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6

苏美冷战前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想咨询一下关于苏美冷战前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淡定自如

    冷战期间,世界的格局为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在美国一方有其西方盟国和北约集团,在苏联一方有其东欧盟国和华约、经互会。东欧剧变后,苏联基本失去了华约联盟,成为孤立者,虽然还是美苏两极,但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方面占据了优势,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苏联解体,让美国成为了世界一极,成为了一超的局面。在苏联解体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欧盟、中国等国家地区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首先,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冷战的结束,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国际权力分布也由美苏两极形式演变成美国“一枝独秀”的局面。十几年过去了,这种局面非但没有改变,反而变得愈益明朗。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以两极对抗为核心的军备竞赛结束,由超级大国可能引起的世界大战触发的危险性降低了。但是天下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民族分裂主义浪潮的发展,世界上的一些地方出现了新的民族冲突,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上升,造成国际局面的紧张和动荡。比如,美国是世界上核武器和常规部队都具有全球投送能力的唯一国家。而且,美国的国防开支和研发费用是其它国家望尘莫及的。此外,美国在文化等“软实力”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好莱坞文化、可口可乐文化具有全球吸引力。美国文化的强度只有在罗马帝国时期才可以见到,罗马帝国的文化影响只能达到其军事边界线,而美国的软实力却统治了全球。

    其次,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单极挑战多极的局面。虽然世界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然而,决定世界发展方向的是决定人类命运的最基本要素:物质文明、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成了影响世界变迁的最基础的要素。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继续阻碍着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但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是难以凌驾于多极结构上的,要扼杀更多的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是不可能的。世界政治民主化与世界格局多极化是相辅相成的。

    世界呼唤多极格局,但多极格局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冷战后世界多极化进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突出地体现在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和霸权主义趋势有所发展,与多极化和维护和平的潮流形成尖锐斗争。美国作为冷战后仅存的唯一超级大国,加速推进强权政治和霸权政治,加强军事同盟,插手别国事务,寻求由它构筑的单极世界。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美国虽有称霸全球之心,但无主宰世界之力,其单极战略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质疑和挑战。俄罗斯复兴和日本成为世界大国、欧洲政治军事进一步一体化以及中国的崛起皆不可避免。世界各国将越来越不愿意受单极世界的统治。

    最后,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了。如今,世界各国都在进行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科学技术为先导的竞赛。一个国家在本世纪的国际地位如何,将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和国际地位高低的主要标志,是实现国家战略和推行外交政策的基础。因此,综合国力的竞赛成为大国政府和领导人关注的焦点。

    在从20世纪向21世纪转换的新旧世纪更替过程中,世界的主导潮流已从倚重政治转向政治与经济并重。振兴经济、发展经济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和渗透也进一步加深,经济、贸易与科技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在这一趋势下,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一体化同步进行。经济全球化的地位和作用的日益突出,致使国际政治关系与国际经济关系错综复杂,政治关系经济化、经济关系政治化的倾向都很明显。然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市场竞争加剧,经济大国围绕国际经济主导权展开激烈争夺,发展中国家求生存发展与发达国家矛盾重重。这些都是影响今后国际经济关系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大大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世界更加开放,各国对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依赖性明显增强。这种趋势不再为社会制度的不同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所左右,科技与经济不受国界的限制已成为定律。因地缘因素使某一地区若干国家结成集团,合作发展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一大趋势。

  • 教育

    中俄已不是美国真正敌人,最大对手浮出水面,要和美国平起平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与苏联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由于双方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形成了战后国际格局形成两极格局的冷战局面。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各方面都展开了竞赛,美苏两国的冷战一方面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另一方面也使得整个世界常常笼罩在战争的威胁当中。半个多世纪的冷战最终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告终。

    自冷战结束后,美国便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发展,与此同时企图建立超级霸权。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在国际上也十分活跃,由于美国依旧维持着其冷战思维,美国在国际上也常常肆无忌惮的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或者是对其他国家发动战争,或者是随意制造一些不实的言论。比如在看到中国的发展后,就将中国看成其争霸的障碍,捏造传播“中国威胁论”。

    如今的美国似乎没有国家能够与其相比。但是国际局势是变化多样的,美国最大对手浮出水面,要和美国平起平坐。有人说美国最大的敌人是中国,中国是当今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一贯的,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第二句话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句话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或者叫联合和合作。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对外交往的基本准则。实力强大的中国根本无意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并在国际社会上表示永不称霸。因此中国不算是美国真正的敌人。

