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2

硕士研究生扩招,会对就业有什么影响,应届生该如何应对?

想咨询一下关于硕士研究生扩招,会对就业有什么影响,应届生该如何应对?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11 个回答

  • 淡定从容

    就单从今年来说,研究生扩招可以缓解本科生就业压力,就业市场看起来不会那么激烈。

    那些本来处在擦边线上的学生,因为这次扩招,就又有了学校可以读研究生。放在往年,他们要么只能接受考研失败的现实去找工作,要么接着二战考研。

    但是,这个影响可能有限。因为今年考研的学生增加到了340万,哪怕比往年扩招5%,也依然会有大批没考上的本科生。

    所以今年要找工作的应届生和往届生人数依然比往年多很多,但工作岗位却要少很多。

    应届生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不放过任何招聘信息和渠道。我这里就给大家讲一些渠道和方法。

    主要两点:

    1.通过靠谱的招聘网站找工作:

    如果是想去互联网公司,那么可以考虑拉勾网,Boss直聘等。

    如果是想去国企、外企,可以考虑前程无忧,大街网,智联和应届生求职网投简历。另外想去外企还可以通过领英找工作。

    收藏这些网站之后,首先要注册账号,然后好好写写你的简历,可以多搜一些模板,去知乎或者头条多研究一下。这个前期会比较花时间,但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命运,这点困难麻烦还是非常值得的。

    然后就是筛选感兴趣的岗位,筛选公司类型,尽量去选择外企、国企或者上市公司,当然这个看你的自身能力和条件,小公司也可以,但是坑可能比较多,注意鉴别。选好之后,就大胆投出你的简历。

    2.或者你可以自行查找感兴趣的企业名单。

    比如500强名单,国内100强名单,自己去他们公司官网投简历也可以。

    另外企业微信公众号也要留意和收藏。通过关注公众号掌握招聘信息也是很方便的渠道,几乎每个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校园招聘公众号。


    注意:凡是主动来找你的公司,基本都不靠谱。一般来说,这些小公司的HR打电话来不会跟你介绍公司的岗位,也没有借此机会进行电话面试,或者询问你一些简历上的内容,凡是上来没聊几句就邀请你去现场面试的,99%都不靠谱,千万别去。

    我硕士毕业那年,就跳过这样的坑……说多了就是泪……


    我是骑士谈教育,欢迎关注我的头条账号。

    本账号关注大学生的教育与成长,有问题可以关注并随时私信我,可提供免费咨询一次。

  • 秋色宜人

    今年受疫情的影响,不少的行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于一些实力较弱的公司。公司破产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的失业带来的生计问题了。同时在年后大多企业的用人需求开始缩水,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赶上了疫情,那么就业的竞争压力是可想而知。研究生扩张则可以较大的缓解这一压力,让更多的应届毕业生继续深造,提升学历。

  • 岁月留声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压线生。今年研究生考试考到学校复试线附近的,会比较舒服一些,扩招之后,能上研究生的概率大大提高。对于文件中提到的这些专业是大大利好,尤其是临床医学、集成电路等专业,招生规模肯定大规模扩大。对高分考上的人来说,会有些不公平,因为硕士文凭被注水,就会不值钱。本科生文凭贬值更多。当大量的研究生出现时,不论是哪个学校的本科生,即便是清北的本科生也不再值钱,用人单位更希望要研究生。也许上博的人更多,因为研究生多了,研究生文凭不值钱,为了能脱颖而出,也许那时就只能读博了。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硕士文凭会贬值,另外,硕士文凭的第一学历将更重要。因为相对而言,本科近期没有扩招。即便是这样扩招,对于2021届的考生来说,也是困难的,因为报考人数太多了。

  • 教育

    国家电网,作为目前全球五百强排名第二的国有企业,对于目前广大的电气毕业生来说是最主要的归宿。在2017年以前,研究生还没有大规模扩招的时候,有不少优秀的985、211本科毕业生还是有机会进入到市局,然而从2017年以后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国家电网对于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目前对于一些比较差的211院校研究生都不一定能够进入市局工作。目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国家电网基本上可以算是高学历研究生的聚集地。所以,在目前的就业大环境下,本科生的就业优势已经被压榨到所剩无几,本科生的红利期早已过去,读研对于进入一个好的事业单位来说太太重要了。国家电网招聘夸张的报录比已经几乎快要堪比公务员的报录比了,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这仅仅是应届生才有的机会,所以目前想进国网,甚至是一个好的岗位,一定一定要去读一个研究生。

  • 风华不减

    只是缓解了今年的就业压力,但却把更多的压力放到三年后了!

