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吉大的教授,号称推翻了量子力学基础理论,质疑现代物理学的奠基相对论,你怎么看?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民间有一句俏皮话:牛皮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堆的,火车不是推的。用在这位号称推翻了量子力学基础理论的吉大教授身上,我看挺合适。既然是对外宣称推翻了量子力学基础理论,那把你的学术成果在世界权威学术期刊发表没有?或者说有是否有可以演示的物理成果,至少得让人眼见为实啊。光嘴上吆喝那是不行滴,那不成了自吹自擂嘛。
然而,现在真有些大学的教授胆子很大,大到让人都吃惊的程度。学术与科研成果都敢嘴不把门乱说一气。如果真要是让这样的教授获得了课题研究经费,这钱恐怕大部分都用在广告上面了,为啥?因为可以靠吹出成果啊。说到这里,你会忍不住笑了吧?造成别笑岔气,那是很疼的。
但凡真是有杰出能力的科学家,绝不会靠嘴上去说推翻了著名的科学理论,而是靠求真务实的研究精神,拿出真正的可靠性的研究成果来证明自己。再者说吉大这位教授,也根本不是科学家,因此,他的言行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通过吹嘘,达到吸引大众眼球的目的。而这种做法有很大的风险性,一旦吹破了牛皮,他还有脸继续在吉大继续工作吗?恐怕真得落一个晚节不保的结局。
科学研究,需要老老实实做人,然后才是踏踏实实做事,不管是否出成果,至少你一片冰心在玉壶,我说的有道理吗?
你看看他每天在头条多么活跃,说着粗话,与人针锋相对,我是彻底服了。我相信这样的教授一定能够重构量子力学及现代科学。他反对的不仅仅是量子力学、还有相对论、以及一切现代前沿科学。不过大家可不可以让他公开直播做几道微分几何、黎曼几何、线性代数的数学题,先看看他的基本功如何?他一直骂主流躲避真理不发表他的论文(不过他的论文就在他动态里),让他先出来晒晒自己的功力,千万不要学他眼里的主流科学家一样逃避。再让他把他的实验验证的记录及论文发表出来,让大伙看看(他公开承认自己实验验证过自己的理论)。这样让有责任感的人和他的粉丝一起呐喊,让国家重视、让世界重视。民族之幸、人类之幸。
曲昭伟先生:如果一个人是以对人不对事的态度对待你,你没有必要回应。中国的教授职称,以及博导的身份。稍微有智力的人可以在中国教育网上查询到。连这个都能作为攻击的理由,你觉得如何?知名的大学下面有很多个学院,这都是一个很普遍的常识。
你们自己看看跟曲先生的几个问题,人家不回答,你说他不懂。如果他回答了,就有接二连三的问题,专业问题讨论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出口成脏就有了问题。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跟他的辩论,看一个全局,难道你脑海里不能想到这样一个问题,那是喷子是什么?
科学上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也可以说是一个通行的法则,就是对教科书的否定,绝大部分的知名杂志都是不会发表的,所以这种否定是一个漫长之路。
我只能提醒朋友们这样一句话,量子科学是依据量子力学的,所以它是一门技术,从我国的核武器发展之路,航母发展之路,激光武器,你我谁见过这些高科技,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大量的舆论铺垫的?答案是没有。我希望科学人物在发展高科技的时候,在没有成功之前,不要把它搞成舆论科学和公关科学,我们知道闪光的名字,邓稼先,于敏,程开甲等人,这些老一辈的先辈科学家,我们熟悉他们的名字,是80年代中期开始的,他们绝对不是靠什么舆论,我们应该为真才实学的科学家而鼓掌!但愿这一切都是真的,我们国家是个穷国,把钱用到刀刃上是必须必要的!
