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9

2020年高考哪些大学实行大类招生?你怎么看?

想咨询一下关于2020年高考哪些大学实行大类招生?你怎么看?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6 个回答

  • 金色岁月

    清华大学、兰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都开展大类招生。大类招生优点:一是有利于同学克服志愿填报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获得更大的自主选择权,二是增加了招生计划,有利于减轻专业报考压力。不足是容易出现热门专业扎堆,人数太多难以吸纳。

  • 陈楚涵Royal.Free

    大类招生越来越火,未来必将有更多高校推行大类招生,但是很多考生和家长对大类招生并不了解。到底什么是大类招生?大类招生有哪些模式?实行大类招生有什么优势和弊端?对于大类招生,考生和家长需要注意什么呢?

    什么是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的全称应该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同院系或者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

    为了理解大类招生,我们要先了解学科分类,了解专业体系。

    我国的学科目录一共有3级,从上到下分别是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其中的一级学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业类”,二级学科就是我们所说的“专业”。

    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和艺术学这13大门类。但是2012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未设军事学,所以大学本科只有除军事学外的12大学科门类,下设92个专业类,共506种专业。需要注意的是,这506种专业分为基本专业(352种)和特设专业(154种),并确定了62种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分别在专业代码后加“T”和“K”表示,以示区分。

    每一个学科门类下面有若干个一级学科,每一个一级学科下面又有若干个二级学科。学科门类用两位码表示。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用四位码表示。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用六位码表示。

    长期以来,按专业招生一直是各高校采取的主要模式,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多,高校逐渐开始采取按大类招生,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同的学科也可以组合在一起进行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的模式

    大类招生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按院系招生

    一个学院或者一个系按照一个或者多个大类招生。例如以下是北大2018年自主招生部分招生专业:其中数学科学学院设置了一个“数学类”这一个大类招生,而物理学院设置了“物理学类”和“天文学”这两个大类进行招生。

    二、按学科招生

    由于社会上“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仅仅在同一个院系内进行大类招生是不够的,不同的学科间如果有相似的特点或者相同的属性,也可以把不同的学科组合在一起进行大类招生。一个招生大类有可能覆盖了不同的院系、不同的专业。

    三、按“试验班”模式招生

    很多的高校以“试验班”的形式进行招生,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的理科试验班、复旦大学的自然科学试验班和技术科学试验班、西安交通大学的工科试验班(钱学森班)和理科试验班等。这些试验班立志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实验班都是大类招生的,有些学校是在入学以后再选拔优秀学生进入试验班。

    四、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新生入校统一进入一个学院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待大二再分专业。通识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专业限制,不分文理先学习基础课,所有课程重新安排和改造,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变革等。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只按文理两类招生。入学后,主要学习通识教育选修课和学科大类平台课,实施通识教育。

    大类招生有什么优点?

    1、减少盲目性

    高中生对专业了解较少,填报志愿时可能并不太清楚某个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发展或就业前景如何,一旦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或者并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大学的几年会过得很痛苦,毕业后的升学就业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大类招生延迟了你选择专业的时间,在学校先学习一段时间的基础知识,在这期间有更多的机会深入理解各专业,一至两年后再进行专业选择,这时候的选择就比较理性了。所以大类招生减少了考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同时也极大地避免了“一选定终身”的现象。

    2、增加录取机会

    采用大类招生后,考生在填志愿的时候选择的是大类而不是专业,一个大类往往涵盖多个多个专业,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考生的选择范围,也为考生的专业选择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按大类填报志愿,一个大类内部的专业级差消失,专业招生人数也相应增加,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录取的概率。对于压线填报志愿的考生来说,降低了因几分的差距而和自己心仪的专业失之交臂的风险。

    3、激发学生兴趣

    大类招生政策给考生一个机会先进大类,再通过自己的努力选择自己喜爱感兴趣的专业。学生们在学习1~2年的时间后再根据成绩和表现选择专业,为了让自己上喜爱的专业必须要努力学习,这样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4、平衡冷热专业。

    大类招生有利于使“冷热”专业趋向平衡。能够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过去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由于对专业不了解,经常造成的“冷、热”专业分化严重现象,也相应地引起高校冷热专业教学资源投入的不平衡,这种恶性循环使冷热分化日益严重。大类招生在招生过程中不分专业,而一个大类中通常包含着“冷、热”专业,这就无疑相对提高了“冷门”专业学生的质量,淡化了因过分强调专业而造成的种种矛盾。

    5、培养高素质人才。

    大类招生打破了学科界限,有利于交叉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按照大类招生培养人才,就可以打破专业界限,尤其在低年级打基础阶段,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组合班级,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确定目标,因材施教。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数学、外语水平差距较大的问题,而且有利于优秀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为学生的个性养成和提高创新能力创造合适的条件。

    大类招生有什么弊端?

