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做导师的第一届博士好不好?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最好找老的,全职教授各种都评上的那种更,最好是已经没多少上进心那种。
很多人都在答外行的话,我是硕导也是一个博士生导师。
实际上说白了,不管你是导师的第几个学生,关键是看你这个导师有没有能力,如果是个非常牛的一个导师,非常认真的一个导师,你是第几个都不是关键。
作为老师的第1个学生,可能关心的更多,受益更大。
我的第1个学生是留在身边了,你说好不好,肯定是很好。这样的机会不是都有,因为学生太多,能留下的人太少了,留下的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找一个好导师最重要,关键不是第几个明白这个道理。剩下的都靠你自己了。
有利有弊
利: 如果你的导师有真实力,他会手把手帮助你,和你讨论科研问题,可以经常见到导师的面。你会在科研思维和技术上有很大的提升,你博士读出来后,实力会比别的博士更全面更能独当一面。简单说会更有真实力。
弊:会很辛苦,你可能要做很多科研无关的杂事,要事无巨细样样都懂,从实验室管理到科研学术,都要自己亲力亲为。不能像某些院长校长导师那样给你推荐好工作。
还有很多,总之如果你是一心想做学术,那开门大弟子是个很好的机会学习科研。如果只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去傍个大腿院长之类的导师吧。
不过现在学术界也流行傍大腿,没大腿有实力也很难有上升空间。
这点,关键在于导师的人品和能力。我的硕士小导师和博士导师都是刚回国的年轻老师,各种机缘巧合和缘分,我正好是他们的第一届学生。两位老师都很优秀,他们在读博期间有位也是开山弟子,并且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工作中,他们亲自耐心指导学生,与学生积极讨论问题,生活中对学生关爱有加,可谓亦师亦友,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未来发展的升学或就业中,老师们也是尽力帮忙推荐。
但是,当老师的开山弟子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因为确实需要付出很多汗水和努力,需要学生和老师一同成长,探索和搭建平台。但是,既然选择读博,哪有不努力就可以坐等毕业的呢?所以,如果选择了,就脚踏实地干吧;如果还在犹豫,就另当别论了。
第一个导师通常会亲自带,资源都给你,开门弟子和关门弟子都不错
导师人品好,愿意跟你一起探索,共同进步,那是最好。如果碰到一个学术给不了任何帮助,只知道急功近利,施加压力,脾气不好的,那可有得罪受了。
分人,看老师的心态
实在看不下去了,我来回答吧,做导师的第一届博士好不好要看情况,如果导师资历尚浅,最好导师可以依附一个有资源的有人脉的大课题组。这样的话,导师积极努力有时间带你,你做课题又不缺经费,是最理想的情况。
柒
2022-11-26有利有弊
导师分为四种:
1.胸无丘壑型。能成为博导的,在该领域肯定有所建树。怕的就是遇到这种死命的给你加工作量、斤斤计较,还不给你经济回报的的导师,最可气的是部分导师连补助都不发,光加工作量,研究生唯一来源只有助学金?
2.青年才俊型。这种导师可能刚有招收博士的权利,但他有时间和你一起做科研,遇到不懂得能随时请教,这种导师我觉得对学生好处较多。
3.老板型。这种导师一般资源丰富,人脉颇广,一般只要你完成工作,都有补助和奖金。
4.热衷官场型。这部分导师一般主职是处长、院长等等,时间大部分花在开会上,科研方面一般有心无力,你只能寄托博士师兄师姐的手把手带了。但这些导师人脉也很多,对你未来就业等也有好处。
总的来说,导师有好有坏,但专业素养不差。读研期间,和导师搞好关系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