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一个北航的博士,最后毕业时选择当某教育机构的高中学科老师,是为什么?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高考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高中的时候,我们四个女生很要好。当年,一个考入了北航。一个考入了我们当地还不错的师范大学。我考入了一个二本院校。最后一位也考入了和我差不多的二本院校。后来,北航的考了清华的研究生。找了飞行员老公,挣着高薪,在北京定居,给女儿最好的教育资源。师范大学的毕业后就成了我们当地的高中老师,今年30多岁就评高级了。我本来非师范,兜兜转转当了老师,现在也是诸多不顺。最后那位二本毕业后考到了中科院的研究生,后来上了博士,博士后,现在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当老师,两个女儿乖巧懂事,生活平静幸福。
我们四个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可以说高考改变了命运,不同的大学给了我们四个截然不同的人生吧。现在想想,感慨得很。
#2022高考季#
#24岁北航博士受聘211高校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届博士毕业生侯涛刚,在24岁的时候,受聘211高校北京交通大学,成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这不是侯涛刚第一次引起热议了,曾经知乎上也有一篇关于他的问题——如何评价马上毕业的北航22岁博士研究生?
看到这样的新闻,我觉得我们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视角去评价别人呢?22岁的博士研究生,24岁的211高校副教授,我们只是通过新闻看到了他的成绩和光环,但是我们并不了解这个人,说评价也就显得狭隘了。
老祖宗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其实也可以适用在我们对这个新闻的看法上,我们可以更多的了解这个人成功背后的品质,研究他为什么会成功,他有坚持、热爱、自律是我们值得学习的,但同样他也有彷徨迷茫的时候,他和我们一样都是一个生活在红尘之中的人,如果我们能学习到他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自身的提升会更有帮助。
我想这可能也是北京交通大学想要让学生们去学习的地方吧?!
岁月悠长
2022-11-14有感于北航清退63名“超限”在读博士生
北航,对于我们家族来说真可谓再熟悉不过了。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大家庭里就有两个晚辈脚前脚后考进了北航(其实比我们也小不了几岁呵呵),在那个高校尚未扩招的年代,能够跨入这所素有北京地区理工科“铁老三”之称的“985”高校当属“佼佼者”,足以光宗耀祖、“羡煞”旁人了!名校袈身+后续努力,这俩小辈的发展之路顺风顺水,志得意满,迄今也均成了“成功人士”。
纤尘荏苒,流年缱绻。一晃就到了儿子的高考季,原本儿子天性自律性差,加上我们学习上“放羊”式管理和生活中“棍棒”式教育,使得他既不懂得学习计划和方法又缺失了独生子女唯我独尊的超强个性,胸无大志,随遇而安,得过且过,自得其乐,学习成绩晃晃悠悠漂浮不定。唯一令人庆幸的是这孩子天资尚可不算愚钝,进入高三后,也不知哪个脑回路开窍幡然醒悟开始“发愤”了……
春华秋实也好,上苍眷顾也罢,眨眼间儿子一路走来误打误撞跌进了北航的大门…… 殊不知,进门容易出门难,屈指算来,儿子在北航整整待了12年,从年少青葱到经年而立,从本科、硕士到博士,期间,经历了多少酸甜苦辣,又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饱尝了多少成功喜悦,又体味了多少失败挫折?甚至还“险些”坠入“超限”行列。了解北航的人都知道,北航工学博士毕业门槛太高,尤其是几个A+学科超高,儿子所修专业也恰在其中。可以说,在北航,如果没有超强毅力和抗挫能力,如果没有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是很难加冕这顶博士帽的。所幸的是儿子终于坚持下来并于今年顺利毕业了,门外汉的我虽不懂其专业,但从简历中不难看出儿子的艰辛努力换来了丰硕成果: 数篇sci一区论文,专业领域top1一篇, 数次获得北航优秀论文奖;以第一制作人身份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数十项科研课题或者获得专利;北航优秀博士毕业生,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奖;代表北航角逐学科全国十佳博士论文, 等等……但此前低调的儿子却很少夸口,我们也很少问及。“十年寒窗苦”,儿子不但学业有成,还收获了美好的爱情,在毕业前夕与一个优秀聪慧的女孩儿喜结连理,真可谓双喜临门!
在此我想说,学子们,在求学道路上,能够得到北航抛出的橄榄枝无疑是令人钦羡和自豪的,但是,北航严谨规范的校纪校风也时时刻刻告诫着人们,没有真才实学休想得到运气的垂青,如果你们选择了北航,那就意味着选择了挑战。成功之路无捷径,栉风沐雨方始终。只有加倍努力才能叩开成功之门,到达理想的彼岸!祝孩子们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