    1、专业分流时,可能难以选到目标专业。

    大类招生暂时延迟了学生的专业选择时间,但未来还是要面临如何选专业。按大类招生进入学校后,经过1~2年的学习,将进行大类分流(分专业)培养。大多高校的做法都是按照入学后的1~2年的学习成绩(学分绩点)排名,设定一定比例进行分流。这样做的结果是,成绩排名靠前的“优秀学生”聚集到“热门专业”,其他学生分流到“冷门专业”。有些学生可能是为了某个专业才选择大类专业,可在选专业时,受成绩排名等影响,难以选到目标专业;有些学生对某个专业有浓厚的兴趣,但因为成绩原因,也无法选到自己的目标专业。

    2、加剧了“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就财经类高校而言,在按学科大类招生后进行专业分流时,几乎所有学生都热衷于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审计学等少数优势专业,而这些专业的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资源与设施等都与“蜂拥而至”的学生不相匹配,教学质量难免“偷工减料”。难怪有些财经类高校的热门院系本科生人数多达五六千人之多,而一些冷门院系则“门庭冷落”,如此景象也让一些高校“受不了了,不得不紧急刹车。

    3、存在暗箱操作风险。

    按大类招生以后,很多大学在专业分流的时候都会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压力,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广东某高校的招生就业处处长介绍说,“一些学生家长能量很大,他们的孩子入学后学习不算努力、‘成绩’却很优秀,就是为了能够转入理想的专业”,正因为此,这位处长从当初按学科大类招生的“最早支持者”变成现在“最大的反对者。

    大类招生需要注意什么?

    1、填报大类招生专业志愿前,考生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兴趣与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前景是否一致,同时考虑到大类招生未来仍要进行专业分流,存在分配到非心仪专业方向的可能,以及因此产生的一些后续问题。

    2、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仔细阅读学校招生简章,了解每个招生大类包含哪些专业。各校专业设置及培养方案不同,同一招生大类包含的专业及未来深造、就业的领域可能是不同的,考生要仔细研究,加以区分。

    3、考生还要了解各校大类分流的时间及方式。专业分流时,部分高校直接满足学生报考意愿,部分高校根据学生报名择优录取。不同的分流方式决定了学生未来进入某个专业的难易程度。

    4、部分院校在大类招生时没提出具体要求,但专业分流时对身体条件会有限制。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对照相关体检标准,了解自己的志愿专业是否有身体条件要求,如不符合要避开报考。

    哪些大学实行大类招生?

    现今在100多所“211工程”院校中,已有一半多的高校实行了按大类招生,可见大类招生渐成趋势。

    下面列出了部分按专业大类招生的学校,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年各个学校都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一定的改变,考生在报考某一高校前一定要详细查阅招生简章和相关资料介绍。

    清华大学 :为减少考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并给考生更大的选择自由权,2017年,清华大学在前期新雅书院实体化和机械学院大类招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大类招生。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刘震介绍,纳入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整合为16大类,分别为建筑类,土木类,环境、化工与新材料类等。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仅需填报专业大类。升入大一后,所有学生将接受大类统一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导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等,在大一结束前完成专业确认,并在大二进入相关院系开始专业学习。

    中国人民大学 :招生办主任苗苗介绍,学校于2015年启动宽口径招生(大类招生),基本以学院划分,将具有相同学科基础的专业合并为专业大类。目前,学校有31个招生专业大类。

    中国农业大学 :目前有31个专业按13个大类招生。按大类招生专业已超过半数。

    北京交通大学 :招生就业处处长史贞军介绍,学校2016年全面实施基本以学院为招生单位的大类招生培养方案。学校本部除中外合作办学、艺术类及国防生等招生以及仅有一个单独专业的法学院、软件学院外,其余10个学院都按大类招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马树微介绍,学校共有8个大类招生专业,其中工科试验班类(航空航天类)、工科试验班类(信息类)、理科试验班类是今年新增的3个招生专业大类。

    北京科技大学 进一步推动大类招生改革。2017年,学校面向全国共有26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有11个大类招生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按材料科学与工程大专业统一招生、经济管理学院按3个大类进行招生: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和经济学类、机械工程学院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车辆工程2个专业按机械类统一招生、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个专业按能源动力类统一招生。

    北京化工大学 招办主任许海军介绍,学校2017年有5个招生专业大类,分别为机械类、生物工程类、电子信息类、数学类、公共管理类,在京均有招生计划。生物工程类(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金融数学方向)、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财务与金融方向)、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实行大类招生。

    北京理工大学 :部分专业按学科大类招生。如交通工程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按交通运输类招生;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按化工制药类招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按数学类招生;应用化学专业和化学专业按化学类招生;工商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按工商管理类招生等。

