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9

为什么大学之前不设置逻辑学之类的哲学必学的科目?

想咨询一下关于为什么大学之前不设置逻辑学之类的哲学必学的科目?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13 个回答

  • 9527

    学了逻辑学,就不是那么容易被宣传摆布了,他会问很多很多问题并寻求答案。

  • 金色回忆

    不要被那些所谓逻辑学家吓爬下,只要你留心,时时有逻辑,处处有逻辑,成人会说话就有逻辑。只不过那些逻辑学家没有告诉你。只要你把相同的东西能归成一类就是逻辑,能够同类中找出个别不同的东西来那就是逻辑。说话能/2345顺言说不要35142颠三倒四就是逻辑。从结果中找出原因,不要倒果为因,强词夺理就是逻辑。自然有和协就说有和协,就是逻辑。世界有矛盾你就说有矛盾这就是逻辑。世界是一分为二的,又是合二而一的,你承认一分为二,又承认合二而一就是逻辑。世界有一分为三一分为四,还有不三不四,你就承认一分为三一分为四,不三不四,就是逻辑。所以逻辑就是对自然关系秩序的反映,对自然规律的反映。亚里士多德是平面逻辑,是静态逻辑。三岁小孩也知道:爸爸亲我,媽妈亲我,姥姥姥爷亲我,爷爷奶奶亲我,他们都是我的亲人。这难道不是逻辑吗?家里的鞋子太乱了,小女孩把爸爸的鞋放成一排,,妈妈的又放成了一排,把自己的也放成了一排。这不是逻辑是什么。

    黑格尔是动态逻辑是辩证逻辑,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这高中政治课本里讲的东西不是黑格尔辩证逻辑想要说的嗎?我何要向学生讲明白。

    我在想如果我们小时侯有人告诉我们给我们点破丨十丨二2就是抽象思维丨个手指十丨个手指等于2个手指是具体思维。如果有人告诉我们三角形之三内角和等于18O度,角丨是30度,角2是6O度,求角3多少度。这个求解过程就是逻辑,就是由整体推出个体的思维就是逻辑思维,那怕是向捅窗户纸一样,老师何向我何稍微透露一点,那就不致于我们念了大学了还猪头猪脑地认为那逻辑是高大上,在逻辑学家那里,在大学课堂里,使我何骑着毛驴地去找毛驴。结果是学了一大堆逻辑条文,到了实际中出现面对逻辑又不认识逻辑的尴尬局面。现在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每一学科都有逻辑思维,只不过我何没有点破。没有专门提取出来加以说明。致使孩子何每天与逻辑打交道也不知逻辑在那里。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逻辑点破工作,画龙点晴工作,做些逻辑的普及工作,并在逻辑的系统上,完整上下点功夫。比如;在小学我何就让学生想问题要做亊要有秩序性有条理性,有头有尾有完整性整齐性。改正无秩序,无条理的混乱状态与习惯。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何的孩子何这方面问题太多了。需要改的太多了。我何讲这些就是讲逻辑。让学生们都知道他们讲秩序,讲条理,讲系统就是在讲逻辑,按完整性,整体性干净利落的做事就是在按逻辑做事。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他何是讲逻辑的人。

    在学生在各科的学习中,从初中开始的数理化就讲概念啦,定理定义啦。这概念定理就是逻辑的应有之意,是逻辑的一大内容。这个内容就是使学生弄清概念与我何日常用语的区别与联系,概念与定义的区别与联系。概念与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到了高中特别要弄清概念与我何的感知的区别与联系。要弄清概念的界定。弄清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与联系不是逻辑里概念的形成过程吗?

