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2

一些高校招聘博士安家费高达几十万,但博士们真的能拿到全部费用吗?

想咨询一下关于一些高校招聘博士安家费高达几十万,但博士们真的能拿到全部费用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10 个回答

  • 陈....

    感谢悟空问答小秘书/头条教育邀请。

    我是一叶知秋有仙则名,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博士毕业有超过一半进了高校和科研机构,高校更是博士就业的主力军,有超过40%的博士进了高校,吸引博士进高校的原因在叶秋看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高校的稳定性。博士毕业一般快30了,找工作时很看重稳定性,企业里虽然赚的多,但人到中年,快四十的时候一下子失业会打乱家庭的整个节奏,还有的人因为承受不住压力而走上绝路,而进入高校,只要能正式长聘或入编,至少不担心失业。当然,现在好一些的学校竞争激烈,好多学校采取五年非升即走,还有些学校为了学校发展需要过分利用师资博后,招一批师资博后,结果最后留下的没几个,所以,如果是非升即走或师资博后的话,各位博士除非对自己实力很自信,要慎重。

    第二点,高校有良好的科研环境。进入有的博士爱好科研,有的喜欢和学生交流,高校提供了这么一个好的平台,可以组建自己的团队,慢慢搞自己的科研。

    第三,有些一般的学校为了吸引博士可能会解决博士爱人的工作。比如让爱人去行政部分或者后勤等对学历要求不是太高的地方。

    第四,就是题主说的,博士进入高校会有几十万的安家费还有一定额度的科研启动基金。关于安家费,有些学校是给个范围,比如说20-40万,有的学校是划定档次,比如,35,25,15,同一个学校,水平不同的博士,安家费会有很大差距,而且,不管是给定范围的高校还是划定档次的高校,安家费都是可以谈的,如果你属于紧缺专业,论文质量高数量多,绝对能谈出一个好的价格,拿到最高没有问题,突破最高也很有可能,因为现在很多高校采取的是一事一议,弹性高,有很大空间。

    题主问真的能拿到全部费用吗?博士进的肯定是公办高校,信用有保证,钱拿到没有问题。不过拿到学校承诺的全部还是有问题,因为第一,学校说的一般是税前收入,博士拿到手肯定要扣税,这部分就要损失百分之一二十,如果不着急的话可以跟学校说好,分几年给,第二,有的学校不一定一次性发放,比如先给50%,剩下的分两个考核期,按照完成任务的百分比发放剩余的,也就是说,你想百分百拿到,难度很大。

    所以,博士安家费虽然不少,但全部拿到手里不可能,一是要扣税,二是有的学校有考核条件,也并非一次性的,所以,博士在签协议时一定要问清楚,学校承诺的是税前的还是税后的,一次性还是分几次,有没有考核条件,这些最好写到协议里,脸皮太薄的话吃亏的是自己。

  • 风华不减

    引进博士人才,一次性给30万的安家费或者50万的科研启动资金,
    为配偶落实事业编制,这是基本所有高校或者单位引进人才时候会给出的优惠条件。
    但是我仔细研究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就说这个为配偶落实事业单位编制的条件,大部分单位为研究生学历及以上的落实事业编制。
    至于科研经费肯定会有很多的条条框框……
    所以连夜把书翻烂考个研究生或者再考个博士吧,总不能自己拖别人的后腿吧。

  • 短腿柯基王

    儿子985知名大学博士毕业后有三个职业选择:
    一是某国企,科研岗位,安家费45万,年薪30万,解决北京户口;二是省属师范大学,有编制,安家费是20万,入职就能享受副教授待遇,学校安排住宿;三是去知名上市公司,年薪50万,配车,还给租房,可先签三年合同。经过仔细考虑,儿子最后自己决定去师范大学,不知道他的这个选择对不对!

