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有哪些新变化?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最大的变化当然是美国的一超地位的确立,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甚至对它构成威胁。这一点在冷战结束后的前十年体现的最为明显,美国在对前苏东地区的改造中充分贯彻了自己的意志和霸权。到了21世纪之后,美国的一超地位又继续支撑了它在中东地区的战争行动,以推动它的利益和价值观。但也在这个过程当中,美国的国家实力不断的被侵蚀,直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彻底叫醒了美国。但即便如此,能主动挑战美国利益,甚至取而代之的国家仍然不存在。
如果用国际关系的语言来说,冷战后国际体系基本上是单极的,和冷战的两极完全不同。虽然在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所谓的新兴经济体的集体性崛起,大有多极化和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但都是在美国主导下的国际体系中运行。而且这几年随着美国经济的复兴和金砖褪色的出现,许多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后劲其实是不足的。
很多观点认为,现在似乎有向着两极化发展的趋势。我觉得这种趋势确实存在,但恐怕和历史上的两极对立会有一定的区别。我觉得对美国来说,它经历过对德国的二战和对苏联的冷战,它很容易重返这种两极对立的状态,并进行舆论动员和斗争准备。但对于我们来说,需要尽力避免这一局面的出现。第一,我们的实力还不够;第二,我们并没有全球的地缘政治野心,主要还是围绕在周边;第三。从目前来看,与美国合作更有利。所以还是那句话,只要我们自己不犯错,不主动推动向两极的发展,现在的国际格局还是对我们有利的。美国愿意让当头,愿意负担世界的军事责任,就让他去做呗。全球主义和孤立主义肯定有潮起潮落,等到美国自己感到力不从心之后,他会主动做出改变的。
世界处于核灾难的边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西方政治领导人未能坦率地说出全球冲突不断升级的原因。西方无情地认为西方是高尚的,而俄罗斯和中国是“邪恶的”,这种说法头脑简单,非常危险。这是一种操纵舆论的企图,而不是为了处理非常真实和紧迫的外交问题。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包含了基本描述。美国的核心理念是,中国和俄罗斯是“企图破坏美国安全与繁荣”的死敌。根据美国的说法,两国“决心降低经济的自由度和公平性,以实现增长。控制信息和数据,扩大他们的影响力。”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自1980年以来,美国至少参加了15场海外战争(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巴拿马、塞尔维亚、叙利亚和也门,仅举几个例子),而中国没有参加过任何战争,俄罗斯只参加过前苏联以外的一场战争(叙利亚)。美国在85个国家设有军事基地,中国只有一个。前苏联国家除外,俄罗斯只在叙利亚设有军事基地。
对中国和俄罗斯的过度恐惧,通过操纵事实被兜售给西方公众。此前,小布什总统向世界兜售的理念是,美国最大的威胁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但却没有提到,是中央情报局在阿富汗、叙利亚和其他地方创造、资助和部署了圣战分子,为美国作战。
再想想1980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西方媒体将其描述为无端的邪恶行为。多年以后,我们才知道,苏联入侵实际上是由中央情报局发起的。同样的错误信息也发生在叙利亚。西方媒体充斥着对普京向叙利亚提供军事援助的指责,却没有提到美国从2011年开始就支持推翻阿萨德政权。在俄罗斯出兵叙利亚前几年,美国中央情报局资助了一项推翻阿萨德政权的大型行动。
或者更近一些,当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国的警告莽撞飞往台湾时,七国集团的外交部长没有人批评佩洛西的挑衅行为,却一起严厉批评中国对佩洛西之行“反应过度”。
西方对乌克兰战争的说法是,这是普京为了重建俄罗斯帝国而发动的一次无端攻击。然而,真正的历史,始于西方对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承诺,即北约不会向东扩张,随后北约就出现了五次扩张浪潮。2022年,西方邀请四位亚太国家领导人加入北约,矛头直指中国。
西方媒体也没有提及美国在2014年,推翻乌克兰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中所扮演的角色;作为《明斯克二号协定》的保证国的法国和德国政府,没有向乌克兰施加压力,使其履行其承诺;特朗普和拜登政府在开战前向乌克兰输送了大量武器。
当然,北约表示,这纯粹是防御性的,所以普京应该没什么可害怕的。换句话说,普京不应该注意中央情报局在阿富汗和叙利亚的行动,不该注意1999年北约轰炸塞尔维亚,不该注意北约2011年推翻了卡扎菲政权,不该关注北约对阿富汗长达20年的占领,而拜登声称推翻普京政权只不过是“口误”。