    也有人说美国最大的敌人是作为苏联最大继承者的俄罗斯。俄罗斯和美国一样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器库,俄罗斯核弹头的数量达到了6300枚,如今的俄罗斯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军事强国,它的军事实力不容质疑,但是俄罗斯的短板在于经济的发展。俄罗斯国家的经济体系本就不稳固,又受到美国经济的制裁,国内的经济不断下滑。如果要建立霸权,就会发动战争,军事实力虽然强大但是经济发展落后美国很远的的俄罗斯也并不能够真正遏制美国。

    其实美国最大的敌人是日本。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不久,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美国扶持下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革,再加上日本的经济政策的民主化,使得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上升。19世纪50年代,日本在美国的指挥下限制的军事的发展并且在此之后也不断受到美国的控制和占领。到了七十年代,日本经济不断发展并逐渐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在军事上日本的军事看似受到了削弱,实则不然。日本借口为美国在亚洲的战略部署大肆研发各种高科技武器装备。日本的自卫队在世界范围内依旧是一支不可小觑的武装力量。此外,日本技发达,装备水平较高。日本的三菱重工等虽名为民用工业,其实是拥有转产军事装备的军民两用的企业,完全可以在战时快速转产军用装备,日本其实是有能力成为美国真正的敌人的。

  • 教育

    ​苏联到底为什么主动解体?关键原因有4点,其中一个与中国有关

    1991年,苏联宣布主动解体的同时,也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结束。自那以后,世界格局更是从原本的两强对抗变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即美国这一个超级大国以及中国、俄罗斯等诸多强国。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即便到了今天,这个局面依旧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

    对此,不少人至今难以理解,为什么在那个年代,苏联一方会选择主动解体?毕竟就苏联内部的实际军事能力来看,在没有解体的情况下,其战斗实力在某些方面甚至还要超过了美国。事实上,苏联之所以会做出如此选择,主要原因有四点,其中一个甚至还和我们国家有一定的关系。

    首先是管理方面的问题,了解苏联的人都知道,这个国家在上个世纪一直都是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广的国家,所有土地面积加起来,甚至远超欧洲大陆。然而领土变大的同时,苏联方面的管理漏洞也逐渐显露无疑。尤其是当苏联内部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时候,这种矛盾和缺点就凸显了出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一方为了稳定国家经济平衡发展,其实也一直做了不少的努力。只可以在无比辽阔的土地面积之前,类似的努力依旧只能算作杯水车薪。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一方只好无奈地选择放弃,最终选择走上了解体的道路。

    而解体以后,原苏联加盟国的各个国家,现如今的发展状况也完全不一样。一些国家在解体以后发展得十分良好,另一些国家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导致发展受到限制。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苏联如果没有解体,最终的发展也不会太过乐观。

    其次就是苏联内部的各个加盟国,其实心思并没有在同一条战线上面。如上文所言,不同的加盟国在解体以后经济发展速度并不一样,而在解体之前,这个问题就早已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经济发展良好的国家,又怎么甘心始终拖着其他加盟国前进。

    尤其是在世界竞争越发激烈的情况下,这种“无偿”帮助别国的行为,自然会让不少加盟国心生不满。因此,苏联最终走向解体本就是必然的一件事情,唯一的区别也仅仅只是时间上的不同而已。

    第三点原因则在于西方世界的干扰和影响,众所周知,在美苏冷战时期,美国人就一直试图将苏联内部分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美国和西方各国专门针对性地做了不少努力。一些本就心怀鬼胎、希望分裂的国家,在面对西方世界的糖衣炮弹时,自然知道该如何做出选择。最终,苏联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分裂这条道路。

    即便到了今天,其实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依旧在针对性地吸引俄罗斯周边国家加入自己的阵营。以乌克兰为例,谁也没有办法预料之后俄乌两国究竟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最后一个便是和我们中国有关,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苏蜜月期之后,中苏两国的关系曾一度降至冰点。尤其是在中美两国关系逐渐缓和的时候,苏联竟然选择陈兵百万于我国北部边境。

    可苏联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失去我们国家的轻工业援助以后,本就经济疲软的苏联,再也没有办法维持自身的经济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最终也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当然,就当时苏联的自身情况来看,即便没有这一点干涉,最终的结局或许也不会有多大的改善。

  • 岁月如酒

    高频考点29   当今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答题术语
    (1)战后初期:美国和苏联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主要力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导致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美苏两极相互对峙,“冷战"局面出现。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