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为什么有一些研究生导师建议学生不要考博士?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委婉告诉学生,不适合做研究!
个人虽然不是导师,但是我推测有以下几个理由。
第一,不建议你读博是因为导师认为你当签不适合做博士研究这条道路。或者说你当前的能力,还无法达到博士的要求。
第二,是因为导师认为你没有良好的读博环境,比如一些女生可能会因为婚姻怀孕等原因半途休学,这会让让导师不知所措,
第三是因为导师认为你当你当前研究的这个方向,在未来前景不太明朗,或者你的研究方向不对,不会有大的建树,
第四,你的客观因素,如经济因素不能支持你完成学业,等
第五,你自己对自己读博没有强烈的信心,以及各种忧虑担心,
我劝闺女莫读研究生,读博士更要命,嫁人都成问题![捂脸]读个硕士出来,25周岁。女博士读出来,29周岁。若再复读两年,好嘛,30多!
30岁,黄花菜都凉了![泪奔]
第一,容易修成灭绝师太。我们单位好几个女博士都这样,学历高,收入高,境界高。然后,高处不胜寒……
女博士相亲,总让人一颗心吊着。不是她看不上别人,就是别人看不上她。总不能在一个频道共振。[笑哭]
小刘,女博士,38岁,每月挣10000块钱,好不容易,想屈尊下嫁。某男人,35岁,本科毕业,离过婚,没孩子,挣5000块钱,长得还行。
结果,男的撇嘴说,“有很多美貌小姑娘在排队。你虽是博士,但有些老,我还想生三个娃……”小刘气得差点拿茶水泼他。[打脸]
每次上课,我都告诫女学生,“顶多读一个硕士出来,别读博士”。没听说吗?专科女生是小龙女,本科女生是黄蓉,女硕士是李莫愁,女博士是灭绝师太……[笑哭]
当然,也有很多例外。我有一个师妹!绝对是女博士界的扛把子。研一结婚,研二生娃,研三考上了南开大学的女博士。
师妹拖家带口读完4年博士,进了一个211大学当老师。安家费、科研基金几十万,读博,生娃两不误,简直美滋滋。[泪奔]
我觉得闺女没有师妹这样的段位,还是不要尝试吧。关于女博士嫁人问题,废话太多,打住。
第二,35岁不好换工作。我就不明白了,人类寿命在普遍延长。我刚查了度娘,我们平均预期寿命是77.9岁。[灵光一闪]
35岁多年轻啊,有的单位招人,甚至要求30岁以下。要多坑人,有多坑人。我总觉得30岁人生刚刚开始。
但是,用人单位鬼精鬼精的,想想看,如果招个38岁的,没两年,40了,屁事没干,开始养老了……[笑哭]
不光是35岁年龄限制,有些单位还不想招女的,嫌弃女孩要结婚,要生娃。真气人啊!好像这些人的家里就没女人。
女孩子不容易,既要貌美如花,还要挣钱养家。当全职太太太没保障,伸手向上的日子不好过。[捂脸]
但是,顾得上生娃,就顾不上工作。顾得上工作,就顾不上生娃,女人真不容易。一个娃耽误3年,如果生3个,10年过去了。
特别为女人鸣不平。应该设立生娃基金,生一个奖100万,并授予“英雄母亲”的光荣称号。完美解决出生率降低问题。[灵光一闪]
还有,建议作出有关规定,女人只要生一个娃,就劳苦功高,单位不能辞退!女人不同意离婚,男人不能离婚。男人若红杏出墙,女人提出离婚,男人就要净身出户。
突然,又扯远了,打住。反正35岁以上,不好找工作。女人尤其不好找。
@杯水明月 我把这些道理讲给闺女听。闺女小白眼一翻说,“你想多了”!
第一,当研究生是大白菜呀?想上就上?
第二,我不想结婚,不想生娃。
第三,老妈你这么能干,我还想多啃你几年,一直啃到35岁,再努力不迟。
我……
#一起来贴秋膘# #夏日大作战# #一起精读绘本#
网页链接存够100万你会辞职吗?[笑哭]老公曾经的宏大志向就是存1万块...
对成绩中等的初中生们一些建议
我们这里把成绩中等的学生叫做边缘生,意思是你在高中的边缘,有可能上去也有可能上不去。哪怕你考了一个普通高中,依然有大学硕士博士这条路走,考不上高中不能说你的人生怎样怎样,但肯定比别人少了很多的可能。
按照正态分布,特别聪明的和特别笨的总归是少数,平平常常的人才是多数,如何能在这些人中胜出呢?