关于曲先生的这篇论文,目前为止我没有见到谁反对过他。谩骂得不出科学的理论,人们需要的是一个答案,尤其是对量子科学中量子叠加态,纠缠态,以及偏振态在量子通信中的应用的质疑,谷歌量子计算机是否应用过量子纠缠态,这不仅是疑问的问题,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只要大家坚持对事不对人,这种科学讨论是允许的,只不过在头条这个阵地上好像有些许的不合适。科技它就是科技,最好不要把它变成娱乐问题。
关于量子加密中的叠加态的应用,我想只有一点就足够了,那就是应用者会给出你足够的答案!目前为止在实验中的这项应用,我奉劝媒体,你们现在应该奉行的原则是不表态不肯定!
当你们打着国防应用的旗帜来发展这项科学技术的时候,在中国,或者在世界其他各地,我从没有见过一项有着严格国防意义上的项目,是如此在媒体的舆论报道下前进的。
我本人是科学杂志的绝对粉丝,你们谁能告诉我,科学杂志上是否发表过跟量子纠缠有关的论文?除了量子模拟计算,这是假定了有纠缠存在,而有了这方面的论文。我们当然应该承认算法能够提高运算的速度,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量子计算。
为什么媒体不告诉观众?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量子计算,它们全部都是模拟的呢,他们为什么不说?
你们谩骂一个科学老者,却不能对他的那篇论文提出任何质疑,这是一种科学态度吗?
我对量子科学的态度是这样的:维护国家的荣誉感,不宣传鬼神理论,科学人物远离娱乐媒体,科学讨论者不要人格侮辱现职科学家,对潘建伟先生怀有一丝尊敬,毕竟他现在代表着国家,对他的评价要中肯!对国家的量子科学项目,进行适当的监管审查和审核,对国内出现的和量子纠缠有关的一些社会东西,比如量子鞋垫,量子纠缠治病,进行有力的打击。
最后我奉劝头条媒体,不要把量子科学技术未被证实的东西拿到头条上,乱讲乱说,我们国家是有荣誉感的。我们绝不能认为中国是一个科技大国,更不要认为我们在科研经费上的投入是一个世界大国,在我看来,中国依然是一个穷国,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迫切的国防需要上,是完全有必要的。
高谈阔论,外加指责不具有科学头脑,不算本事。放哑炮是危险分子,放空炮不起丁点作用,能拿曲昭伟教授论点一二条谈事的还算有本事,拿曲昭伟教授多条论点说事的才算真本事。
起哄只能是乱糟糟,起掩盖事实真相和欺骗不明真相的人。知识分子,学者都是国之栋梁,高层知识分子,学者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国家要的是贡献,贡献才是第一位的。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党才是最可贵的,才能称为正直的科学家,没本事的独断专行是无赖。
在社会上,骗子具有的手段太多,不切实际的空谈,不着边际的忽悠,不离宣染的欺骗,本质是不行。科学要有自已的独特见解,不允许别人的质疑见解存在是无水平的横蛮行为。曲昭伟教授有独特见解,为国敢于质疑量子力学,质疑神学是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拿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单光子延迟实验吹量子力学,一旦实验不成立,就会成为土行者,见不得人。国际上这方面的实验用的都不是单光子,吹成单光子目的何在?电路计算的单光子(甚至是负数值光子),能从电路里取出吗?一支烛光离1.6公里就认为是单光子是为已用,怎么不认为是一束不可见弱光呢?目的就是为已用。目的只是宣传和为已用,是欺骗行为。
科学家应该有怀疑精神,这种想法是对的,但是如果没有实质性成果证明自己的怀疑,如何去推翻权威,靠嘴吗,靠炒作?科学家应当务实,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没有大量的实验数据不要乱说话。要不然只会让人看不起,降低自己的人格。
我认识过一个超级厉害的人,保研去了中科大的物理。
坐标某北方211的物理专业,我这同学连续4年成绩都是专业前三,到了大四的时候保研面试通过了华科,吉大,中科大的物理专业,最后选择去了中科大,他说中科大的物理在国内几乎是最强的,他要在中科大实现自己的梦。
他的梦,就是要站在物理的最顶峰,成为杨振宁那样的人,为什么是杨振宁,他说那是中国人能达到的物理的巅峰。