所有这一切的核心是,美国试图保持世界霸权,通过扩大世界各地的军事联盟来遏制或击败中国和俄罗斯。这是一个危险的、妄想的、过时的想法。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以及随后西方对莫斯科实施的经济禁运,是自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上最大的动荡。其结果将是俄罗斯对外经济关系和经济模式的彻底重组,以及俄罗斯和美国在东欧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军事政治对抗。在美国将中国定义为“最大竞争对手”的背景下,乌克兰战争将对中俄关系、中美关系和东亚局势产生深刻影响。
中国没有将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称为“入侵”。中国的官方媒体没有发布负面报道莫斯科及其总统普京。在中国的社交平台,普京以及他与乌克兰行动有关的行动和言论,得到了中国网民的广泛认可。同时,中国顶住西方的强大压力,拒绝“选边站”,反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中俄友好合作,能成为今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美国这些年来的神操作密不可分。没有美国对中国的制裁打压,就没有今天的中俄关系。
中俄两国有一百个理由“抱团取暖”,没有一条理由把两国关系搞砸。中俄两国都面临着美国的巨大的压力,共同的敌人将两国推到了一起。西方政治学者曾经说过:俄罗斯和中国一旦在地缘政治压力下成为同盟,将是西方世界的噩梦。
“俄乌战争爆发后出现世界地缘新战略格局,朝鲜半岛再次进入多事之秋。世界‘新冷战’格局不仅已经形成,而且存在滑向全面‘新热战’的潜在危险。”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发文作出如何判断。
这篇作者署名凤凰卫视资深时事评论员、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访问学者郑浩的文章写道,韩国总统尹锡悦执政过百天,对朝鲜政策采取了“胡萝卜加大棒”策略,即试图在说服平壤放弃核武计划的同时,又持续加强韩美同盟合作,以军事手段对朝保持威慑。面对俄乌战争引发的全球安全大变局,朝鲜半岛是否再次进入多事之秋,引发各方关注。
文章认为,平壤审视俄乌战争,或与国际社会普遍认知的、战争导致地缘安全结构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以及欧洲乃至世界正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有所不同。显而易见,平壤对美韩强硬抗争的新政治底气,源于俄乌战争爆发后出现的世界地缘新战略格局:中俄朝伊等传统上的对美强硬国家,正迅速结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声援的反美阵线,而美英日澳及北约等盟国,同样强化了对中俄朝等国家的遏制。朝美韩三边已经超过三年没有正式对话接触,中国也因近期美方涉台行动升级,宣布暂停与美军的三个重要互动机制,而俄美两国关系几乎处于“断交”边缘。因此,自2月底爆发的俄乌战争,实际上已经把世界强权对峙重新划线,两大阵营中的任何一方、任何一国的误解误判,都会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劫难。
“朝鲜半岛步入新一轮危机循环,关键原因在于朝韩两国严重缺乏政治互信,而这又在于韩美军事同盟的存在,无法让平壤相信,首尔历届政府的任何提议都具有善意和建设性。”文章称,最令周边国家担忧的是,朝鲜半岛仍处于“准战争”状态,朝韩临时停战协议既无法约束双方永久停战,更难以为半岛带来持久和平。
文章指出,令人担心的是,亚太地区在既没有多边安全调解组织,又难启双边多边高层对话的情况下,朝鲜半岛局势何谈避免失控?而且“韩军还击不必请示”这一交战条例至今仍然有效。即是说,如果朝军挑衅或朝韩双方发生误解误判,双方爆发武装冲突的概率就会高到难以置信。当下,美韩还在研究如何针对朝鲜导弹威胁而强化“延伸威慑”战略,更不排除在韩国部署战略武器的可能性。显然,朝鲜半岛的安全局势,又到了警钟长鸣的时刻。
文章最后写道,需要指出的是,尹锡悦的对朝政策总基调相当强硬,已遭到平壤坚决拒绝。在双方没有政治对话的情况下,军事对峙也就无从避免。朝鲜半岛若然有事,亦或就在不远的将来。
俄乌战争之后的地缘政治格局经常被比作新冷战。虽然主要的对手可能没变——美国、俄罗斯,但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区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重塑着已持续了逾四分之三个世纪的全球秩序。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曾经是超级大国的代理战场,这三大洲的许多国家现在纷纷亮出自己的独立性。不结盟国家集团的回归,让人回想起后殖民运动领导人拒绝让帝国主义主宰命运的时期。它还表明,不再依赖于单一意识形态或经济赞助国的小国有信心走自己的路。一个“美国优先”就冷了世界各国的心,为何要绑在美国战车上。冷战给世界带来的伤害和动乱让世界上各国人民记忆犹新。谁都想吃着牛奶和面包过日子,无人愿枕着枪声与炮火讨生活。无论如何,不结盟行动、国际金融体系去美元化和全球普遍“去美国化”趋势只会强化。美国和西方不会给第三世界国家带了和品和福音。美国和西方只想让第三世界成为他们昂贵商品的倾销市场,和廉价资源的输出地。只想榨取第三世界人民的血汗来填满他们的荷包。而美国和西方宣称的所谓民主、自由之事他们用来蒙蔽和欺骗第三世界人民的迷幻剂,美国和西方支持的第三世界颜色革命不过就是打着自由、民主的幌子,扶植他们在第三世界国家的代理人成为统治者,来替他们统治第三世界,压榨第三世界。
教育
2022-11-26国际政治一超多强格局,一超美国,多强中日欧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