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9

大三交换生去国外,对将来考研复试有好处吗?

想咨询一下关于大三交换生去国外,对将来考研复试有好处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风华正茂

    男孩说,他一直在怪父母,为什么当初极力让他出国留学,吃了那么多苦,花了那么多钱,值得吗?

    这个叫小杰的男孩美国留学五年,花了一百四十万,回国后,月薪才4500。
    十七岁时,小杰作为高中交换生去了美国留学,读了一年高中,他考入了一所美国大学,是在美国排名第70普通的大学,一年的学费和人民币17万左右,加上10万左右的生活费,一年的费用30万左右,四年就是120万,还有一年的高中费用20万左右,一共算下来140万。
    毕业后,他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回国,回国后,他就开始投简历,找工作,一般招收单位都是四千块钱的底薪,只有一个企业的老板,亲自给他面试,好像还比较满意,老板说,看在他是海归人才的面上,给他多加500块钱,就是4500的月薪,但是临走的时候的警告却让他崩溃,老板说,不要因为自己是海归,就可以骄傲,就瞧不起其他同事,如果发现他有这样的情况,就要收拾他……
    小杰说,现在自己觉得很迷茫,他不明白家里人当初为什么要送他出国留学。
    如今的海归身份已经今非昔比了,不是出国镀金,而是劳民伤财,想想自己在美国这五年的经历,他用四个字形容:不堪回首……
    小小年纪,一个人去了美国,在第一个寄宿家庭,他小心翼翼的讨好他们,可是因为习惯不同,还是被嫌弃,甚至被赶了出来,还好,第二个家庭相处的非常和谐,他非常感恩第二个家庭,如果不是遇到善良包容的他们,他都不敢想象结局会怎样。
    还有来自同学的欺负,那些黑人同学,专门欺负中国学生,动不动就冲他喊,滚回中国!
    在食堂吃饭,还抢他的饭,朝他身上吐口水……
    他愤怒,他想还击,可是那时,他刚刚出国,谁也不认识,还有他身材瘦小,那些黑人又高又壮,没办法,他只能一次一次的忍让,躲着……

    直到现在,他看见黑人,都有一种厌恶的心里。
    后来,上了大学好了一些,他有了很多朋友,他不再孤立了,也就很少有人欺负他了。

    毕业后,他毅然选择了回国,他说他本来对于出国就是抗拒的,是父母非逼着他出国留学,他觉得自己一直都无法喜欢国外的生活,在那里,他始终都是一个过客,只有回到祖国,才安心踏实。
    他说把自己的经历说出来,让那些一心想让孩子出国读书的家长借鉴一下,如今真的没有什么必要出国留学,还是自己的祖国最好。

  • 教育

    谢谢邀请,我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对于大三作为交换生去国外,对于考研复试总体是有好处的。

    首先外语优势。考研面试包括了外语口语自我介绍,外语回答问题等,每个学校不一样,对于外语要求是不一样的,但是总的来说就是复试外语是必考的,你现在去国外交换生,那么日常学习外语是基本技能,到了考研复试,你的外语将是你一大优势。很多老师也喜欢外语好的学生,因为研究生做研究阅读外语论文是基本要求。还有发外文期刊,参加国外的学术论文等等。

    其次就是交换生到了国外,可以接受一些跟国内教育不一样的教学和思考方式,有利于培养你不同于别人的思维方式,对于研究生做研究非常有好处,它能够让你在和别人做同样的东西的情况下,能够从不一样的角度去思考,做出不一样的东西了,这是非常容易出成果的。

    最后,能够获得交换生出国你已经获得很大的优势,能够把这种优势在考研复试中来还看你自己怎么去合理规划安排你出国交换的学习生活。建议你跟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利用好这个交换机会。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希望能够给你提供一下帮助,谢谢。

  • 沉稳如松

    #台湾的博士生#前两天某校面试台湾学生的面试题,问及有关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竟然一无所知。不知这些学生是否被录取? 说实在话,对台湾学生在大陆读本科的了解不太多。曾经有台湾的交换生选修过我的课,从提交的论文来看,学术水平属于中下等。有人曾经说,台湾一流的学生去了欧美,二流的学生留在了台湾,三流的学生跑到了大陆。不知是否准确,没有考证过。但对台湾学生在大陆读博士的略有一些了解。
    有一年在北京参加一个学术年会,有一北京大学毕业的台湾博士,觉得不过瘾,又在清华读博士。他当年大会发言的内容忘记了,但能够轻松读两个博士,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对大陆的同学来说,能否考取北大、清华的博士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台湾的学生来大陆读博士,专门组织他们考试,名额相对比较宽松,至于学术水平,只能呵呵了。某个学科每年招收有大量的台湾博士生,多数都不是学此专业的,而是公司的经理,甚至有许多退休人士来读博士。不但对这个学科不太了解,连基本的学术规范都不懂,甚至语句不太懂。不知录取的标准是什么?
    前几天,我曾经吐槽过招收外国的留学生,其实台湾的博士生的招收与此类似。但问题是,他们的录取有专门的通道,有中国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但毕业是按照各个学校规定的博士毕业标准来执行的。譬如,以南开大学为例,核心期刊要发2篇文章,博士论文要达20万字。不知这些学生是否能够满足这些基本的要求?
    我们可否采取其他办法。譬如对这些学生采取宽松的标准录取,采取宽松的标准毕业,但在毕业证上要有特殊的编号,以显示他们与大陆的学生是有区别的。或如,对这些学生按照招收大陆学生的标准来录取,与大陆学生一同竞争,优胜者就录取,否则就淘汰。
    我们不知是否建立一种评价机制,对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的学生进行评估,评估招收的制度是否合理,他们能否按时毕业?最为重要的是,国家既然花钱了,能否提高他们对中国(大陆)的好感和认同感?如果没有,我们要做出什么调整?因为给对方优惠,或者超国民待遇,与好感之间不是成正比的。就如许多台湾企业在大陆赚钱,照样是台独分子一样。我们自己培养的这些学生,有多少是反中国(大陆)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 沉稳内敛

    刚看到内蒙发布公务员招考通知,今年全区招考4000多名公务员。招考条件里面还有大学生当兵转业人员。年龄条件是18至35周岁。

    朋友家的女儿,是一所211大学毕业,女孩儿今年已经大学毕业四年,她最大的理想就是考公。

    女孩儿高中的时候,学习就非常努力。大学时候还作为交换生出国一年。按理说,女孩儿有着很丰富的读书应考经验,也一直努力,考公应该不是很难。

    但是女孩儿只想考公检法的公务员,从前她只想考本地公检法部门,后来范围扩大到整个内蒙,东北的周边沈阳也可以。

    四年来,女孩坚持不找工作,全身心复习考公。她每天都像上学上班那样,按时去图书馆学习。她妈妈也陪她到处参加考试面试。

    对于每个母亲来说,也许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如今女孩儿已经26岁,没有工作,没有男朋友,还跋涉在考公路上。我在想女孩儿会不会因为长期不找工作,慢慢的与社会脱节,

    虽然我与女孩妈妈关系还算不错,但是我从来不会去触碰她最敏感的话题,只是心里默默祝愿,女孩早日达成心愿,考公上岸。#教育微头条# #通辽头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