    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信息科学类、数学类继续实行大类招生。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大招生办主任訾艳阳表明2017年该校进一步推行大类招生,将机械、能动、材料、航天、人居、化工、食品等7个学院的所有专业整合为工科试验班(机类)专业进行招生。

    兰州大学 :为了有效实现“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本科人才培养理念,这两年兰大在努力的推进大类招生改革。

    目前有超过一半的本科招生专业整合为17个大类在进行大类招生,分别是化学类、数学类、物理学类、生命科学类、大气科学类、核工程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地质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地理科学类、水利工程类、经济类、管理类、新闻传播学类、政治学类、历史学类、设计学类。

    中央财经大学 :央财2017年首次实行专业类的招生培养模式,共有32个本科招生专业(类),其中包含15个专业类和17个专业(方向)。

  • 风华正茂

    #高考2022# 广东物理类考生多少分有可能录取南方科技大学?从近年录取情况来看,南方科技大学在广东物理类招生呈水涨船高之势。2019年理科最低排位8500,2020年理科最低排位7857,2021年物理类最低排位6950,最低分633分,超过中山大学线4分。随着南方科技大学进入新一轮“双一流”,今年预计录取分数及位次还会进一步上涨,物理类排位6500位以内才有希望。

  • 风华依旧

    不好意思,没有对实行大类招生的学校进行统计。

    据我不完全统计,大部分的985、211院校都实行了大类招生。

    还有部分普通院校,也实行了大类招生或部分专业的大类招生。

    关于大类招生,我在头条里有一篇文章有介绍《资料库:什么是大类招生》https://www.toutiao.com/i6812375272633926152/

  • 梦飞

    河北2020高考数据透视。包括报名情况、招生情况、志愿填报情况、录取情况、冷热门专业情况等五个方面。
    报名情况:75.32万人参加高考,历年最高。22.58万人参加高职单招、52.74万人参加高考统考。
    招生情况:普通类356469人,艺术类61324人,体育类9085人,对口类17941人,高职单招173481人。
    热门专业:计算机类、中国语言文学类、法学、会计学、临床医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冷门专业:旅游管理、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类、护理学、市场营销
    ……

  • 点石成金

    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全解读,高考选择专业、大学专业分流不迷茫。现在很多大学都是大类招生,入学后根据大一成绩进行专业分流,因为我每年一对一报考都是从专业和就业出发,所以都录取到了王牌专业和热门专业,电子通信类是一个典型的热门专业,去年我报考的一个广东家长就录取到了西安电子的电子信息大类,西安电子的电子信息大类分为通信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物理与广电工程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今天我就解读一下电子信息大类的微电子学院,明天为大家讲解其他专业。

    微电子学院分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两个专业,我们简称为微电子和集成电路,这两个专业都是和芯片有关的,也属于国家战略性专业,以前是属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面,2020年12月 ,教育部将集成电路与工程单独设为一级学科,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最早和芯片有关的专业是微电子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多数都设置在理学院,后来一些学校逐渐转设到电子学院,我以前也说过,专业名字带“学”和“科学与技术”的,更侧重于理论,名字带“工程”的侧重于应用,很显然微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都是侧重理论研究,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分为微电子、光电、电子材料和元器件等几个方向,每个学校的具体方向不同,比如沈阳工业大学侧重微电子,哈工程侧重光电。所以微电子学和可以说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的一个方向 。

    微电子学起源于基础物理学,也叫半导体物理,主要研究半导体材料的理论和工艺,因为理论性太强而应用性太弱,所以增加了芯片生产工艺、芯片编程开发语言、芯片版图设计、芯片仿真测试软件的使用等实用性很强的课程,逐渐从微电子学改名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这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改名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是同一个道理,目的是培养理论和实践兼备的实用型人才,但是每个学校的培养特点不同,有的学校侧重于理论就设置在理学院,有的学校侧重应用就设置在电子工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的光电专业就分为理学和工学两个方 向,分别设置在理学院和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顾名思义,主要是侧重芯片的设计环节,比如用芯片编程语言自动生成版图,版图也就是芯片设计的图纸,然后根据图纸去生产加工芯片,或者直接设计版图,简单的说,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更侧重于芯片材料和生产工艺的研究,和材料相关 的专业课程较多,而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更侧重于芯片的开发和测试等工程实践方向,电子电路等专业课程较多。另一个和芯片相关的专业是电子封装技术,主干课程是和材料相关,主要负责芯片最后一道工 序,通过对芯片主体和外壳的连线和焊接,最后做成一个成品芯片。芯片行业虽然是国家大力扶持的行业,但是相比于传统电子行业,芯片行业对院校和学历的要求更高,所以芯片相关专业适合高分孩子报考,而且要选择电子专业实力强的学校,中低分考生如果没有考研计划那么谨慎报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