你只需要做到三点:一个是勤奋,勤于思考、勤于练习,多问老师和同学,错题及时更正不留死角,手勤脑勤嘴勤。
二是专注,不被外物所打扰。这个外物一个是手机一个是男女关系,尤其是手机,一旦陷入其中人就废了。
三是良好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成绩是你努力的结果,只要你努力了,必然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要想这个结果了。
只要你做到上面三点,哪怕你资质平平,重点高中也没有问题。
淡定从容
2022-11-20为什么不建议普通孩子学奥数?中科院院士:主要原因有三个,听完后,我暗暗点头,说的确实在理。
你家孩子学奥数了吗?看过太多数学学霸解题的视频,感觉人家就是“神”,你眼睛还没看明白问题,人家已经写出来解题思路了。奥数,很迷人,却也很让人感觉有压力。
就像我家孩子,是没启蒙奥数的,但他自己,拿着我淘来的旧奥数书,看的津津有味。刚才还跟我说,质数、偶数、素数、合数,扒拉扒拉一大堆,搞得我都迷瞪了。
对于孩子学奥数的问题,中科院院士袁亚湘认为,不建议普通孩子学奥数,听完他的理由,我算明白了。原来,奥数真的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
1、奥数对天赋要求高
奥林匹克数学是一种竞赛,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解题,也就是为了学而学。如果孩子本身没有超强的天赋,在这种纯竞赛活动中,是不占任何优势的。
那么,学奥数对孩子来说,如果无法取得最终的成果,那就没太大学习的价值了。
2、容易破坏学习兴趣
奥数学习思路,不同于一般的学习内容,不是单单靠努力和逻辑能力,就能提升的。还需要在数学方面有独特的敏感性和直觉,这点上,天赋就显得格外重要。
所以,一直学,一直没结果,孩子会对奥数学习,慢慢失去兴趣,最后完全不感兴趣,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3、对数学提升不大
袁亚湘院士认为,学奥数对数学成绩提升的帮助不大,数学学习跟基本定理、逻辑有一定关系,而奥数则更多是考察技巧和直觉,应试教育下,起到的帮助很少。
就像我认为的那样,奥数题目都奇奇怪怪的,看也很难看懂。
但家长也知道,升学考试加分的事情,如果别的孩子学了,自家孩子却不学,是不是就吃亏了?
再说,接触奥数并不一定非要从很高深的内容开始,可以试试《课堂上来不及思考的数学》,这本书是偏向奥数内容的,适合有余力学习的小学高年级、中学生以及喜欢数学的爱好者。
严格来说,这不是一本教你独家奥数秘籍的书,读完你不能秒变奥数小天才。而是燃起的奥数兴趣,并对数论、代数、几何以及组合数学等内容,进行了深度拓展,那些你在课堂上可能没弄懂的知识,这本书里有。
翻看第一遍,我有些懵,但我儿子(马上升二年级,超级喜欢数学),却觉得很有意思,今天还跟我说,开始二刷了。
这本书知识部分是比较权威的,因为作者是陈开,同济大学的化学博士,还拥有中学生数学、物理和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参赛和获奖经历。这点上来说,是一般人无法匹敌的。
由于长时间深耕通识教育和文化比较,陈开博士对中外教育中,关于数学思维拓展方法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就像电脑常用的“二进制”,作者认为“唯一性”太强,不如“三进制”更省事儿更科学,还用小白鼠的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我本来对二进制和三进制还迷糊着呢,看到这里,好像被打通了任通二脉。原来如此!
《课堂上来不及思考的数学》分为四个部分:数学女王、数学的音符、数学的曲线、演绎的学问,通过四个章节,把数论、代数、几何和组合数学几个基本概念,讲解的清清楚楚。
陈开博士在书中提到的例题,部分选自进阶、竞赛题,适合准备以奥数为目标的读者学习,通读全书,能做到理解到位和举一反三,学习奥数的难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喜欢泉灵老师的一句话: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
这本书就是如此,把孩子交给这本书,奥数兴致冉冉升起,你也就不用跟着发愁和操心了。链接我放在下方了,需要的父母自取!
#育儿事务所##人类幼崽研究所#
课堂上来不及思考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