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4

湖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师范类)怎样?_湖北师范大学的历史学是师范类吗

想咨询一下关于湖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师范类)怎样?,湖北师范大学的历史学是师范类吗,师范大学的历史学是师范类吗,阜阳师范大学历史学(师范),江苏师范大学历史学师范,伊犁师范大学历史学是师范类吗,赣南师范大学历史学是师范类吗,湖北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历史学,湖北师范大学历史学真题,湖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分数线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沉稳内敛

    人事持续变动中,22号下午,湖北省政法委召开机关干部大会,省委书记王蒙徽出席并讲话,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省长肖菊华出席并讲话。

    这意味着刚刚当选省委常委的肖菊华已经履新省政法委书记。

    先看年龄,她是1966年出生,今年56岁,汉族,湖北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

    再看履历,她1988年大学毕业后去了武汉第四十九中担任老师,政教处副主任。1994年到1996年,她担任共青团武汉青山区区委副书记,书记。1996年到1997年,她先后担任青山区的红钢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办主任,青山区副区长。1997年到2001年,她担任共青团湖北省委副书记,党组成员。2001年到2002年,调任荆门,担任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2002年到2007年,她先后担任共青团湖北省委副书记,党组副书记,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党组书记。2007年2013年,她先后担任省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省委副秘书长,省妇女联合会主席,党组书记。然后调任荆门,从2013年到2016年,先后担任荆门市委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2016到2017年,又出任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2017年到2019年,先后担任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公务员局党组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等等。再往后就是省政府党组成员,组织部副部长协助部长工作,然后前两天当选省委常委,如今分工明确了。

    最后要说的,她长期在湖北工作,多年来在省直部门和各地市来回任职,经验丰富,虽然女性任职政法口的不多,但是希望她能为湖北的发展保驾护航!#湖北头条# #媒体人周刊#

  • 岁月如歌

    宋传银,男,1965年生,湖北洪湖人。198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教育学专业,获历史学学士;199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主持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武汉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等若干项。出版专著独著《湖北历史人口研究》《国之命脉:长江流域的财源与税赋》《武汉历史研究论著索引》《笔记小说武汉资料辑录》等4部;主编《中华亡国帝王全传》(第二主编)1部;参编《资治通鉴:释本》《白话资治通鉴》等2部;参编《中国历史文选》教材1本。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武汉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著作《湖北历史人口研究》获武汉市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1年3月)、著作《武汉历史研究论著索引》获武汉市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2017年5月)、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论五行起源》(作者高先华)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2011年12月)。曾获江汉大学2007-2008学年度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2008年9月)。

  • 秋意浓情

    方秋梅,笔名方芃,武汉大学分校历史学学士、湖北大学历史学硕士、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出站博士后,江汉大学中国史学科负责人,人文学院历史系兼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教授,系主任、专业负责人、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城市史学会理事、湖北省经济史学会副秘书长、湖北省历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会员等。
    教学概况: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中国城市史、史学理论等方面的教学,曾获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江汉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江汉大学教学管理先进个人、江汉大学“优秀‘双带头人’教工党支部书记”等称号,获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优秀论文评选奖(2018)、多次获江汉大学年度教学质量优秀、武汉市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优秀。
    主要科研领域:中国近现代、中国城市史、社会史、武汉历史与文化研究。
    科研项目、资助与成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2009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2012年)及省、市等级别项目近20项,曾获湖北省首届博士后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2012年)、武汉市博士资助(2009年)。出版学术专著2部:《近代汉口市政研究(1861-194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近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进程中民间市政参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参编、合著:《清通鉴》(章开沅主编,2000年版)、《新武汉史记》(2010年)、《武昌首义与武汉城市早期现代化》(2011年)等;在《史学史研究》《光明日报(史学·理论版)》《中国文化研究》《民俗研究》《江汉论坛》《武汉大学学报》《湖北大学学报》《城市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包括教研论文4篇),其中6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科研获奖:湖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二等奖(2020年)、武汉市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一等奖(2021年)、武汉市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一等奖(2019年)武汉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二等奖(2011年)、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二等奖(2013年)、武汉市第十次、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优秀奖(2009年、2017年)、(台北)《湖北文献》社首届大陆研究生科研成果优等奖(2008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