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4

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学习形式与政策课有什么意义?

想咨询一下关于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学习形式与政策课有什么意义?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淡定从容

    #教育#【抗疫思政课“有盐有味儿”——长春理工大学在疫情防控中讲好思政大课 】“疫情之下,学校在‘形势与政策’课中融入东北抗联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让我们深深地为这片英雄的土地感到自豪。疫情过后,一定要去杨靖宇将军殉国地致敬英雄。”日前,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学生罗蓉在观看影片《白山黑水铸英魂》后写下这段感悟。

    自此次吉林疫情暴发、高校学生进入静态管理模式后,长春理工大学党委因势利导,把非常时期的特殊情境转化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契机,充分发挥思政统领作用,组织开展“抗疫思政”专项行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认知国家力量,承担青年使命。

    红色影视撒入“思政盐”

    吉林,一片被无数革命志士鲜血浸染过、被无数奋斗者汗水浇灌过的土地,红色是她最厚重的底色。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利用大学生文化生活集中的特点,通过线上课堂、腾讯会议等方式组织学生观看《白山黑水铸英魂》《跨过鸭绿江》等蕴含丰富革命精神和厚重东北文化特色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作为鼓舞士气、团结抗疫的“加油包”,凝聚爱党爱国的青春力量。

    “曾经,白山黑水铸就了英雄;如今,绿水青山养育了后代。前有先烈们的付出,后有疫情之中守护我们平安的老师、勇敢逆行的学生志愿者。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

    自3月中旬校园封闭管理以来,学生们通过课堂讨论、撰写影评、分享心得体会、撰写实践论文等多种方式,纷纷表达对英雄的敬重、对国家的热爱。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学生那庆宇感慨,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想教育活动,从“可听”到“可视”,从“感动”到“触动”,通过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学知识、强信仰,主动肩负青年人的时代使命。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春燕介绍,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是对历史的艺术表现,更有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价值。疫情期间,学校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4门课程为主导、以形势政策课程为拓展、以网络实践教学课程为补充,推进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传授与红色影片精神价值引领融为一体,在封闭的校园掀起了书写红色信仰的热潮。

    思政大课讲出“真理味儿”

    学校实施封闭管理,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既是一场特殊考验,又是一本最生动的思政课教材。前些天,一堂由长春理工大学18000余名在校学生共同聆听的思政大课在网络平台上开讲。

    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位教师分别以“艰难与坚持”“自由与选择”“责任与荣誉”为题,把思政理论与发生在师生身边的真实抗疫故事贯穿融合,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封校生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面对隔着屏幕的一群“00后”大学生,如何让他们在封校期间发自内心听从学校指挥又有思想认识上的提升,主讲教师郑寰宇费了一番脑筋,“遵守防疫规定,控制本能欲望,是基本的要求。要改变世界,我们就要首先改变世界观,而世界也必将因此改变。”有着法学学习背景的他展开充分的辩证分析。

    曾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的主讲教师刘艳萍,课前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调研。“在过去的800多天中,我们的生活与抗疫紧密相连,也许学生会抱怨,”刘艳萍说,“但是疫情面前,没有人是旁观者,每一个人都是责任人。我们要坚持制度自信,不能被西方带乱了节奏,搞乱了方寸。”

    抽丝剥茧,道理自明。光电工程学院学生蔡宇航听课当天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从疫情之初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的轻车熟路;从一个个首创到现在从容应对,我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主题班会谈出“真情味儿”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疫情之下,全校509名班导师通过网络平台在各自班级组织开展了“同心战疫·我们在行动”主题班会。

    “这次疫情的亲身经历,让我真实体会到了自己生在中国是多么幸运,感谢在疫情中默默付出的所有人,因为有你们的无私奉献,才有我们的岁月静好。”

    “‘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号召鼓舞着我,在为同学们服务的同时,深深体会到了理工人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决心。”

    …………

    学生们通过讲述、歌唱、表演等形式,将疫情防控期间的所思、所见、所做、所感进行分享。

    光电工程学院班导师刘智颖被学生们的真情流露感动得泪湿眼眶,“无数学生表达最要感谢与致敬的就是那些冲在抗疫一线的老师与志愿者,感谢来自社会四面八方支援学校的校友与企业,让学生们看到了中国力量与中国精神熠熠发光。”

    “主题班会拉近了疫情之下师生的距离,身边党员、志愿者的无畏担当展现在眼前,他们是新时代中国先锋力量的缩影,让我当下的状态也变得更积极向上。”文学院学生沈振霞说。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通讯员 于英焕

  • 金毛大汪汪

    2022-5-18下午从家里返回我们海南大学上形势与政策课,在第三教学楼311教室[ok]

  • 点石成金

    【立足省情优先发展 谱写甘肃教育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教育部的大力指导下,以促进普惠普及、提升内涵质量、强化服务能力为重点,科学谋划、精准施策,笃定实干、勇毅前行,奋力推动甘肃教育事业发生格局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
    十年来,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落实落地。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改进和加强甘肃省教育系统党建思政工作。完善省市县三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联动机制,建立省级领导联系高校制度,省级领导带头落实“上讲台”制度,每年为高校作“形势与政策”辅导报告。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提质增效行动,深入推进高校“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书记校长党建特色专题培训、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等工作,选树了一批全国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全省教育系统创建近3000个标准化党支部,培育165个省级先进示范党组织。出台甘肃省《关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甘肃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在全省学校构建起以“必修+选修”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课程体系。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形成8个覆盖各学段的省级备课共同体,成立一批省级思政课、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完善甘肃省教材工作委员会以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个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管理体系,出台有关实施细则,强化教材编审的全流程管理。详情链接 立足省情优先发展 谱写甘肃教育新篇章-中国教育新闻网 #教育# #教育新资讯#

  • 沉稳前行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