    要让学生学会生活中,行动中要学会巧的思维。要掌握窍门,不要蛮干嗐干。要有巧劲就的掌握客观规律性,客观规律就是客观逻辑。我何去研究客观规律就是逻辑行为,顺着客观规律去找窍门,找办法,就是逻辑思维就是按逻辑办事。这个可以在初中高中结合思想政治课去讲,高中的辩证唯物主又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辩证逻辑的应有内容,我何应点清楚。

    要让学生想问题做事情要合情理,不要超越一定的情理。要学会合情理批判不合情理,要学会摆事实讲道理,要去学会证明,用道理证明,用事实证明,用多种方法证明,弄清那些是合情合理的,那些是不合情合理的,那些是正确的,那些是错误的。从而能够辨别抨击歪理邪理蛮不讲理,抨击打击横行霞道,特别是针对校园的暗地里背着老师大同学欺凌小同学的思想行为我何需要向学生说明我何在用逻辑的证明来说明他们是错的。还有我何的数学物理化学证明,几何学中大数都讲用什么什么原理证明。都讲因为所以。这都是逻辑。我何高中的议论文写作不也是需要学会应用证明的方法嗎!

    要让学生学会分清是非,判断辩别是非,要敢于去怀疑。特别是针对社会上的一些骗子骗术,用正确的思想观点去分析判断,揭露他们的骗术技俩。这不是逻辑嗎?

    对对错不l确定的亊情要做到判断准确无误。不能胡乱下判断,不能凭感情下判断。做聪明人精明人,不做糊涂蛋。我何需要说明讲这些就是在用逻辑的判断。我们在用逻辑的力量。

    让学生学会预测预防的高手,而推理就是预测的一种好办法。遇到好事要推,遇到坏事也一定去推,从原因中推出原因,在结果中推出结果。这样就会推出更多的成果。肯定推的心明眼亮。特别是结合一些法律案例的侦破与断定去推。在法律中使学生何领略体会逻辑的力量。领略体会逻辑的用处。

    总之,我们在小学初中高中教学中灌输渗透逻辑知识,让学生何学会逻辑的条理性秩序性规律性。学会逻辑中概念要明晰,判断要准确,证明要充分有力,推理要严密。学会逻辑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何觉的逻辑不是难不可及的。从而提高他们学习逻辑的兴趣与信心。这样到了大学,再经过系统的专业的逻辑理论学习,那肯定个个都是亚里士多德!,甚至比亚里士多德更出众。那时还有逻辑难学的奇怪问题嗎?

  • 秋水伊人

    逻辑学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哲学学士。
    逻辑学研习中西逻辑史、逻辑学、数理逻辑、思维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人类的思维形式及思维规律为研究对象,横跨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多个学科,进行既定命题发生过程的推理和推导等。常见的找规律就是数理逻辑的典型,而数理逻辑也是现代逻辑学的主流。
    主干学科:哲学、数学。
    核心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抽象代数、概率统计、逻辑导论、数理逻辑、集合论、模态逻 辑、归纳逻辑、四论导引(公理集合论、模型论、递归论、证明论)、应用逻辑、逻辑史、逻辑哲学、程序语言设计、操作系统等。
    考研方向:
    逻辑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法律(非法学)
    学科要求:
    该专业对数学、政治科目要求较高。适合逻辑思想严谨,对计算机、哲学有兴趣的学生就读。
    就业方向:
    教育培训机构:逻辑思维训练; 深造:继续逻辑学方面的学习深造,完成硕士、博士学业后,从事逻辑学的应用、科研、管理与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可以在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新闻媒体、网站、教育培训机构等从事人事管理、编辑、文案、课程顾问和教学研究员等工作;该专业适合公务员岗位。

    今年在河北招生的高校,没有单独的逻辑学专业,好多学校是放在哲学类里招生的,所以它是热门还是冷门就不用多说了。

  • 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反逻辑的。传统的思维、叙事模式是“形象、类比”,比如依据核桃仁长得像脑袋里的结构,就认为吃核桃补脑,看看六个核桃饮料的广告。

  • 秋水伊人

    逻辑学(特别是普通逻辑,也称形式逻辑)会搞得学习者的大脑区域逐步畅通,畅通了就会浑身充满力量,力量大了就会自信十足,信心多了就会接受自我审视,审完后就会开始置疑人生,置疑过程中就会学会如何批判,当批判能力上升到一种人文精神时,那么,有的人双腿就得发抖,敢随便开么?不敢随便开的,还是先捂在摇篮中吧。

    而在科技方面,有逻辑不一定好使;但是,没有逻辑是绝对行不通的,甚至是无法产生的,所以,到了那时候了,必须得开,不开不行呀!