    如果是针对今天的特殊情况来说,是有效果的。无疑研究生扩招,相应的本科毕业生找工作的人就相应减少了,自然减少了就业压力。

    但如果是从全局的角度出发,从根本上解决国内的就业压力这样肯定是不行的。1、这种扩招不是基于全民教育素质提高,带来的必然结果,现在的做法,相当于是揠苗助长。

    2、研究生扩招,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师资力量,短时间很难满足要求,势必会让培养的研究生质量下降,带来的后果将和本科生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样大!

  • 教育

    在疫情影响下,就业压力自然显著提升,扩招压力引起竞争加剧,对已经在职场工作的白领人士应该影响有限,但对应届生来说,本身缺乏了经验与资历,要想赢在起跑线上,就需要提升自己的学历以及综合水平。研究生扩招,对应届生的影响自然增加。对应届生来说,一方面可以考虑继续深造,读研读博,但在学历含金量有所下降的背景下,再过几年毕业后,可能竞争压力更大,这是需要考虑到的风险之一。另一方面,则可以考虑通过国考等方式,进入稳定性很强的工作岗位,积累几年经验后,再去深造学习,由此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不过,在现阶段内,除了深造学习之外,经验的积累同样重要,对刚开始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并不建议马上创业,创业九死一生,创业更适合拥有多年经验的职场老手考虑。

  • 淡定人生

    学历通胀最本质的原因是,扩招之后,文凭含金量越来越低。有不少招生单位的人才培养质量,在扩招之后,严重下滑。
    我们都知道学历不代表能力,相信大部分用人单位也持这样的观点。
    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面临一个问题,招聘人员没办法准确地知道,谁的能力强,谁的能力比较弱。
    更何况,现在研究生扩招之后,大部分人都有机会接受到高层次的教育。
    你是本科毕业,他也是本科毕业,此时,用人单位该怎么选择呢?如果你是本科毕业,而别人是硕士学历,那么,在学习能力这一方面,用人单位肯定会向拥有更高学历的人倾斜。
    其实想要解决学历膨胀这个问题,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两条途径。
    第一,提高培养质量,要么严进严出,要么宽进严出。
    如果招生门槛在不断地降低,毕业门槛也在不断地放宽,那么,培养质量肯定保证不了。
    扩招之后,我们整体的学历水平肯定提高了,但人才的质量有没有提高?人的素质有没有提高?这些问题真的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分析。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当就业形势不好,就业率下滑,我们就想到了扩招,我们希望通过扩招,来解决扩招带来的问题。
    依靠不断的扩招来解决就业问题,问题其实并没有真正解决,只是把问题无限期地延后了。
    第二,放开专业限制,让学生可以灵活地选择专业。
    我们一方面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多探索、多尝试,另外一方面,却把所有的学生都死死地限定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内。
    如果在本科期间,学生根本就没办法自由地探索,自由地尝试,那么,学生是很难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除了追求更高的学历之外,真的没有更好的选择。
    现在有些学生盲目的追求学历,用人单位盲目的关注学历,并不是说他们不理性,而恰恰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大部分学生也知道自己在大学里面学不到东西,即便是能学到的东西,学的也不一定是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学到点自己感兴趣的,进入职场之后,也不一定能用到。
    用人单位也知道,现在的学生在学校学不到东西,学到的东西进入职场之后,不一定能用得到。应届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一般都要重新开始培养。
    学校的老师也知道,他们教的东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不一定能用得到。
    既然学校老师教的东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有很大一部分已经过时了,那么,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肯定会一降再降。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肯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给学生打100分,就不要给学生打80分,能让学生考60分,就不要让他挂科。
    既然学习与不学习,都能够通过考试,都能够顺利地拿到毕业证。同时,你学了也不一定能够学到有用的知识,那么,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之后,为什么还要努力地学习呢?
    既然培养质量在不断地下滑,学生除了学历上有差别之外,其他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别,用人单位自然是能招到博士生,就用博士生,招不到博士生,则考虑硕士生,实在不行再考虑本科生。
    因此,在我看来,这个怪圈要打破,必须在培养质量上下功夫。而要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首先是要放开专业限制,让学生可以自由地探索,而不是为了某些老师或者某些人的利益,让学生必须选择某一门课程,必须选择某一个专业。#学历膨胀本科的你慌不慌#

