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8

一些高职院校招人开始招博士,博士教大专是不是大材小用了?

想咨询一下关于一些高职院校招人开始招博士,博士教大专是不是大材小用了?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10 个回答

  • 点石成金

    如果我告诉你高中教师都招博士了,高职院校毕竟是大专,进博士多余吗?

    现在省会城市,进个小学都重点大学本科研究生,初中大都为研究生,高中有不少已经进博士了,你觉得高职院校进博士不应该吗?

    看看深圳高中的招聘简历,郑州外国语前好几年进中科院的博士了。无论博士,硕士,能培养出人才方为真英雄。

  • 金色夕阳

    主要是现在就业问题,博士就业去私企工资少了不会去,工资高了私企负担不起,而且博士已经30岁了,都像稳定,所以都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和国企,现在博士又扩招,从海外回来的也很多,这些地方没有萝卜坑,所以只能去专科占个坑了,也实属无奈

  • 撩人心.

    别说大专了,现在一般学校的博士能当个辅导员都是挤破脑袋

  • 教育

    目前,高职院校对专业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有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引进博士,由此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高职院校到底需不需要博士?高职院校引进的博士应该发挥作用?

    赞同的人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引进博士,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由此带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反对的人认为,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为主,博士在这方面并没有优势;而且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较低,学习兴趣不高,更谈不上科学研究能力,博士到了高职院校就是大材小用,实在是人才浪费。

    不论是赞同的还是反对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看问题应该以辩证的方法来判断。博士进职校,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智力水平和研究能力的作用无疑是非常明显的,博士在高职院校能不能发挥作用、是不是人才浪费则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这不仅取决于高职院校的政策环境,而且还取决于博士个人的态度、行为以及能力等多种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说,个人的因素可能会起主要作用。所以说,进入高职院校的博士是不是会被浪费,关键还是看这些博士是否努力工作,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最佳切入点。

    我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不知大家怎么看。(见“职教民声“)

  • 金色夕阳

    博士毕业到中学当老师是大材小用吗?
    近年来名校博士到中小学任教的新闻很多,对此评论不一,有人觉得是大材小用,觉得博士应该去研究尖端科技。我觉得这是社会发展趋势,以后越来越普遍。
    1、中小学能吸引来名校博士,说明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在提高。
    2、随着大学的扩招,研究生人数也成倍增加。研究生人数从1998年的7.25万增加到2021年117.65万。增长了十几倍。
    所以随着社会发展,不光博士到中学校当老师会越来越普遍,到其他领域就业也会
    越来越普遍。

  • 9527

    深圳中学很多老师都是博士学位才能当上,有些人表示有点大材小用。
    我觉得恰恰相反,老师是人生路上重要的引路人,学历高没什么不好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我们是全世界最重视教育的国家之一,把资源和人才向学校倾斜,我认为是对的。
    只是希望待遇能跟上,大多数地方老师的阳光收入,还是不够高,甚至偏低。

  • 风去了无痕

    竞聘中学老师的都是博士学历了,会不会大材小用了?

  • 坏人。

    是否大材小用要看什么标准,这里至少有两个不同的标准,一个是以市场价值的标准,一个是以知识的标准。

    从第一个标准来看,高职院校招聘博士完全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早些年博士少的时候,本科院校还招不过来呢,哪里轮得到高职院校。近几年,博士数量大幅增加(博士扩招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海外博士的回流),985、211高校教职被海外博士占据,普通国内博士只能往下走。同时,近几年实体经济不景气,工资水平上不去,职业前景不明朗,所以很多博士宁要一个铁饭碗,不要一口大瓷盆,宁愿去工资不高的高职院校,不愿去更有挑战性的企业。至于高职院校,博士总比硕士上档次,有愿意来的为什么不招呢。

    从第二个标准来看,博士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入程度是要强于硕士的,讲同样一门课,博士上手会更快一些,讲解的时候也更融会贯通。这种情况不光出现在高职院校,在普通本科院校也是如此,前两年学校本科评估,我们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就发现,本科或硕士学历的教师,往往是把各种书本里的知识消化吃透后吐出来给学生,这个知识究竟是不是真的,究竟是怎么回事不知道,反正书上是这么写的。而博士学历,做过科研的教师,往往是把书本的知识用实践验证后把验证结果展示给学生,这些知识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且老师活生生的体验。所以,现在强调科研和教学的相互促进,就是这个原因。

    其实,博士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并不是大材小用,而是用得有些偏。高职院校最需要的不是高学历教师,而是“双师”型教师,即既有企业工作经历又能上课的老师。这些老师能把专业知识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这点是应届博士生所缺乏的,也正是高职学生最需要的。

  • 风华正茂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角度来看。

    从博士角度来看:

    不论在哪里教书,首先都是一份工作。既然是工作,就要考虑一下性价比。十年寒窗,博士毕业。面临高房价,人近三十却难立。

    现阶段,高校待遇与层级成反比,越是重点大学,新进博士待遇越差,反倒是二本高职,人才引进待遇力度加大,中西部地区不知名二本甚至可以直接给房+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

    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重点中学也在用高待遇积极引进博士。

    对于不依赖大型仪器设备的学科的博士来说,在哪里做研究都差不多。如果没有生活压力,做研究的时候也许可以更心无旁骛一些。

    让研究回归爱好,对博士来说是最理想不过的事了。

    从用人单位角度来说:

    为了升格,评级,达标等目的,有很强的动力招聘博士。只要待遇来的出来,基本上还是可以找到想要的人的。

  • 黑白

    好过把博士们活活饿死,现在博士的就业面还是太小了,有的找工作还是很难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