  • 闯出一片天

    数学中充满了逻辑学,还有物理学,化学,还有生物学,历史学哪样没有逻辑学?

  • 9527

    逻辑学

    逻辑学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其是对思维规律的研究。逻辑和逻辑学的发展,经过了具象逻辑—抽象逻辑—具象逻辑与抽象逻辑相统一的对称逻辑三大阶段。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学科。所有思维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思维内容是指思维所反映的对象及其属性;思维形式是指用以反映对象及其属性的不同方式,即表达思维内容的不同方式。从逻辑学角度看,抽象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是概念,命题和推理。

    释义

    逻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逻辑学指:研究推理的科学,即只研究如何从前提必然推出结论的科学。广义的逻辑学指: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的逻辑方法的科学。广义逻辑学研究的范围比较大,是一种传统的认识,与哲学研究有很大关系。整个逻辑学科的体系非常庞大复杂,如:传统的、现代的和辩证的、演绎的、归纳的和类比的、经典的和非经典的,等等。但是,它再庞杂也有相通的地方,例如:构建判断的方法;进行必然性推理;认同逻辑真理或逻辑规律等。

    逻辑学作为一门科学的逻辑,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有三大源泉:古希腊的形式逻辑,中国先秦的名辩逻辑,古印度的因明。

    逻辑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逻辑学的基本理论是其他学科普遍适用的原则和方法。同时逻辑学又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它为包括基础学科在内的一切科学提供逻辑分析、逻辑批判、逻辑推理、逻辑论证的工具。

    例如,所有语言都是传递信息的,汉语是一种语言,所以,汉语是传递信息的。

    在这个论断中,“所有”,“语言”,“传递信息”,“是”,“一种”,“汉语”等是概念。由概念组成的语句,如“所有语言都是传递信息的”等等的内容称作判断。而由判断组成的论断称作推理。

    思维的这几种基本形式又由其构成的元素和其联结方式(结构)不同而形成各种不同的亚形式,我们把这类亚形式,即思维内容各组成部分(或元素)的联结方式(即结构),称作思维的逻辑形式(或思维的形式结构)。

    例如,所有股票都是有价格的;所有生物都是进化的;所有法律都是具有强制性的。

    这三个判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不同的,它们分别陈述了经济学、生物学和法学领域不同对象所具有的某种属性,但是它们在结构上却是相同的,我们说它们具有相同的逻辑形式。我们用“S”表示每个判断中所陈述的对象,用“P”表示对象所具有的属性。于是,上述三个判断的共同逻辑形式是“所有S都是P”,它是判断形式中的一种类型。

    再如,

    1)如果温度升高,那么分子的布郎运动就会加快。如果温度升高了,所以,分子的布郎运动会加快。

    2)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就相等。这两个角是对顶角,所以,这两个角相等。

    我们用“p”表示“如果”后面的判断,用“q”表示“那么”后面的判断。于是,上述两个内容不同的论断,却有着共同的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p,所以,q。这也是推理形式的一个种类。

    从上述分析可看出,每一种逻辑形式都包含逻辑常项和变项。逻辑常项是指同 类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如上例中的“所有,都是”和“如果,那么”等。逻辑常项决定各种逻辑形式的性质,是区别不同逻辑形式的依据。变项是逻辑形式中的 可变部分,即用拉丁字母表示的那部分。它们可以用相应的具体概念或判断代入。前例中的“S”和“P”是概念变项,它们可以代入任意概念;前例中的“q”和“p”是判断变项,也可代入任意判断。

    逻辑学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不研究具体的思维内容,而是暂时抛开具体内容,研究其逻辑形式及各种逻辑形式之间的关系。

    对象

    逻辑学是关于推理和论证的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提供识别有效的推理、论证与无效的推理、论证的标准,并教会人们正确地进行推理和论证,识别、揭露和反驳错误的推理和论证。