  • 沉稳如松

    800万大学生陷入学历困境

    今年的毕业季,已经给大学生上了生动一课,874万应届毕业生,在疫情的冲击下压力山大。

    为缓解就业压力,教育部应急扩招18.9万硕士研究生,今年的硕士招生规模首次突破100万人。

    就业困境,学历顶端的博士生也无力回避。继扩大硕士招生规模后,博士后也扩招了。

    高校不再修饰就业率,不少985高校坦诚地向校友求助。与往年相比,不少高校今年的就业率断崖式下跌,签约率甚至不足两成。

    一系列能扩大用人需求的措施都用上了,但社会整体用人需求也在缩减,是所有大学生都要面对的困境。僧多粥少,学历如何能平等?

    随着今年首届三年制“非全日制”大部队毕业,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歧视潮汹涌而来。明明是统招统分、且双证齐全的研究生,却被打上“非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的标签。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迈进普及化时代,985、211高校依然只占少数。95%的普通地方高校,培养了超过94%的“平平无奇”的本科生。别忘了,还有超过1000万的高职院校在校生。

    闭关修炼的大学生们,正拿黄金周赌明天。#就业与工资# #大学生就业# #高校#

  • 沉稳大叔

    我是鸠兹心语,心理学博士,关注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考研辅导,欢迎关注。

    2020年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适当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我在《研究生复试考生要注意:2020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提高》一文中专门对扩招规模做了分析。

    扩招对就业的影响:

    1、对今年的毕业生而言是好消息,因为有更多毕业生入学升造,获得就业机会更多;这实际上也是国家应对疫情对经济就业产生影响的应对措施之一。

    2、对于入学的研究生和后面几年的应届生而言,可能面临就业的竞争压力会更大。当然,这也需要考虑后几年经济发展情况,只要经济发展更好,岗位总量增加,就业机会还是有的。

    对于应届生而言:

    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如果报考了研究生,只要分数不错,按照复试进行准备,不到最后不要放弃;另一方面,积极准备就业,现在疫情还在,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线上应聘,有些行业就业机会在增加,如线上教育行业、医药卫生行业等。

  • 撩人心.

    谢邀。

    此选项决策是为了减少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对于有志于就学深造而成绩差点的同学是个好消息,珍惜这个机会实现学历上的提高。

    这项政策的出台是基于对就业形势比较悲观的预期可以想到今年就业形势应当是比较差同往年相比,同时由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也会受到较大冲击,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整体对未来两到三年不看好。这是大的国际背景和国家政策。

    对于个体,我的建议是有条件能就学就先就学,以待经济复苏,如确要就业不要放弃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争取每一个机会实现就业。

    如果在企业中选择,这次疫情会让一批企业死掉,也会崛起一批新企业,总的是强者恒强,弱者死亡。行业上医药、健康、公务员培训、智能产业将会有好的前景,择业时可以考虑。

  • 秋水伊人

    今年研究生扩招带来的影响,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可以很大程度的缓解大学就业压力!”。

    众所周知,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停业,招聘工作岗位减少。特别是对于今年6月份即将面临找工作的大学生,找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往年的3月,本该是春招的大好时机,可是随着疫情的扩散,一时间武汉封城、公交停运、道路被封、学校停课,种种迹象显示丝毫没有往年此时的繁荣光景。

    特此为难之际,国家主动出手,研究生扩招,一下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就业问题。这对于应届毕业生是一个难得机会,可以继续在学校深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