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8

若北大、清华硕士、博士任教初中,是基础教育加强,还是教育资源浪费?

想咨询一下关于若北大、清华硕士、博士任教初中,是基础教育加强,还是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10 个回答

  • 风去了无痕

    南科大教授辞职到高中任教!算不算资源浪费呢?
    #教育微头条# #教育# #高考志愿填报#
    最近几年清华北大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到高中初中甚至小学任教,有人认为这是资源的浪费,这些人应该到科研部门工作,应该为国家科技做贡献,到学校太浪费啦!
    现如今又出现南科大教授到高中任教,于是乎人们大声疾呼,太可惜了,不要这样,这样是对人才的不重视造成的等。
    其实一个人具备高学历以后有的人适合从事科学研究,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并你不适合,他们去学校工作也是为科技做贡献,教好学生,发掘学生潜能,让更多学生具备未来科研能力,这同样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我是@高中教育管家
    感谢朋友们关注点赞转发支持!
    对比此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欢迎朋友们评论区留言交流

  • 教育

    北大、清华硕士、博士任教初中是基础教育的加强,非教育资源的浪费,这两所大学的硕博士的加强能把他她们新的知识和观念带给学生,学生接受了新的更多的文化和理念,为我们盛世和谐的中国添砖加瓦是教育界的盛事,硕博士和老教师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带出的初中生绝对是优秀的,顶呱呱地。

  • 左岸

    不好一概而论#清华北大的博士当中学老师,是浪费人才吗#
    这要看具体各方面的情况而定。
    首先,如果是研究高精尖科技且很有创意的博士毕业人才去中学任教,的确是浪费人才。比如像钱学森那样的科技天才,搞研究比中学任教更能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更能为社会做贡献。
    其次,如果是研究的专业创新性不强、自己的研究能力并不突出,而又对中学教育很感兴趣,这样的清华北大毕业的博士做中学老师,不是浪费人才,是人尽其才,而且甘当人梯,可以夯实中国的基础教育。
    再次,不是每一个清北毕业的博士适合当中学教师。因为教师除了需要才学人品,还需要教学能力,就是因材施教、吸引学生、化难为易的能力,这方面可以后天训练培养,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训练得到位适合当老师。比如陈景润先生只适合做研究,不适合当中学老师。
    因此,研究才能不突出、教学能力不错的博士当中学老师不是浪费人才,而是人尽其才,并且有利于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 沉稳前行

    有些硕士博士只是块读书的料,不会搞科研,终生没搞出科研成果,还不如去中学教书更务实,尚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 墨香

    实际上,网络上的清北硕士博士任教初高中大部分都是炒作罢了(也不是全部),你有见过本科清华北大去当老师的吗?很少吧。

    强势985的本科生很大程度上可以算作真正的人才,他们是从高考里脱颖而出的佼佼者。而现在的情况是考研考一个清华北大的研究生并不是很难,特别是一些冷门专业,比如生物,简直就是很简单,二本甚至三本都可以。

    而一些名校985的学生对于考研到清华北大的热情并不高,许多人选择出国深造,说白点就是看不上了国内的研究生了,而专业排名往前的大佬们不少都选择读本校的研究生,因为这样可以享受到本校丰富的资源(大学四年的人脉、导师、重点实验室),所以所谓的清华北大的去教书,也只是一个噱头而已,真正厉害的人是很少有人甘于去当老师的。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也是最实际的,薪水太少,第二个,英雄无用武之地。

    所以,这其实和基础教育加强和教育资源浪费关系不大,相反的,这是一种市场选择下的合理配置,因为即使一个人的水平不是那么厉害,光凭在清华北大读研时间里的见识,去教导初中生高中生也是绰绰有余了,但也仅限于此了,要当大学老师,至少是要本硕博都是211 985的(一些真正厉害的人高校也是会破格录用的)。所以现在大企业招人,看的都是本科学历,而不是硕士博士,因为这里面水很深,而高考的分数是造不了假的,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自制能力。

    所以一句话总结下来,这些去当老师的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本科很多(也不绝对)都不是好学校,不少是二本出来的,能力不是很强,所以他们与本科清北是有不小区别的。

  • 董沫然

    没有好学生作主,谁教谁也白搭!就是联合国秘书长也教不好,更不用说甚么北大清华硕士!学生素质千差万别,并不是文化课一项,上世纪三十年代大师,力学之父钱伟长语文100分,历史100分,其它学科总分25分,其中英语0分,

    物理5分。最后却背清华录取。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钱伟长是副校长,他每周上16节课,现在连所谓教授都不上了,学生一个学期几乎不见教师,还培养什么人才!不说了,反正说也没用!