    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推理或论证的学问。它主要研究推理的有效性或正确性问题。推理的有效性或正确性是指推理形式的有效性或正确性,因此,逻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推理形式及其规律。

    逻辑学的主要任务是系统地研究正确推理的形式及其规律,为判定推理形式是否正确提供判定方法或检验程序,为有效推理提供推导规则或推导方法。法律逻辑是一门逻辑学与法学交叉的学科,是一门以法律推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法律推理的规律、规则和方法。它是一门尚处创建阶段且正在迅速发展的学科。

    内涵

    逻辑学是研究推理和论证的学问。然而,推理论证广泛地渗透在人们的认知思维活动之中,逻辑学不可能并且也不需要研究推理论证的所有方面。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是将正确的推理同错误的推理、可靠的论证同不可靠论证区分开来。

    正确推理又被称作有效推理。一个推理是有效的,那么在推理中,作为前提的语句真时作为结论的语句不可能假,不会出现前提真结论假的情况。论证则主要是由推理构成的。一个论证是可靠的首先要求构成论证的推理是有效推理。因此从狭义上讲,逻辑学是以推理的有效性及其根据为研究对象的。

    一个推理实际上是一个语句的集合,但是这并不意味任意语句集合都可以表达一个推理。一个语句集合表达推理首先要求作为集合元素的语句必须表达的是命题。

    命题是描述事件的,一个命题所描述的如果符合事实,它就是真的,如果不符合事实,它就是假的。因此,一个语句表达命题则它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无所谓真假的语句不表达命题。例如语句“王武当时在案发现场吗?”是一个疑问,它表达的是对某情况的疑问,无所谓真假,因此我们说它不表达命题。

    而语句“王武当时在案发现场。”是一个陈述句,它所陈述的若符合事实它就是真的,否则就是假的。因此该语句表达一个命题。

    一般来说·,只有陈述句才有真假,因此只有陈述句表达命题。这就意味着一个推理首先是一个陈述句的集合。

    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就推论所有陈述句的集合都可以表达推理。如果一个陈述句集合表达推理,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作为该集合元素的语句区分为两部分,即区分为前提和结论。凡是不能做出这种区分的语句集合就不是推理。如下是两个不同的陈述句集:

    (1)“张珊是中国公民 ;张珊已年满18岁;凡是年满18岁的中国公民都有选举权;所以,张珊有选举权。”

    (2)“张珊是中国公民;张珊已年满18岁;张珊有选举权。”

    这里的(1)表达一个推理,它的前三个语句是前提,因为它们都出现在语词“所以”前面,最后一个语句则是结论,因为它出现在语词“所以”的后面。就是说凡是表达推理的语句集合中一定包含有特殊的语词,如“所以”、“因为”、“因此”等等。根据这些语词我们区分出前提与结论。而(2)中没有这样的语词,它就仅仅是一个陈述句集合而不是一个推理。

    由上述分析我们看到:推理不仅是由命题构成的,并且在推理中还包含有“所以”、“因为”、“因此”等特殊语词,根据这些语词我们可区分出推理中哪些命题是前提,哪个命题是结论。

    然而,“所以”、“因为”等这些语词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可以根据它们区分推理的前提和结论,而且还在于它们描述了一种推导关系,即作为结论的命题是由前提推导出来的,结论是否为真或者说是否可靠依赖于前提。

    因此,推理的实际上描述的是作为前提的命题同作为结论的命题之间的一种逻辑关联性。那么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才能保证推理是正确的呢?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对推理的构成要素——命题进行分析。

    命题作为人们能完整表达思想的最基本单位,是人们的所有思维活动认识活动都必需的东西。而所有科学理论都表现为命题的集合。从这个意义上讲,各个学科的理论研究都是在分析命题。逻辑学对命题的分析研究与其它学科不同,它是围绕着如何理解把握推理的有效性及其根据等问题来展开分析研究的。它关注的是语言结构层面的东西,因为命题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命题之间的逻辑关联,从而决定了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逻辑联系。