    去一本大学教书,你985的博士还去不了吧。我侄女就这情况,985硕博连读,毕业了竟然高校进不了,导师又帮助联系,去了普渡大学(邓稼先毕业的学校)做访问学者一年,现在回来才刚找到一个大学签约,还没有去上班。她说没有留学经历,进不了大学或者研究所。

    去师范大学当副教授的选择最好,至于理由嘛,分析完放弃第一和第三个职业选择便知。选择某企业,又是搞科研的,压力大,万一长时间不出成果,领导不说你,自己也会责备自己,难过。选择知名上市公司嘛,市场有风险,时时提心吊胆。

    应该先解决北京户口,省属师范大学别说副教授,正教授也不怎么样,学校的层次低将来发展的空间有限,没有希望未来。上市公司和军工企业主要看你学的专业是什么,年轻人虽然累些但更充足,有激情,易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饱满的进取心。所以选择就业要因人而议。

    孩子到什么样的单位就业,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关键在于孩子对所选择岗位的喜欢程度,喜欢了就是对,将来工作起来也顺心。至于工作地、单位性质和薪水应该是次要的因素吧。

    大家觉得我说的对不对?

  • 教育

    实际上都是噱头,没有坦诚把这笔钱给你,这笔钱一定都给你算到骨子里去了。这种安家费叫有才华的人拿的感觉特别牛,甚至有一种被侮辱的感觉。要真的诚心实意为招人给予优惠政策,一次性到位,可以规定在合作期没满,离开这个市,就全额赔付即可。

  • 沐馨

    高校教师只认博士学历,表面看似乎是重视质量,但背后给人的感觉似乎有化妆的嫌疑,如果前提是博士代表一切!那么这种导向就可以引导社会更专业的建设一些学科!如果只是一个标牌,没有任何实质的成果(不能把混来的混为一谈),那么,这种作秀只是装点门面而已,国家应该倡导每个人的能力建设,而不是招牌!

  • 金色夕阳

    一般是可以拿到的,但是要按正常税率扣税,扣税之后剩余的就是纯收入了。

    我学校前几年新进博士安家费大约10万,一般到手8万左右。

    这几年为了引进高水平博士,安家费最高到了70万,这样的话扣税也是挺高的。

    当然不排除有的学校只是把安家费当个幌子,等博士真正入校之后,才会因为这条件那条件的不给安家费,或者少给安家费。

    我认为,如果遇到这样的高校,趁早离开吧。对于不讲信用的高校,不仅仅是在安家费上不遵守承诺,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处处不讲诚信。

    在这样的高校工作会非常的痛苦,如果不早早离开,等工作几年之后,想走也不一定能够找到学校。高校为什么要招聘应届博士生?就是因为应届博士生在科研方面潜力比较大,刚毕业的前几年是科研产出最高的几年。等再过几年,潜力都发挥完了,再想换地方其实很难了。

    所以说,安家费是否足额兑现,完全与学校有关,一定要提前打听好,不要相信人事部门片面之词,否则,受伤的永远是自己。

  • 金色夕阳

    这个看具体学校的政策。你提到的是安家费,有的学校住房补贴比较多,安家费相对少一些。有的高校住房补贴只能凭购房发票领取,更严格的政策甚至要求凭购房发票借出,一部分资金分多年支付,或者需要完成考核后才能拿到。

    我所在的学校政策简单,入职后安家费住房补贴一次性兑现,大概历时两三个月,不需要真的买房。

  • 淡定人生

    可以的,直接打到公积金账户上。

  • 教育

    北京985本硕博,顺利完成博士论文,开始纠结毕业去向。

    offer1:985高校,助理教授,非升即走,安家费40万,年薪税前30万,二线城市,房价2万。

    offer2:211高校(美国黑名单),长聘副教授,安家费30万,年薪税前20万,三线城市,房价1万左右。

    offer3:有博士点的双非院校,编制讲师,安家费80万,税前年薪18万,二线城市,房价1万左右。

    offer4:双非院校,编制讲师,(一年可评副教授,基本具备条件),安家费100万,年薪税前40-50万左右,一线城市,房价10万左右。

    到底选择哪个好呢?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个人觉得两个二线城市是首选吧!一线城市不光房价,就是人才也太多了,数不胜数!三线地方,说实话出路不太光明!二线城市吧,基本都是省会城市,不会太低,在局部也是拔尖的,房价适中,还算不错吧!

