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高校实行大类招生是怎么回事儿?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详解高考“大类招生”入学后如何进行专业分流?
随着高考的临近,不少家长咨询高考志愿填报“大类招生”方面的问题,大类招生是一种新趋势,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纳。什么是“大类招生”,对考生来说是“馅饼”还是“陷阱”。入学后如何进行专业分流,怎样才能确保选中自己心仪的专业?一方面我本人所在学校也实行大类招生,我也参与了专业分流工作;另外我也收集了70余所高校相关专业分流的实施方案,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个人体会,首先麻烦大家点赞、收藏本内容[谢谢],关于“大类招生”也欢迎大家留言参与讨论,我们各抒己见,日后我会继续更新高考志愿填报的内容,请大家也关注一下。
“大类招生”一方面解决了考生的“专业选择纠结,同时也满足了“复合型人才”增多的需求,可谓是一举多得。最早实施大类招生的多属于敢于吃“螃蟹”的名牌大学,而随着新高考政策的推行,我们发现越来越多普通高校开始实施“大类招生”,这似乎成了一股新趋势,但是部分高校明显有不良动机,某些学校的“大类招生”已经严重变了味[恐惧],其中埋下了不少坑,我在之前的视频中已经给大家分享过了,今天就不再重复,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并回看一下往期视频。
其中就有考生因为不了解入学后的专业分流政策,而与理想目标专业“失之交臂”,实在可惜。不同的分流方式将会决定考生,能否进入理想的专业,若是各方面因素都很不利,则可能被强制分流到冷门或者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悔之莫及[泣不成声]。由于教育部对于大类招生并没有统一分流标准,很多学校的专业分流都是自主确定政策分流,但具体政策大同小异,普遍实行“规模控制、尊重志愿、成绩优先”的原则。这其中规模控制最为重要,实际上在学生校前,大类内的各专业的计划招生人数就已经确定好了,比如A专业50人,B专业40人,当A专业达到50人上限时,以后学生就只能被强制分流到B专业去了。所以最核心的还是如何排序,一般分流除了依照学生意愿和学习成绩外,还可能会参考学生的平日表现(比如有无违纪处分),身体限制(比如有的专业对视力、色觉、身高、体重有特殊要求)等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很多学校分流主要是根据大一、大二的学习成绩名次来分流的,基本不会考虑高考成绩;对于那些高考高分考生来说,你能接受和你差50分以上同学被同一个大类录取吗?而分流时50分的领先优势就这样被白白浪费了呀。那高考成绩低的考生也不要有太多侥幸心理,大一大二开设的课程主要是英语、数学、思政等专业必修课,特别是英语、数学底子比较弱的同学这可不是入学后短期内就能冲刺出高分的;甚至体育成绩好不好也很重要,因此往往体育也是必修课程之一,学分权重不比英语和数学低。
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希望对大家志愿选择有所帮助。欢迎您的点赞和转发,关于大类招生的具体报考思路,后期我会分享更多有用内容,期待着您的收藏与关注。谢谢大家,我们下期再见。[玫瑰]
压缩文史类专业,积极扩大理工科!全国政协常委,安徽政协副主席李和平日前在全国政协常务会议上提出了非常重要,正确的建议: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建议国家大力发展理工农医类高校和专业,适度发展师范类高校和专业,持续压缩文史财经类招生规模。不再审批师范、医学、公安司法类高职院校和专业,此类院校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逐步升格或并入本科高校。
秋水伊人
2022-11-131什么是大类招生
所谓按大类招生,简单来说就是按学科大类招生,高校将相同、相近的学科门类,同院系或者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可以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志愿。
如在某校招生专业中,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统一以“植物生产类”招生,考生若想选择其中某一个专业,填报时只需填上“植物生产类”即可。
考生通过大类招生被录取之后,在本科阶段前两年(有的是一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大二或大三时再根据学校要求、自己的兴趣、专长和发展方向,在大类所含专业中重新选择具体专业。
2大类招生和普通专业的区别
01专业名称
与专业招生相比,按类招生的专业类名称没有专业名称划分得详细,一般是某一学科领域内的一级学科或者二级学科。
比如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的招生计划里面大家就可以看到土木类、能源动力类、数学类等这些类别。这些都是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专业目录里面的专业类,每个专业类里面包含了院校正式在教育部备案的多个具体专业。
例如:能源动力类包括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社会学类包含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等。
招生计划:对于按类招生的学院,学校招生计划数不再按专业划分,而是下达到按当年计划招生的专业类,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只需填报相应的大类,不需要选择确定自己就读的具体专业。
02培养模式
不同的高校在按类招生的过程中结合本校的教学资源、学科建设、专业布局、院系建制、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就业方向等问题制定相关的培养模式,彼此之间也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高校内,不同类别的培养模式、分流时间等也会有所区别。
3大类招生的三种模式
01按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招生
这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的大类招生形式。这种招生方式中的专业类所包含专业一般具有学科相近性,把一些特点相似或者具有相同属性的系科或专业方向合并在一起招生。等大二或大三再分流到不同的专业进行具体专业课程学习。
02按院系招生
按院系招生的高校,一般是一个学院或系,按一个或几个大类招生。学生们可以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成绩等,再在院系范围内选择专业。
03按“基地班”“实验班”模式招生
还有一些学校是以“基地班”、“实验班”的形式进行招生,如北京大学的“工科实验班类”,浙江大学的“工科试验班”等。当然,不是所有的实验班都按大类招生,还有很多高校的实验班是入校以后再进行选拔的。
4大类招生要注意哪些问题
1、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仔细阅读学校招生章程,了解每个招生大类包含哪些专业。各校专业设置及培养方案不同,同一招生大类包含的专业及未来深造、就业的领域可能是不同的,考生要仔细研究,加以区分。
2、考生还要了解各校大类分流的时间及方式。专业分流时,部分高校直接满足学生报考意愿,部分高校根据学生报名择优录取。不同的分流方式决定了学生未来进入某个专业的难易程度。
3、部分院校在大类招生时没提出具体要求,但专业分流时对身体条件会有限制。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对照相关体检标准,了解自己的志愿专业是否有身体条件要求,如不符合要避开报考。
4、提前了解所报院校将来分专业的相关规定,是很有必要的,这直接关系到将来学生的专业去向。家长可以咨询各校招生办人员,看看除了成绩因素以外,是否还有其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