    而命题是由词项构成的。如命题“张珊是中国公民”是由词项“张珊”、“是”和“中国公民”构成的。对于某些命题而言,它的形式结构及逻辑特征是同构成命题的词项本身的逻辑特征相关的。因此,分析这类命题的逻辑特征就必须从分析词项入手。

    因此,从狭义上看,逻辑学以词项、命题和推理为研究内容。不过逻辑学并不研究词项命题和推理的所有方面,它是围绕着分析把握推理的有效性及其根据的需要来分析研究词项和命题,研究推理。逻辑学关心的只是那些与有效推理和正确论证相关的问题。

    有狭义就有广义。广义的逻辑学讨论如何保证论证的可靠性或正确性问题。一个论证是正确的,首先要求构成论证的推理是有效的。但是,仅仅是有效推理还不能保证论证正确,因为论证还涉及到类比、假说、定义等科学方法论问题,论证还必须遵守的特殊规则,等等。因此,广义逻辑除了狭义逻辑的内容外,还要研究科学方法论等与论证可靠性相关的内容。

    总之,逻辑学研究的是推理的有效性和论证的正确性,以及推理有效性和论证正确性的根据。

    学习意义

    逻辑学作为人们进行思维所必须运用的思维工具,是任何学科都离不开的,它对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学习逻辑学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具有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水平有很大差异。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越强,对知识的理解越透,掌握的越牢固,运用就越灵活。因此,培养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我们整个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习逻辑学可以使人们由自发地上升为自觉地运用逻辑形式进行思维活动,这对防止和纠正错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获取新知识。

    学习逻辑学,可以帮助人们根据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实知识,经过正确的推理,推出新知识,这是认识世界所不可缺乏的逻辑环节,是获取正确知识的必要条件。

    3、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表达思想。

    思维是表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思维合乎逻辑,表达才能清楚正确和鲜明生动。

    4、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提高工作效率

    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综合分析大量材料,处理众多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学习逻辑学的根本意义,是训练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自觉地运用逻辑知识,提高学习和工作的质量。

    总之,现代逻辑科学实则是一门与数学等自然科学有紧密联系,也与社会科学有一定关联的实证科学和思维科学。由此,学习现代意义上的逻辑科学,不仅是接受现代逻辑的教育,也是接受自然科学的教育。

    因为逻辑学内涵较深,即使大学之前设置此课程,也很难系统掌握,这就是大学之前不设置逻辑学之类课程的主要原因。

  • 淡定生活

    逻辑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我们的基础教育没有这门学科,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逻辑学为何物。

    逻辑学对现有真理,定理公理不断的质疑挑战,不断的否定,通过严密的数理和条理的推理,抽丝剥茧去伪存真找到真象,科学和哲学就是在逻辑学的不断质疑和推论中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哲学和科学让我们看透事物的本质,抵达科学与哲学真理的交通工具是逻辑学。逻辑学让我们更聪明,更不容易被欺骗。所以理科的学生更加聪明。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没有逻辑学,这也可以解释一点,为何我们没有成为科学和哲学的发源地,即使是现在科学和哲学的大厦建立起来了,我们连打个补丁的贡献都没有。

    很多人为了维护文化自信,动辄拿四大发明说事,很明确的说,四大发明是技术,不是科学,科技这个词全称就是科学技术,科学是科学,技术是技术,两码事。

    没有逻辑学的表现处处皆是,比如很多人有坚定的立场,有不可动摇的信念和结论,析誓死维护自己的立场和三观,动他的立场如动他家祖坟,但是没有探究立场和结论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无法理解别人的剖析,所以他的认知就是从小灌输给他的东西从青年时期定型,一生都不会再变了。

    我们有四十不惑的说法,其实并不是说四十岁就看透一切了,最聪明的爱因斯坦在晚年都开始信仰神学了,他都不能做到不惑,何况一个普通人呢?

