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1

外地学生到北京备考研究生可行吗?

想咨询一下关于外地学生到北京备考研究生可行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教育

    北京211大学守门员北京工业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北京600分左右考生的最佳选择,外地考生要慎重。
    这所学校主要招北京的学生,在外省市招生数量相对少一些,因此,考生和家长不了解也在情理之中。
    在北京,它的录取分数不算高,主要生源是一些区重点中学的中等生。在外省的录取分数要高一些。其实它是一所不错的大学,属于北京市,虽然是多学科,本质上还是理工科类高校。适合学理工科的考生。它的学科比较均衡,理科与工科都有中等水平的专业,不像一些学校工科强,理科弱。它传统工科与新工科都可以。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属于中等水平。它的特色专业还是传统工科,土木和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上限。如果新工科没有大幅度提升,它依然是北京211的守门员,距离北化和北林还有一定的距离。
    这所高校对北京的考生来讲,没有太多的选择难度,是600分左右的考生最佳去处。但是对外地考生却有很多替代学校,985和211高校都有。可以这么考虑一下问题,这所高校外地毕业生留京的话,解决户口有困难,北京本地毕业生没有户口问题。同时这所学校在外地的影响力并不是很大,就业也没有太大竞争力。所以,它对外地考生的吸引力不强。

  • 教育

    外地学生到北京备考研究生有利有弊。

    1.去到一家正规的,有良好信誉的备考师资培训机构,会对考研有一定帮助,但目前普遍存在学费高昂的问题。经济上是否能承担,是需考虑的问题之一。

    2.每个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不同。有的基础好,学的专业和本科专业差不多,那么考研录取率高一些,反之低一些。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

    3.备考过程中其他方面的考虑有没有?比如生活习惯是否影响学习,授课老师的培训计划是否影响自己的学习习惯等等。

    4.积极的一面是,培训机构往往对考研流程熟悉,能增加录取率。

  • 淡定从容

    在北京上大学,可能去的是郊区

    北京高校外迁是大势所趋了,这种外迁是以到郊区建立新校区为主的,以后本科阶段的学生(包括部分研究生),要在郊区度过大部分的大学时光。
    北迁院校:中国政法大学本科和中国石油大学整体,都在昌平区。北大,北师大,北航,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都在昌平设立新校区了,本科逐渐以郊区校区为主了。北京电影学院要北迁怀柔,中国科学院大学主体已经在怀柔雁栖湖了,本科和研究生在怀柔就读。首都医科大学在顺义有一个校区,不过学生不多。

    南移院校:主要在房山区良乡建立新校区的院校有,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本科生主要在良乡就读了,大四或大三,才可以回本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大兴的校区,和中国政法大学类似,是本科就读的校区,本部只招研究生。

    西部情况:中央民族大学基本上是整体迁到六环外的丰台区青龙湖,本科生和研究生都过去了,学生们戏称河北青龙湖大学。中关村本部主要保留艺术生,主要是保住老校区。北京协和医学院在石景山区的八大处有一个小校区,只有护理专业。

    人民大学整体东迁通州区已成定局(估计会保留一些学生,不然土地房产怎么办),很快就要招生了。北京工业大学早已经在通州建立了新校区,是部分专业的大一学生就读。

    部分院校在京外建校区:为落实京津冀一体化政策,北京林业大学等六所部属院校在河北雄安新区建立新校区也已成定局,部分院校已经着手动工了。北京体育大学在河北保定涞源也建立了新校区,以冰雪类专业为主。北京理工大学在张家口也建成了新校区。北京交通大学在唐山建立的校区估计只招收研究生。其他一些部属院校在秦皇岛的校区,主要是研究机构,不招本科生,就不作介绍了。

    北京交通大学在威海,中国农业大学大学在烟台,中国人民大学在苏州,北京师范大学在珠海,都建有校区,都招收本科生。除了北师大珠海校区,其他的学费都比较高。

    上述统计不一定全面,只是随想随写,比如北京大学在南口和大兴的校区,只是考研机构,没有本科生,也不再介绍。

    外地学生来北京上学,突然发现所上的大学远离市区,多多少少会有些失落。比如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新生都戏称河北良乡大学。其实,在郊区上学,远离城区的喧嚣,倒是更能踏踏实实地学习了。

  • 岁月留声

    我觉得可行!第一,北京的考研大军比较集中,大家可以互相鼓励,互通信息!

    第二,如果是考的北京的大学,那就更需要了,考之前见见导师,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可以大概推断出考试的大方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