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考研初试成绩已公布,或将产生300万落榜生,未来应何去何从?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考研的初试成绩已经公布,或将产生300万落榜生未来,这些考生将何去何从?这个问题要因人而异,才能做出选择和回答。
因为从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扩招以来,报考研究生的考生人数呈几何递增,有的院校的报考人数达到了270/%多,最少的院校也达到了137%。尽管国家不断的。增加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但是,跟报考人数的爆发式的递增相比,还是杯水车薪,所以,大量的考生落榜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并不是措手不及。
考生在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招生的时候,就应该有自己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一旦录取成功,当然是继续学习,继续发展;如果落榜,有的考生就可能先选择工作了,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将来也可以参加在职研究生的招生考试;有的或许就干脆的放弃了,直接参加工作了;还有的可能继续复习,来年再战。
因此,面对大批的考生的落榜,无非是以上几个方面的途径和选择。
2022年研究生预计招生110万人左右,报考457万人,这么算落榜人数为:457-110=347万人。这样算已经远超300万了。
那么,这落榜的300多万人将何去何从?
然而,我们不能忽略另一个数字……2022年毕业生人数,也将历史上首次突破1000万!预计达到1076万人!
这1000多万毕业生,会有多少人进入考研大军呢?
综上所述,今天,我们看到的考研国家线罕见的全线上涨(只有农学、军事学与去年持平,其他专业涨幅基本都在10分以上)、“内卷”严重的现象,或许并不是特例。明年考研人数极有可能历史首次突破500万人,考研难度只会进一步上升。#泰国格乐大学#
回来吧!回到生你养你的大山里来吧!你撸起袖子同我们一块来发展未来,家乡人民欢迎你们!读研可能是实现你人生梦想的一条快车道,那么沉下来发展新乡村也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
继续攻读,直至成功。放弃考研,择业而就。
初试过来不等于就能进入自己报考的学校,还要更加努力,争取下次考试能通过。
初试考试落榜了,也不要气馁,可以去应聘找工作。只要你肯努力,工作能力强,有头脑,一样能出人头地,成为社会精英。
不要用考研做借口,成为新一代啃老族。
父母不会永远陪着你们的;父母辛勤赚来的财富也不会,也不会成为你一生的财富。
老话说的好:靠山山倒,靠水水流。只有靠自己才有花不完的钱财。
你是为自己担忧呢,还是为广大学子担忧呢?
如果你是为自己担忧,那说明你对未来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对目前的自己没有信心。
如果你为广大学子担忧,那完全没有必要,因为那是教育部该管的事。
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落榜生,也没有听说出现什么重大问题。每年高考落榜生也几百万,难道他们就没有出路了?今后,中考录取率将是50%,这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学生不能进入高中,难道这些落榜生就不活了?
无论是中考,高考,还是考研,都是漫长的人生经历中的一个很小的坎,如果连这个坎都过不去,那今后如何面对社会,面对未来的人生之路。
比尔盖茨从大学退学,没有妨碍它成为世界首富。马云毕业杭州师范学院,没有考研,这也没有妨碍他创建强大的阿里巴巴集团。张邦鑫虽然考上了北大研究生,但为了创业,中途退学,创办了学而思,现在的好未来集团......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考研与不考研,考上与考不上都不会影响一个人的成功。
目前最要紧的是未来你想干什么?现在你能干什么?今后你该怎么去干?
考研将有300万人落榜 其实,这个数据算错了。
2022年研究生预计招生110万人左右,报考457万人,这么算落榜人数为:457-110=347万人。这样算已经远超300万了。但是,这么算还是不准确的。这110万招生人数包括推免生(人数不详)、博士研究生(约10万余人),其实给考生们考的名额大约只有90万,甚至更少。那么:457-90≈367万。
所以,今年考研落榜人数并不是300万,而是将近400万!
那么,这落榜的近400万人将何去何从?
公务员:刚刚结束的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首次突破200万人,整体报录比达到了惊人的68:1,最热岗位报录比创纪录地超过20000:1(2万比1),让人直呼离谱!
考教师: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仅下半年报名人数就达到了创纪录的676万人。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大量教培行业老师失业,预计2022年教资考试报名人数轻松超过1000万。(况且拿到教师资格证和当上老师还有一段距离)。
找工作:全球经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在此形势下,2021年全国共有46万家企业倒闭,310万家个体工商户注销。以前奉为香饽饽的互联网大厂,现在却往往以“年轻人猝死”的新闻才能上热搜。
所以,这近400万落榜生,在就业市场碰壁之后,预计有至少200万人会继续参加2023考研。
然而,我们不能忽略另一个数字……2022年毕业生人数,也将历史上首次突破1000万!预计达到1076万人!
这1000多万毕业生,会有多少人进入考研大军呢?
综上所述,今天,我们看到的考研国家线罕见的全线上涨(只有农学、军事学与去年持平,其他专业涨幅基本都在10分以上)、“内卷”严重的现象,或许并不是特例。明年考研人数极有可能历史首次突破500万人,考研难度只会进一步上升。
今年,我们已经见证了太多的“历史”。
而明年,还会不会有更多的“历史”……
今天,如果你有幸在国家线以上,那么,作为一个老师,我希望你认认真真准备复试与调剂,不要再得过且过了,今年能走就走。也许考研辅导这个行业希望再收你一年的钱,但作为老师只会希望自己的学生尽早上岸。只要有机会,尽量不要二战。
同时,希望疫情尽快结束,经济逐步回暖,这个冬天,快点过去吧……
考试是个门槛,决定你进一步的条件和基础,也就是说有一定限量的,所以就会以分数划个限,这就产生了一部分人无法在这次求学的路上无法进一步。但是我们回过来想,考研为了什么?考研是唯一的途径吗,这次考试不理想,以后没机会再考了吗?答案显而易见,按个人的具体情况再次规划,先工作,下次再考,都是选择!
未来有很多事情可以选择,并不是考研一条路,先找工作选择自己适合的那条路,年轻人最大的资本是年轻,可以试错,有很多种选择,也可以回头,实在是想读研,可以选择再读,这样也不会选了自己后悔的方向。
高考线上滑档生和线下落榜生,何去何从,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教育
2022-11-06考试就是分流的过程,落榜也不用担心前途渺茫,要坚信是金子在哪都发光调整心态,有信心可以继续努力考研,如果不想考了可以选择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