    四十不惑是孔子时代,那个时候四十岁已经是老人了,老人的三观已经固定没有可塑性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孔子说人衰老之前还是在不断的修正完善自己的认知的,但是可悲的是,在人均寿命七十岁的今天我们有一些人二十不惑三十不惑,很悲催吧。所以说逻辑思维能力的建立和培养任重道远。

  • 岁月如梦

    【“遭难”的逻辑学】

    逻辑学是教人如何正确地思考和表达的科学。

    略言之,逻辑是一种思维工具,教人如何正确地思考和表达。科学研究对逻辑的倚重自不必说,人们的言行都离不开逻辑。

    ◎“逻辑”幼儿遭受寒流

    20世纪初,逻辑传入中国后,教育界将逻辑学纳入到了正规课程之中。1902年,清廷颁布《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政科”三年须开设逻辑课(名学),每周两学时。

    进入民国后:逻辑学逐渐成为很多大学、高等师范学校乃至中学的必修或通习科目。金岳霖(1895-1984年)1925年回国,1926年在清华大学哲学系专讲逻辑学,仅仅招到了一个学生,令人叹息。

    ◎逻辑教学遭受重创

    苏联1945年以前有段时期曾取消了大学的逻辑课程,理由为逻辑是形而上学哲学的产物。

    苏联于1946年11月发布《关于在中学校里讲授逻辑和心理学》的决议,结论认为:每一社会经济形态都有与自己相适应的逻辑,苏联必须创造出一种特殊的、“苏维埃的”逻辑。

    因此,中国的逻辑学更是举步维艰,“一度将现代逻辑视作帝国主义时代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伪科学。”

    ◎逻辑起死回生,又迅速被抛弃

    1970年代末,逻辑课开始在大、中学校复苏。1978年第一次全国逻辑学讨论会召开。1979年中国逻辑学会成立。

    1981年,教育学家张志公撰文,呼吁“中学生应该学点逻辑”。

    进入90年代,情况变得更为不利。在很多大学,逻辑从必修课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选修课。

    数十年来,逻辑常识教育的缺席,使社会呈现出一种思维上的病态。艰深的数理逻辑,自然不必人人修学。但作为通识教育的普通逻辑课缺席数十年,实在是不应该的事情。

    这种缺席也必然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社会上诉诸情感、诉诸传统、诉诸暴力……等背离逻辑的交流方式,在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很多公共话题的讨论,因参与者缺乏基本逻辑常识,常沦为无意义的谩骂口水战。

    1957年,殷海光出版了一本以对话体写成的逻辑常识普及著作《逻辑新引·怎样辨别是非》。殷海光强调人们的演说必须做到“就事论事”。意即:“只问是非,不问是谁说的......无论赞成或反对,应该完完全全以论题为范围,而不旁生枝节。这是言论自由必需的态度和修养。”

    这本六十年前的小册子,对数十年未曾受过正规逻辑常识教育的人而言,极有助益。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认知因素不发达,从根本上说,归因于儒家文化的泛道德主义倾向和中国文化采取的“崇古”价值取向。

    一个人的最大危险,就是拒绝思考,从而对身边的恶失去警惕;一个人的最大错误,就是在犯错的路上狂奔,却失去了刹车的能力。而逻辑,让一个人在思想上变得清晰,在感觉上变得敏锐,在行动上找到方向。

    当诸多力量想把人们“变傻”时,唯有真正的逻辑,才能让人们保持最基本的清醒,也摆脱日益被权威、愚昧与偏见支配的碎片化生活,走向真正的高层次思维。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殷海光教授《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理由有三:

    * “从没见过哪本讲逻辑的书,可以读得这么省力”

    市面上的逻辑学著作,大多晦涩难懂又枯燥无味,写满了各种语法辨析甚至数学公式,这恰恰是逻辑“没读透”的结果,只好把陈词滥调反复传抄。

    而本书完美体现了作者身为教育大师的功力,从0到1细致解析,极其简单、清晰、明了、精辟,任何人都可以很快上手,把复杂问题变简单问题。

    有读者评论:从来没见过哪本逻辑书可以读得这么省力。

    更有读者感慨:看了先生的书才明白,把复杂的问题说清楚,是一种高级的能力。

    * 作者是影响了台湾半个世纪的“逻辑大师”