至于他为什么这么喜欢物理,是因为在初中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三体》,虽然当时还不太懂书中的各种物理名词,比如说"曲率飞船","相对论","强相互作用力"等专业的词汇,但是他很快就被《三体》世界中庞大的世界观和丰富的想象力震撼到了。
自从接触后三体之后,他就疯狂的喜欢上了物理,励志要成为顶尖物理学家,本身他的目标是吉大的物理,但是他高中时候的成绩只有物理和数学好,英语,语文,化学生物这四门虽然也不能说差,但是也就一般般的水平。最后高考只够了211的分,就只能去了一个211。
小时候所接触到的书籍,真的很大程度上能让一个人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现在绝大多数的高中生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都完全听家长和老师的话去选一个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的专业,然后毕业了从事一个自己不知道喜不喜欢的工作,最后平庸于茫茫的人海。
都说兴趣才是学习最好的动力,所以在小时候多给孩子看一些书是非常有必要的,就比如最近在抖音上特别火的#从业10年男幼师创业卖童书火了# ,他辞职幼师的工作,在抖音上专门卖书,如今已经能达到月销10万本的成绩,他说,想让更多家庭的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在这个各种信息流横飞的时代,把握好小孩子的教育问题非常的重要,让孩子多舒服,读好书,是成才的关键。#教育听我说#
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这是事实,致命的就是测不准导致的不确定还是不确定导致的测不准,曲质疑它并没有问题,只是曲在巨压之下,确有偏激的做法,似乎质疑了整个量子力学,部分见解我也不敢苟同,但这并不代变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测不准原理)是完备的,他的质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积极的做法,没有质疑哪里来的科学,理不辩不明。
其实不光是爱因斯坦和薛定谔他们致力要揭开不确定原理背后藏着的确定性,波尔自己对这个问题也是如鲠在喉的,苦于技术手段,他依然不确定,哥本哈根派和求真派之争仍然在继续着,那国内的物理学家,为什么就必须相信哥本哈根派没错呢,这种学术的探讨,不能和谐,折中主义在科学界不能作为主流,折中者可以叫学者不能真正称之为家。希望国内物理学家在此问题上能有突破,那真不是一个诺贝奖的问题了,君不见今年物理学诺贝尔奖都是量子力学里激光应用方面的?揭开测不准原理的神秘面纱,那是给量子力学这个底层不稳的大厦打好地基,远不是边缘的激光应用所能比的。
曲教授很难,因为哥本哈根派的量子力学不确定原理(测不准原理),国际上本来就争议着,谁也拿不出有效的技术手段完成它,只靠理论论文是没用的,所以薛定谔虐了猫,惠勒为了纪念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设计的延迟选择实验等等都不能揭开这个测不准背后的东西,因为实验里的单光子达不到人们定义的光量子,最小的能量单位,最小的粒子是怎么玩的分身?能分身是不确定原理还是它压根不是最小的能量单位?最小的能量单位能不能分身?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足够让人疯的,哈哈。
梦飞
2022-11-21笔者与这位吉大教授在网上有几次对话,感觉这位太偏激了。所以有些聊不下去。
这位教授好像是吉大交通系的,应该是没有学过量子物理学,因为他老是用经典物理学的思想讨论量子物理学。笔者劝他,既然有学术资源,那就自己写篇论文投去啊!他说他投过。当然,投稿的结果是肯定的~没有一个正规期刊理他。
量子物理学诞生到现在已经100多年了,它与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是无数的科学家奋斗一生建立起来的,已被无数事实所证明,而且开始指导人类的生产实践。量子力学的知识已经积累到一个技术爆炸点上,量子计算机、量子加密通讯、反事实量子通讯相继推出,并将逐步走出实验室,这会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笔者认为,任何质疑量子物理学基础的举动都是可笑和无用的,即使是爱因斯坦、薛定谔这些物理学大师都失败了,何况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