  • 给未来的自我拼路

    肯定不是浪费,只是担心博士未必能教好初中,跟本科生同教初中,未必比本科生的教学效果好。

    在美国,小学教师一般都是博士。

  • 教育

    是加强,是浪费!更是加强的浪费!


    加强的是基础教育,这是本意,但是一定能达到吗?还是未知数。
    浪费的是教育资源,这是隐忧,却真实的发生了,这是事实。
    但这是学子们自己的选择,更是北上广城市引导的结果。
    可是,真的需要这样吗?
    还是说只为了装点门面?
    他们就真的比师范高校毕业的学生更适合当老师?不尽然,甚至他们大多数人基本的教育理论的积淀都没有。

    金屋藏娇,不过是虚荣的表现。
    金丝鸟笼,最怕是中看不中用。
    大浪淘沙,淘中的是否是金子?
    随波逐流,谁为教育奔走呼嚎?
    我辈愚钝,不解现实魔幻之相。
    高者庙堂,可有破解玄机之法?

  • 教育

    这个要看视角。从旁观者的视角来看,的确会有这样的看法:要么是基础教育加强,要么是教育资源的浪费。但从当事人的视角去看会有不同的理解:

    从当事人自己的角度看:

    1. 可能当事人本科并不是北大、清华的,而是硕士、博士上了北大清华。这个当然也不错。但在找工作的时候,往往本科学校是非常看重的。本科学校不好往往会受到歧视,在非教育行业的就业市场上这些硕士博士可能不见得受欢迎;

    2.教育行业尽管工资相对其他行业不算高。但相对而言环境比较单纯。工资也不错。福利也挺好。而且社会地位也高——尤其是出名的初中。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基本上大家还是非常羡慕的。而且非常稳定。只要努力,不出大的意外,相关的工作是可以干一辈子的;

    3.任教初中,相关专业的经验和学识部分是可以学以致用的。至少也可以说跟专业相关的职业吧;

    4.任教初中——一般相对而言是非常不错的初中,相关的学历是非常有竞争力的,职业的成长空间相对也比较大;

    5.任教初中——一般而言是非常不错的初中。这样可以免去购买学区房的竞争压力啊。你想在大城市,即便你是哈佛的博士,一辈子也不见得能买得起学区房啊。

    从当事人相关学校的角度看:

    1. 出名的学校也的确需要名校高学历的老师来提高学校的名气,打响学校的品牌。比如

    湖北的华师一附中招聘若干北大清华的博士硕士在网上就成为一个热点新闻。大部分的吃瓜群众还是有羡慕嫉妒恨的感觉的;

    2.出名的学校也的确需要名校高学历的老师来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实力,为学校输入更多的活力。他们具有更广阔的视野,也可以为学生学习开阔视野,增加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从当事人(包括硕士、博士和相关初中学校)的角度看是你情我愿,互惠互利的好事。即便从旁观者和社会的角度看名校硕士、博士为基础教育服务在未来也是非常大的利好——在教育非常发达的欧美,这个真不是什么新鲜事。

  • 风华正茂

    探讨高学历低配,只要专业对口,且高学历教师的《教育学》丶《教育心理学》丶对应的《教材教法》过关合格,这样的人任教基础教育学科利一定大于弊。

    首先,都说眼界决定人生。而学历丶名牌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

    给学生一瓶水,教师得有一桶水。高学历教师在专业知识和通识的广度深度上会广深些,会让教育更有内涵,更有学术品质。

    其次,学科知识结构是分层级的,层级之间又紧密关联的。通常升入高一级阶段,比如初中升高中的初始学习阶段会感到无法适应,高学历教师由于对学科知识内在联系把握会较好就会较好解决衔接问题。

    再次,家长和学生的学历崇拜心理也有利于学生学习。一孔之见,至于师德,是题外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