    作为哈耶克思想的引进者,殷海光教授一直关注时代的命运和启蒙,然而,他痛感时人因为逻辑不清,导致文明的精神和哲人的思想最终无法扎根。

    在深刻的反思之后,他最终将逻辑视为启蒙精神的起点,这一选择事后被证明极具历史远见——影响了整整两代台湾人,成为上世纪台湾青年崇拜的精神领袖、抗暴旗手和启蒙大师。

    * 本书豆瓣评分高达9.2分,读过的都说好

    本书是豆瓣评分最高的书籍之一,它是用实实在在的干货,“写服”了大多数读者,堪称高价值又好读的口碑典范。

    逻辑的力量,就是拒绝低劣和盲目的选择倾向,在荒诞和愚蠢之中,保持最基本的清醒和思考。具有这种思维的人,才能在时代浪潮中保持自我,逆流勇进,避免危机和发现未来。#读书#
    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

  • 沉稳步伐

    现在的鸟人,让他学个数学都磨磨唧唧,还学逻辑学?现代逻辑学都已经是数理逻辑了,说白了,除了数学公式就是数学公式,让那帮一天天不是这个滚出高考就是那个没用为啥要学的鸟人,学数理逻辑?扯淡一样!

    再说了,现在是什么时代?knowledge is power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在是“无知就是力量”的时代了,讲逻辑?开玩笑,现在讲的是嗓门,嗓门大者为王!

  • 最美

    这种说法我不认同。我连小学还没有毕业,在这里我也要说一说我的看法。我虽然只读小学,我认为小学的教科书里边都是哲学。每一个课程学习完之后都有心得。每一个课文里面都含有一定性的哲理。比如说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课文里边的那个骗子就有一定的哲理性的骗术。第1个是撒谎人看不见。第二是愚蠢人看不见。这两个看不见就会达到他的骗术天衣无缝。第1个撒谎人看不见,这对一个聪明人来说谁也承担不起是撒谎人的臭名。所以聪名人没看见,也说自己看见了,因为承担不起撒谎的这个臭名。愚蠢人看不见,也证实了这一点,智力不全的人说实话了说他没看见,经过验证说没看见的人就是个愚蠢人。所以说这是一个有哲理性天衣无缝的骗术。初中和高中我没读过,当然那里边的课程我就不知道了。我认为这些课程没有把它列入哲学只不过是你没有进入社会之前,见过的事情太少,所以就不能把它列成为,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当你进入大学了这就意味着你就要走向社会,一切的事情都要用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去总结,所以才设有专门的哲学课程。但是你在没有成熟之前,已经在课文里面学到了,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只不过是没有把它列入哲学而已。

  • 风华不减

    嘿嘿,逻辑学是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理论体系。

    我们做为无产阶级的“唯物主义”的“辩证”史观,早己把黑格尔之流的垃圾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 最美

    逻辑学不是为初级学者开设的专业科目

    逻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中国墨子《墨经》中也有专门的逻辑学,但并未传之以后世。

    但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接触逻辑学的人大都是具备了一定的知识量。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学生都是成年人而不是少年;孔子、孟子、墨子的学生也都至少经历了启蒙教育,再跟随老师进行深入的学习。

    逻辑学本身具有严密的特征

    在现代,逻辑学在数学中体现的很明显,而其中的演绎归纳等方法都是到高中才会提到,但是并没有深入讲解。究其原因,是逻辑学这一思维训练一直存在于现代教育当中。

    从小学到高中,数学、物理这些内容都是层层深入的,但它们都统一于基础教育当中,这是因为如果你不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那么逻辑学的专业内容你根本看不懂。

    逻辑学在现代的用处少

    虽然逻辑思维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代名词之一,但是以逻辑思维训练为生计的人几乎不存在。因为逻辑学是一门启发智慧的学问,而不是提升人的具体能力的专业。

    既然用途不大,而且只是一种思维训练工具,那么逻辑学这一科目几乎只存在于哲学专业中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