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8

真的有大学点招这回事吗?点招的都是什么样的学生?

想咨询一下关于真的有大学点招这回事吗?点招的都是什么样的学生?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风华正茂

    早些年的确有这种录取方式,现在早就绝迹了。

    所谓的点招又叫点名录取,就是为了某个学生单独进行招生。

    希望可以帮到你!

  • 点招是不可能取消的,得生源者得天下,作为一种生源选拔机制的点招会长期存在。

  • 秋色宜人

    【独家重磅:北京全市性重要升学政策作出重大调整!】
    前几天,海淀区一些家长群突然爆出了如下传言见图:
    于是网上各种猜测和解读纷纷登场,观点五花八门。就在几个小时前,西城区官方以如下方式公布了——全区从2022年开始,所有初中校(不管是市重点、区重点、非重点公立校还是民办校)当年的新初一学生都将在2025年中考时享有校额到校的权利,而原来这一福利仅有非重点公立初中校才能享有。见下图
    海淀区、西城区作为全市教育最大的两个区,也是全市教育最强的两个区,这两个区升学政策的重大调整,必将预示着全市全局性重要升学政策的重大调整——校额到校新的游戏规则将是全市的而绝非某一两区的专利。
    为了搞清新的校额到校有哪些新的亮点,“闻风教育”先把原校额到校的核心内容做个简单梳理。

    原校额到校规定:1.北京市所有优质高中校拿出不少于50%的名额用于校额到校(注:从这几年的实际执行看,不同的区根据区情,有的区拿出了70%,而有的区拿出了30%,最后综合全市看拿出的依然是50%);2.享有校额到校权利的初中毕业生群体必须是京籍和享受京籍待遇的九类人,这是前置性条件、是基础,必须满足;3.符合条件上述“2”后,要想拿到校额到校名额必须同时满足:A.本校连续三年初中学籍(东城、西城、海淀、朝阳等城六区必须是非重点公立初中校,重点初中校、民办校一概不得享有);B.在中考满分660分的情况下,考生中考成绩不得低于570分;C.初中三年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要达到“B”等或以上;4.最终享有校额到校权利的中考考生,在中考录取时无须参加全区中考成绩排名,只需要参加本初中校年级排名,按照中考分数高低依次录取到本区的市重点、区重点高中校;5.每所普通初中校能获得的校额到校总名额数的计算公式如下:每所普通初中校符合上述“2”条件的人数除以所在区所有符合上述“2”条件的总人数,然后乘以本区全部重点高中校当年招生计划数50%(上面提到了,各区比例有差异)的人数即得出各个普通初中校最终获得的校额到校人数。举例说:假如城六区中某区当年符合校额到校条件的学生总数为3000人,同区某所普通初中校符合条件的考生为150人,该校获得的全区重点高中校校额到校比例就是5%,如果该区重点高中校拿出的招收校额到校总数为1500人,那么这所普通初中校获得的本区全部重点高中校的名额就是75人;6.普通初中校使用不完的校额到校名额将进入最后的全区统招录取。
    由此可见,校额到校对均衡义务教育、给更多学生平等机会升入重点高中校接受优质教育都是极其巨大的福利,对每年小升初志愿填报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全市、全局性影响。

    那么,新的校额到校出台,到底初衷是什么,对原有校额到校下的小升初、中考和幼升小行政区的选择都会带来哪些主要影响呢?

    首先,新的校额到校所有初中校都将享有,一视同仁,加大减负力度,避免过度竞争

    因为普通校、重点校、民办校都享有校额了,据初步了解,原来的校额到校人数会较大幅度增加,这也就意味着与新政匹配后的中考重点高中校的统招人数会下降,这样的话就进一步降低了中考后全区排名的人数,减少了竞争激烈的程度,全区中考竞争的模式缩小范围,变为最小单位的本校内竞争。说白了就是——你家孩子小升初的时候偏要往本区顶尖的、掐尖的、点招的公办、民办初中牛校跑,那你家孩子就要和本校顶尖的孩子PK,一旦PK不过,进入中考统招后,本区重点高中校的招生名额还比以前少了,你家孩子进到好高中就更不容易了。相反,你家孩子中考同校PK的强度就会递减,这一切都要求小升初时由孩子的家长做出决断和选择。

    其次,原享有校额到校的普通初中校权益不会受到影响

    据多方了解,现在获得的消息是:原非重点普通初中校的校额到校名额不会被稀释,不会以减少原非重点初中校的校额到校名额去贴补新的校额到校名额,这防止了开倒车,也巩固了原有的教改成果,也给了家长极大的释怀。

    第三,进一步抑制生源无序流动,那是杠杠的
    新的校额到校政策,明明就是在告知家长三件事:1.新校额到校变成了普遍权利,任何学校的初中生千万别转学了;2.更不要轻易回到房产或户口所在的行政区参加中考了;3.打算在外地读初中和希望回北京参加中考的京籍家庭,最晚还是小升初就回来吧!

    第四,幼升小到底选择哪里,又多了一个新指标
    因北京各区在教育规模、综合品质、小升初机会、进入同品质优质高中便利性差异等还不同程度存在,关键还有家长根据历史情况做出的判断等等,新的校额到校给家长提供了又一种新的思考模式。

    第五,新的校额到校既有原模式的保留也有重大突破
    从上述各种情况大家已经可以判断出,新的校额到校主要的条件规则几乎完全保留,在名额增加与减少、比例调整、全部学校囊括等方面会做出重大调整,这些调整将是全局性的深远影响。
    闻风/原创
    2022年6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