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如何理解书法术语“屋漏痕”、“锥画沙”?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书法中有三个词,锥画沙、屋漏痕、印印泥。
我最喜欢“印印泥”这个词。有动作形象感,有向左向右的动作,还有向下压的动作。
虽然这三个词,都是描写书法线条力量的,但其实还是有差别的。
多写,多悟,你就会感觉到这些细微的差别。
黄庭坚如有神助的大字,水平完胜4亿多的《砥柱铭》,1000年来的独一份!
我们曾多次在书法讲解的文章当中谈到,书法的核心是用笔,掌握了“用笔”,你的字才算是入门,如何用笔?以及点画应该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其中古人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概括了——“锥画沙”、“屋漏痕”、“印印泥”。出自《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而将这些形态表达最为完美,也足以当作教科书诠释给后人的,莫过于黄庭坚了。黄庭坚生平传世的书法作品当中,有一件 大字行楷作品。
这件作品可以说是黄庭坚一生当中大字行楷作品的最高峰,书写这件作品的时候,黄庭坚如有神助,这件作品无论是艺术魅力,还是书法气格,都远远超过了价值4亿多的《砥柱铭》,在后世的书法家当中,也自然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可以说是1000年来的独一份了。
此作就是流入日本的黄庭坚的神作《经伏波神祠诗卷》。
我们几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件作品的艺术魅力,说此作是宋代书法排在前三的作品也丝毫不夸张,南宋四家之一的范成大在其后题跋道:
“山谷晚年书法大成,如此帖毫发无遗恨矣。心手和调,笔墨又如人意。”
意思是黄庭坚的书法到了晚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一种入神坐照之境,此卷堪称其生平书法的集大成者,没有一处败笔,笔墨相融,心手调和,书写的时候如有神助,这样绝佳的作品,可谓是千古罕见。
明代中晚期的大书法家文徵明道:
“右黄文节公书刘宾客《伏波祠诗》,雄伟绝伦,真得折钗、屋漏之妙。”
一代宗师文徵明从黄庭坚这件作品当中看到了他的“笔法”传承,是真正得到了张旭、怀素一脉的真传,是“屋漏痕”、“折钗股”的最好诠释。
《经伏波神祠诗卷》是黄庭坚有感于汉将军马媛的生平而写下了一篇诗文,在内容上与笔意上相互融合,最后感叹“怀人敬遗像,阅世指东流。”
文意动人恻隐之心,笔墨上更是笔调情浓,每一个点画绵里裹铁,将“唯笔软而奇怪生焉”的自然书写意境表达得炉火纯青。
在这件作品当中,字法的变化是精微的,没有《诸上座帖》那样的张狂与刻意,在点画上,书写书缓慢行进的,更没有《廉颇蔺相如列传》当中的那种迅捷,通篇作品呈现的仅仅是一种平和的表达,但笔墨与字法的精微变化,却在这种平和当中显得从容而悠游,这才是更高级书法作品该有的状态。
黄庭坚是宋代大字书法写得最好的一个人,也是近千年以来大字的楷模,并且将晋唐笔法融合在大字当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书写体系,后世学习大字之人,都离不开黄庭坚这一个大字的“鼻祖”,而他的《经伏波神祠诗卷》更是其大字作品的扛鼎者。
而今,我们将藏于日本的这件黄庭坚《经伏波神祠诗卷》的原作进行了博物馆级别的扫描复刻,采用加厚艺术纸,按照1:1复刻出跟原作毫无二致的作品,以便于大家学习临摹。
欲购此黄庭坚《经伏波神祠诗卷》,请点击下面“看一看”
黄庭坚 经伏波神祠诗卷
谢邀。这两个术语,其实是比喻同一种书法线质现象。言其笔画的首尾不做过多动作,笔画的中段边按边提,笔顶着纸,笔毛呈反方向运动,而不是顺着笔画的方向平拖的微妙的涩行动作,形成厚实苍茫,笔画的两边表现出颤痕,有轻微毛刺,而不是光滑的,平板的直线或曲线。
这种用笔方法主要体现在金文和简帛书,摩崖中。如《散氏盘》,《祀三公山碑》,《开遍褒斜道》,《石门颂》《石门铭》,著名的四山石刻等等。因其大气高古,自然流露的质朴感,唐颜真卿始以这种笔法入行草,在书史上造就了二王外又一座高峰。后世在书法上有造就的大家名家的用笔及线质大多或多或少有此特征。
这两个术语是一种比喻,以实例参看更为准确畅明。我不会用电脑,无法发图片示例。不过现在网上搜图挺方便,可以自查。
说“线条”质量,古人早就有形象的比喻,锥画沙,折叉股,印印泥,屋漏痕,万岁枯藤,高山坠石,千里阵云等等,这些都是对书法线条质量的标准要求,只有在书写实践中细细体会,才能感受到古人比喻的恰当与精妙,从而体会书法线条之美。以上几位是乡邦书家作品,或潇洒自如或清逸之气,正可谓兼容并蓄,大雅如斯。 美哉![鼓掌]
‘’屋漏痕‘’主要取其圆而自然,无起止之跡,有藏锋的感觉。‘’锥画沙‘’主要取其圆浑厚重,有遒劲的感觉。当然这里面也有好多条件限制。比如‘’屋漏痕‘’,若是草房,你只能看到流到墙上的水痕,就象我说的圆而自然。若是古代瓦房,瓦下铺的是笆砖,水痕印在笆砖上然后下行就是无规则的自然形象了。“锥画沙”也得看是粗沙还是细沙。我讲得“圆浑厚重”是指用很细的沙。若用粗沙则笔画两边就有毛糙感了。所以古人对‘’屋漏痕‘’、“锥画沙”有不同的解释,实际上出自他们不同的观感。观自然物象而悟笔法,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如果你有很高的悟性,能‘’得自然之妙有‘’,从自然界获取灵感,有时比死板临帖还重要。
教育
2022-11-25能理解锥画沙的近似高手了。能写出屋漏痕的就是高手了,也可以成为大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