    城市决定了发展,一线房价高,三线普通,二线不错,选1风险高,安家费低,房价高,也就是个985名好听,选3吧,拿了安家费就能买房解决安家问题了,不要在乎老师还是教授,就是一份教师工作,不是顶级人才别去操心那不该操的心,解决了房子,二线城市有份教师事业编制工作,有个还不错的收入,人生起步已经不错了,切不可心高。如果你家庭条件很好可以随意,如果不是那就现实点。

    你没说具体城市有点不好评判,城市很重要,抛开城市来看的话,看自己的性格吧,积极进取的就选1,想安逸的就选3,985平台好压力肯定也大,双非相对压力小,十万房价的那个也不错,就看自己家经济实力了。

    其实最好的当然一线城市,学校双非只是起点,有发展可能。有编制且晋升途径通畅,一线城市选择机会多。安家费、年薪高,其他收入(科研,授课)相对较多。重点:一旦购房,下跌可能性几乎没有,其他城市不敢保证。房价是贵,但安家费和收入绝对可以负担。

    情况不详细了,有很多变数。北京985,那就默认不是清华北大了。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进去后有好的团队,选1。否则就从2和3里选吧。4看上去很诱人,但学校的平台和团队太薄弱,一个博士去了很难有大作为。而且这些安家费和年薪,是否有考核附加条件,未必能拿到手的。另外,离父母近,回老家交通方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 秋意浓情

    大家好,我是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从事高校人才招聘工作多年。

    目前,高校招聘人才时给出的待遇包括很多内容,比如安家费、住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学科建设经费、研究生招生名额、团队招聘计划等等,有的土豪学校还会直接给房子,先给使用权,满一定聘期后可以获得产权。这里面,安家费和住房补贴本来是不一样的东西,前者主要是用于买房、添置家具等,一般是一次性付,后者则是90年代房改后国家设置的一种补贴,一般是按月发放。但近年来,多数学校把这两种待遇合并到一起了,发放方式也多样了。

    这里要补充一下,大部分高校在兑现待遇时都是实打实的,因为这些待遇都是写在合同里的。当然,也有高校在宣传的时候会拿最高待遇来说,比如“博士最高可享20万安家费”,但实际上,可能只有海外名校毕业的博士才能拿到这么多,国内博士可能只有10万。最终拿多少还是要以合同为准。

    在上面这几种待遇中,安家费应该是最直接的一种,它一般不与入校后的业绩挂钩,只和应聘时的个人情况有关,只要不提前离职,合同说多少就会给多少。而像科研经费,则多半是分批拨付,要看人才在学校的科研进展,很有可能不会全额拨付。

    因此,安家费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学校是否兑付,而在于学校怎么发放,因为涉及到税。一般有这么几种发放方法:

    第一是买房报销。即买房时先垫付一部分首付,然后用购房发票去财务报账,这样可以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这种方式在大概6、7年前还可行,现在财务已经不允许了,因为这样操作,相当于学校去购买房产,房产就属于国有资产,这个程序就复杂了。不过前两年我们去南方一些高校调研时,发现有的学校仍然在这样操作。

    第二是分期发放,把安家费分配到每个月,可以平均分配,也可以由人才自己选择分配比例。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避税,但发放时间很长,大多需要2到3年才能全部领完,要买房子就不能用这个钱来做首付。

    第三是一次性拨付,就是学校财务直接把钱转到人才的账户上。这种拨付方式一般只适合具有省级以上人才称号的人才、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等,因为国家个税法中列出了几类人才的安家费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内,要一次性取几十万,需要扣45%的个人所得税,相当于打了个对折,换谁也接受不了啊。

    所以,总的来说,对于一般的博士,安家费可以拿到约定的全部金额,但需要一段时间。一次性拿非常不划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