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8

有什么好的哲学心理学类书籍推荐?

想咨询一下关于有什么好的哲学心理学类书籍推荐?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6 个回答

  • 淡定人生

    哲学入门书,我强烈推荐《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这是一本教材,作者是罗伯特·所罗门。这本书“不像一般哲学导论著作那样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史上的一些观点,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的。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入哲学的殿堂。”

  • 秋水伊人

    《探索宇宙》《百年孤独》虽然是小说形式,但内涵深刻。

  • 金色岁月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作者:罗伯特·L.海尔布隆纳
    译者:马林梅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
    推荐人:沈大园
    书籍分类:经济/金融/投资
    哲学/心理学/宗教

    -推荐语-
    之前读作者的经济思想史,觉得不错。隔离在家,就来读了一下这本小册子。有点失望,与其说是赞成与反对,不如说是尴尬的辩护。回头再看马克思,就像在读燃素说。

  • 教育

    心理学的书,我其实看的不多,说不出太多,也无法知道好坏;

    哲学的书,是这样的,如果你是很聪明的人,那么可以较早的接触,看了会有感觉。

    否则建议30岁以上读,因为人随着阅历经历的增加,智慧会增加,那么读哲学相关就不会太吃力。

    哲学的书,一推一大把,可以按时间顺序读,也可以挑着读,也可以按思想脉络来读,等等。

    我个人,是凭兴趣在读。

    譬如说,我的一个兴趣点是,逻辑为何每个人都能运用,都能认识到?!进而,逻辑究竟是什么?!我读了维特根斯坦、弗雷格等人的一些作品。

    再譬如,被人诟病的辩证法究竟是什么,怎么回事?!我读过黑格尔、马克思等人的作品,还包括古希腊哲学史。还读过很多其它的作品,譬如,海德格尔传记。对政治也略有兴趣,其中的很多问题也很有意思。

  • 教育

    《西方哲学精神》

    作者:何兆武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5
    推荐人:孟凡礼
    书籍分类:哲学/心理学/宗教

    -推荐语-
    书架上翻出这本,将近二十年前,正是何兆武先生这本小书让我开始接触西方哲学,那些琳琅满目的哲学家名字和哲学流派,在先生笔下,举重若轻,条理清晰,并且有着中西思想史比较的视野,即使在今天读来,仍然是相当不错的入门读物,正所谓“大家小书”!以此悼念何兆武先生?

  • 金色晚霞

    为什么说一个人的幸福感来自于脑波的切换?
    我们说一个人快乐和痛苦和自身的心理和思维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我的文章大多集中在心理和思维的升级领域,所以我一直都在文章中推荐大家平时多读一些心理学和哲学的书籍,可以帮助我们解惑很多人生难题,但追根溯源,解决问题的本体仍然会落在一个人的身体上,我们的行为都是被大脑所支配,那么想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就需要向电脑一样给自己的大脑重新编程,同理,一个人的幸福感的大小其实也和我们的大脑的脑波有关。
    给大脑重新编程相当于重置自己的大脑神经回路,而脑神经回路的链接有赖于神经递质的分泌和脑电波的传导,神经递质之前文章介绍过,今天我们重点说一下脑电波。
    脑电波就是大脑神经元之间发出的电流信息,俗称电脉冲,传导到身体上就是你的情绪和精神状态,进而影响你的行为。脑波分为五种,频率范围从0.05到100赫兹不等。什么样的脑波频率在你的大脑中占据主导地位,那么你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就是什么样的。
    α波和β波是两个主要的脑波频率,α波的频率范围是8-12赫兹,处在这个脑波范围之内,人会感觉放松和舒适,β波的频率范围是12-35赫兹,处在这个范围里,人会兴奋和紧张,当然两种脑波都要辩证去看待,当你处在α波的情况下,虽然人会变得放松而更有幸福感和创造力,身体感觉舒服,但长时间处在α波之内,人也容易思绪纷乱,变得很难专注,同时在缺乏适度紧张和兴奋的境况下,工作的效率也不高,遇到难一点的挑战,也会容易放弃,人外在的精神状态也会因为不够饱满而缺乏吸引力,关键时候决断力也会变得迟疑,犹豫。同样,β波释放出的兴奋和专注虽然能够很好地弥补α波缺失的地方,让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更加高涨,同时工作中的专注力也更强,效率更高,但也有很明显的不足,当一个人长期β波占主导的情况下,人会变得更加急躁,焦虑和情绪化,专注力反而更低。现代人面对的更大的问题来自于β波长期占据大脑高地,让一个人的心绪难平,进而很难获得幸福感,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内心的宁静是一项极为稀缺的能力,关键在于缺乏α波的介入。
    除了α波和β波这两个主要的脑波频率之外,大脑还有θ波,γ波和δ波,θ波比α波频率更加缓慢,在4-7赫兹之间,θ波下,人的大脑会处在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通俗点说,在一种神游的状态中,这种状态是很多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所追求的巅峰状态,这种状态下,人可以从自己的潜意识寻求答案,进而最大程度刺激自己的灵感发生。为了追逐这种创新力,他们甚至千方百计通过外在介质来达成这种状态的发生。但同样利弊不一,人如果长时间处在这种脑波频率下,其表现出来的外在面貌可想而知,基本就是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人也会逐渐变得孤僻。
    当然还有比θ更低的频率,那就是δ波,脑波频率在0.05到3赫兹之间,人深度睡眠状态下就是这种脑波状态,这种脑波状态下的好处就是人的大脑可以充分地得到休息,可以帮助我们恢复活力,δ波可以释放多巴胺,血清素这样的神经递质提升我们睡眠质量,同时减少压力激素皮质醇的分泌,人进入一种完全无意识的状态。当然如果长期处在这种脑波状态下,结果也不言而喻,对于大脑也是一种不可逆的伤害。
    最后一种是γ波,脑波的频率最高,达到35-70赫兹,人会处在一种极度兴奋和紧张的状态,同样作为一把双刃剑,另外一面则是极度的紧张和焦虑,这种高频脑波状态不太易得,除非是处在危险和非常重要的场合,持续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对大脑本身也是一种伤害。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状态下,我们的脑波频率还是主要以α波和β波为主,上面我们介绍过,现代化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加上电子产品的大面积应用,使得我们的脑波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处在高频的β波之下,而且从小养成的思维习惯也容易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候,条件发射地大脑释放出β波,认为只有在紧张和兴奋的状态下,才能高效专注的解决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人的真正创造力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有可能发生,而且β波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很容易让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就产生焦虑和紧张的情绪。我们需要做的是转换这种思维方式,平时去锻炼我们放松的能力,让大脑释放出α波,内心获得宁静,这种状态下,不仅会更高效地找到灵感解决问题,而且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候,不会条件反射式地滋生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当然也不是说β波就一无是处,我们要做的是转变主导的脑波频率,让大脑从习惯β波主导切换为α波主导。
    每一种大脑的波长在大脑中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每一种快乐的衍生也都不是哪一种脑波单一做功的结果,比如在心流状态下的快乐,上述的五种脑波都会次第产生,相互产生作用,脑波的高低频率切换,才是我们真正的灵感之源,也是我们获取幸福感的真正秘密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