文概论 方孝岳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中国骈文史 刘麟生著 东方出版社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著 东方出版社
中国戏曲概论 吴梅著 东方出版社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著 东方出版社
以上十二种文学史,大致包含文学作品四个种类,除小说史只有鲁迅一家外都列有多种选择。除这些书外也可以读一些断代的专史。以上书可全读或任择一种。
其三,是关于文学批评的书。
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下 郭绍虞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朱东润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
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2
中国历代文论选全四册 郭绍虞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以上是文艺批评类的书。非对古典文学理论特别感兴趣的,看一种批评史就可。或是三种的略微翻一翻。而两种专著选辑由于部头太大,不是想做理论研究的或对文艺理论不太感兴趣的选读几种挑着看看就可以了。也可先读历代文论选,如果有兴趣再寻书来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多读文学作品。不管文学史看得再多,理论批评的工具书诗文评和诗话文话书买得再多,翻得再熟,不结合到对文学作品的亲身阅读上去,以上的知识都是空中楼阁,都是雾里看花隔靴瘙痒 。要多读古典文学原著,才能算是真正的学习古代。对这个问题我认为看选本或是看全集都可以。可以先看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再按照文学史的指导,每一个朝代选几位代表性的作家进行阅读。如汉代则着重读贾谊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张衡,三国到隋前着重三曹二陆左思陶渊明潘岳沈约谢灵运颜延之庾信徐陵,唐宋则陈子昂王维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杜牧李商隐欧阳修苏东坡这一干人,务求做到以文学史为指导,而以文学作品的大量阅读为基础,结合古典批评理论的意见和自己的思考,来形成自己的看法,这样学习或许能够算是比较系统了的吧。
以上粗略的谈了一点学习古典文学的经验,但老实说,有的书自己都还没有读完,所以肯定免不了有眼高手低的毛病。说的不对,请朋友指正。
2021年9月12日
我不知道你有什么必要去“系统地学习古代文学”?
从你这个提问首先可以判断你不是大学学生,因为专业的大学生学校已经给他“系统地”安排好学习了。
那么,作为一个业余的古代文学爱好者,你又有什么必要去“系统地”学习呢?
你只需要对你感兴趣的那一段文学做一个深入的了解即可,同样的时间可以体悟更多更深更专业的知识,而其他部分完全祗需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即可,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只有在需要的时候再去做一些适当的补充就可以了。
很多人的学习都不知道如何选取最佳的内容,喜欢华而不实,而我们的教育偏偏又总是给出许多垃圾的指导,似是而非的学习方式满天飞,真的很害人。
还有问题可以继续问我。
这个真要学的话是一辈子的事情,好处是学到一点是一点,有持续回馈的。
首先要从根上学起,中国文化的两个重要源流是儒家和道家,再缩小一点就是孔孟老庄,下面四部书必读:《论语》
《孟子》
《道德经》
《庄子》
原文一定要读,重要的背下来,背下来,背下来。不能因为看不懂而偷懒,看不懂可以抱大腿,找一些大师如钱穆,梁启超等,看他们的著作,现代人如台湾的傅佩荣教授也不错(方东美先生的传人)。
为什么要打这个基础?就像练功夫,这俩是内功,先天神功,有了它,其他外功练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中国的文学如诗词,无法脱离这两个源流思想而独立发展,尤其儒家思想,很多诗人的血液里就流淌着这个东西。外表如何狂放,隐逸,激愤,骨子里还是儒家思想主导着,屈原,阮籍,陶渊明,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这些大咖都是。
另外一个要学的是“史”,不用一次学完。先找个容易的通史,把大脉络理清楚了(朝代/人物更替)。
再找一个高级的,首选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提纲契领,高度归纳,深度分析,学会之后没朋友。
剩下的,根据需要加强,譬如学盛唐诗,就加强盛唐这段历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二十四史学完都老了。所以,实际点,按需要学吧。现在可以谈文学了,中国的文学,首选韵文:诗词歌赋。学的过程快乐,当然,还是离不开背呗背呗背呗背,不光学生党需要背,学到老的都得背,只是越往后背诵的辅助加成项越多,所以容易些。见识过孔子孟子风采的都知道,这二位动不动诗云书云,张口就来,没有准备,查资料,百度,《诗》《书》的知识好像已经长在他们身上了,这是靠博闻强记的。学诗尤其论诗,要评论一个诗人,不能很熟练地背出他二三十首诗,最好别妄谈。所以学诗最好的办法就是背,先找几个大咖,了解也下作者的风格,古人论诗都是比较简练的,比如《古诗十九首》,后人评论”深衷浅貌,语短情长”,然后就靠背诵去体认如何“深衷”,如何“情长”。
古典文学实在太浩瀚,优先学各位顶峰大咖: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另外,诗的两大源流《诗经》和《楚辞》一定要涉猎。因为很多诗追本溯源会追到这两部作品上。
这里提到的学诗,仅限于赏析,不涉及自己创作(这个我不在行)。诗词都有前人专门的研究著作,诗话词话,各种诗派词派,另外,民国时期出的一众大师,如梁启超,钱穆,夏承焘,唐圭璋,朱自清,顾随,沈祖棻,叶嘉莹,臧克家,郑振铎等,对于学习古典文学有很大助益。
前面提到的这些可以同时进行,不用线性执行。最后,如果想系统了解中国文学,可以看一下郑振铎先生的《中国文学史》,最近钱穆先生的弟子也整理出他当年的《中国文学史》讲义,也值得一看。
撩人心.
2022-10-25学习“文”学首先要知道“文”是什么?“文”来自远古玄学《象数学》理论中“纹”理……简单的说是:是虚无“自”然的生命,玄学形成了《易经》,故谈经论道是“说文”,而说文是讲道理。这就是中华文、理之学的来源。好,学文学的目的是什么?是讲理,讲理要讲明白是说文,有了这条贯穿文理之学的红线,看看老祖宗的所谓文学,包括儒家文化……著作,他们的核心论:中华民族 中国人是浑天太极的、生生不息之人,不是现代的人,故我个人反对学习把象形说成物形、物质之人的“现代”文学。学习中华文学是要领会文学中的中国“魂”、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