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为什么有些企业招聘一定要211和985院校毕业的学生?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学历对于好的企业招聘员工是很关键的考虑因素。好的高校毕业生意味着在高考竞争中,这部分学生已经是胜出者,从节省成本角度来看,最经济节约。在我国,高考是最公平的升学机制和改变学生原本阶层的机会。211和985院校更是高校中的佼佼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善于学习的学生,在其他方面也会相对来说比较优秀,比如情商,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新事务地能力。就像一个好的平台,会给人才带来不同发展的道理是一样的,好的大学,特别是985和211院校,带给学生的专业素养、国际视野、格局大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好的企业招聘毕业生是985和211院校学生,是最经济节约的方式招聘到好员工的方法和途径。
生活不易,都是为了养家糊口啊。
郑州富士康厂区门口,骑电动车上下班的人是人山人海。
疫情三年,国企好多企业减员减薪,私企好多倒闭,再加上今年一千多万大学生毕业,985和211好找工作,但其他大学,找工作难上加难,如今不敢挑工作,只要有工作,能挣到钱就谢天谢地了。
因为企业招一个人,会进行一个风险评估。相对来说,一个985/211毕业生相比于于非此类院校毕业生的风险要小一些。因为首先能够考入985/211学校的学生,证明他的基础和以及高考成绩比较好,而这又能够侧面的说明他们的智力和学习努力比较好。此外,还有他们在大学所受的素质教育也比较好。
但是,是不是这就代表其它学校的毕业生一定比这类学生要差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那么非985/211的学生如何提升自己,从而有机会超过前面这类学生呢?建议如下:
第一,大学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争取考上一个知名院校的研究生。
第二,努力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全方面的发展自己。
第三,自己参加实习项目,通过广泛的实习,明白自己的能力的长处所在。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展,然后各方面的收入一定是可观的。并且还可以工作的比较开心。
以上就是我对该问题的看法,欢迎大家积极讨论,相互交流。谢谢大家。
这个问题从几个方面来讲
企业也好,公司也好,都想招聘人才,人才的判定标准是什么?当然是知识储备多,个人能力强的人。如何来寻找到这样的人才?招聘985和211学校的学生就是一个正确而简便的方法。
首先第一个,985和211在招新生入学的时候,入学成绩都是很高的,比一般的大学都要高。这说明到985211读书的学生,大部分智商都是高的。
其次第二个,985和211都是中国政府都是教育部重点扶持的学校,个学校里面有重点的专业,重点的实验室,都是支撑国家发展的行业。
第三个原因,在985和211的高校里,还有很多能力强,视野宽广,知识渊博的教授学者,他们可以给学生最好的教育。
第四个原因,素质本身就高的学生,再教个好的学习环境,里面学习锻炼了四年,整体的素质要比其他学校学生的素质高一截。
企业想要招985和211学校的学生,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不能排除985和211学校的学生也有能力差的,也不能排除其他学校的学生能力素质就非得比985和211学校的学生要差。但从整体上讲,985和211学校的学生确实是人才。
在当前的情况下,经济形势不是特别好。企业招聘的人员不多,尤其是一些好的企业的招聘岗位,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企业招聘用人单位,更要优中选优,设置高门槛,招聘人才中的人才。
还是985、211厉害,接到大学通知书就可以有编制,还奖励几十万!
据一份宜兴的人才培养计划签约通知显示,人家这个地方开始抢人才了!但是,你必须是985、211、双一流学校才可以!
据这个材料显示,学生凭985、211、双一流学校录取通知书可直接进入事业编制。
没错,大学还没上,就可以直接先签约预约,大学期间补贴给你学费,并奖励30万—50万。
不知道这个对宜兴的孩子有没有吸引力,反正这个要是在山东的话,应该会挤破头,一个公费师范生,在山东有些考生甚至985、211都不去,也要直接有个编制。
但是,这个东西,在南方就不一样了,他们对体制内有点看不上,很多家长喜欢让孩子做生意或继承家族企业。
985,211,有人才引进,选调生,各种科技岗,好的国企央企,大学老师等职业选择,考公务员的有,也是头部公务员。所以985 211的孩子还是最优秀的,你不能拿个例说话,概率问题得懂!
差也有七八成
谢悟空邀,我看这些企业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着想呗,其实只要专业对口,任何大学都有好学生,都能胜任各个企业的工作,他们要这样,你能奈何!再者还是受疫情影响,招聘有限的缘故,他们就选精挑肥,但不一定会满足于他们,主要还是看高校学生的个人工作能力!
岁月如梦
2022-11-24有些企业属于高科技和研究型的,招聘211和985的毕业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很多企业并不需要这类的毕业生,也跟着凑热闹。有的是为了突出表现自己,认为名校的毕业生可以提升自身形象;有的企业就是宣传自己,并非真招聘毕业生;还有的是把标准定得高高的,可以对那些非名校毕业生造成压力,趁机压待遇条件。不管如何,这样的招聘需要受到监控,以保证招聘市场的健康发展。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