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如何理解尼采的虚无主义?,如何理解尼采的虚无主义,如何理解尼采的虚无主义思想,尼采与虚无主义,尼采虚无主义名言,尼采的虚无主义是什么观念?,尼采对虚无主义的看法,尼采摆脱了虚无主义吗,尼采虚无主义的反驳,尼采是存在主义还是虚无主义,尼采十大经典语录虚无主义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尼采,给优秀之人更高的立足点
爱因斯坦的书房墙上,一直挂着尼采的肖像。
作为20世纪无可置疑的思想大师,尼采也深深影响了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萨特、茨威格、萧伯纳、黑塞、里尔克等著名哲学家与文学家。
无论你是喜欢哲学、文学、科学,亦或是想读懂这个时代的精神状况,你都不能错过尼采。
1、读尼采,给优秀之人更高的立足点
阅读尼采常会怀疑,难道尼采是一位预言家?确实是这样。尼采预见了人类的虚无主义,虚无主义就是没信仰,因此他才说,“上帝已死”。
这种状况将会持续200年。尼采说虚无主义有很多征兆,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人们的匆忙,没有安静的时刻,有信仰的人是宁静的。
提到尼采,总会蹦出那句“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但很少有人会关心尼采为什么这么说。事实上,他推导结论的严密思维逻辑以及随处飞溅的思想闪光,才是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正是它们为后来的优秀者提供思想资源。
2、读尼采,看个人的丰富
很多人把尼采扭曲成政治狂人。实际上,尼采关注的不是政治问题,而是人生问题,他的哲学是人生的哲学。
鲁迅年轻时也是尼采粉,他将尼采思想概括为两点:第一,反对人的平均化、大众化,强调个人的独特和优秀;另外一点,反对物质主义,提倡精神上的优秀。
而尼采最看重个人的有两点:一个是强健的生命力,另一个是一种高贵的精神追求。
3、读尼采,在无意义的世界里找寻意义
尼采曾说,人生没有意义,但是人能够把无意义承担下来,在无神的荒原上跋涉,这本身证明了人的伟大。
人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并不在于人的生活有意义,动物的生活无意义。区别在于,人不能忍受无意义,一定要寻找意义,正是反抗的过程创造了意义。
找寻意义的过程,也正是“成为你自己”的过程。
……
茨威格将尼采写入《人类群星闪耀时》,将他称为改变人类命运的天才。
木心说:“作为一个现代人,如果忽视尼采,很难有什么价值。”
尼采的著作有十几卷之多,全部读完也几乎不现实,其中最重要的三部:
《悲剧的诞生》:尼采提出了著名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这是他哲学思想的诞生地和秘密所在。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本书是尼采里程碑式的作品,用散文诗写成,其超人哲学得以功德圆满。
《权力意志》:尼采晚年最重要著作。这里的权力不是指政治上的权力,而是指生命意志,这就是尼采所说的“超人哲学”。本书可以说是未来人试图解
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超人”出场了很多次。
但“超人”究竟如何理解?
记得在很多教材,很多专家教授的嘴里,超人不过是一个笑话,是唯心主义的虚无代表,是尼采的痴心妄想。
然而,真相是什么?
其实不用太刻意的解读,超人就是我们每个人中间那些找回了自己的人。
然而,什么是自己?这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难。
想先请教一下大家,什么是自己?[呲牙]
教育
2022-10-25虚无主义哲学对人类的危害是巨大的。虚无主义危害在于否定劳动,否定价值,否定存在,否定思维,否定知识,否定共识。虚无主义没有目的。没有对“为什么”做出回答,虚无主义意味着最高价值自行贬值。虽然尼采是宇宙论上的虚无主义,但他却在生存论的层面上否定了虚无主义。
说太多哲学术语,还是太抽象。我们说具体的。举例说明,最好理解了。中国最常见,最典型的虚无主义哲学就是禅宗。谈到禅宗,我们必须将禅宗与佛教区别开来。大乘佛教是修大乘三十七道品见佛性,而禅宗是从哲学术语进入,妄图见佛性。禅宗的这些哲学术语就是“无分别、无所住、无我,无所得”等,这类词汇,据统计,至少有700多个。那么佛教和禅宗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就是专业和民科的区别。比如你要得到苹果,佛教的方法是用大乘三十七道品种植一棵苹果树,然后施肥浇水,等待秋天摘果。果子摘下来之后,写了一份说明书“苹果的特性和食用方法”。禅宗就是直接从说明书入手去刻画苹果。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一个是真苹果,一个是画的。其实这不是我们探讨的重点。本人对宗教教义向来不感兴趣。
我们要说的是,这种虚无主义为何成了绝症。佛教通过现实的某种修炼方法,达到了对一种超然之物——佛性的认识。然后禅宗切断了现世的一切,直接从超然本身去超越,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这会导致现实对禅宗形成了闭环。这是禅宗走向虚无主义的基础。其实闭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完全否定了这个闭环的存在,不知道闭环是闭环。也就是说,完全否认了现实,对现实的任何操作都认为是“有为法”,是没有意义的。
这还不够,他们提倡“不分别、不着相”,学过心理学的都知道,让第六识不分别就是傻嘛。然后他们就偷换概念,以傻为智。当然,他们的见性都是失败的,因为佛性的说明书上,以“无”字开头的词组有700多个,而人能做到一两个已经相当了得,因为哲学术语,就是这么拗,就是这么累。做到一两个,拿700个词汇一对照,那肯定是失败。因为无目标,所以,最高价值被贬值,禅宗将佛教的见佛性贬值之后,就可以诃佛骂祖了。
在永恒的失败面前,能怎么办呢?就是否定价值:不思善,不思恶。这样,他们的失败与成功等值了。作恶与行善也等值了。世间所有的共识经过他们的等值运算,全部废了,落入虚无主义:风没动,旗也没动,是心动。陷入其中的人,想出来,那是非常不容易的。即使是哲学高手也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为什么?因为现实和当下闭环了。
下面我们再说尼采是如何对抗虚无主义的。尼采认为虚无主义的诞生源于对于终极真实、终极目的、终极整体性。三大概念的抛弃。哲学,宗教,道德总是在极力维护这三大概念,这3大概念也是此三者的基础。但是这三者总有无法自圆其说的时候,所以虚无主义就来临了。尼采继承和发展了叔本华在权力意志上的理论,在宇宙论上持有一种否定的态度,但是他却指出真理,目的,价值这些错误(ERROR)存在的必要,因为真理确保了物种的生存与延续。所以尼采认为生存论上的虚无主义用价值与意义的不实存来否定价值与意义的必要。所以权力意志才是必要的,权力意志超越了价值,目的,意义,真理的盲视,只有真正的强者确定的目的,意义,价值才能真正克服虚无主义,脱离虚伪的弱者自欺,走向强者的真实。
《尼采遗稿》中有一段话,最能体现尼采对抗虚无主义的努力:“短暂性的价值:没有持久性和自相矛盾的东西是鲜有价值的。可是,我们信以为持久的事物,其实是纯粹的虚构。如果一切皆流,那么短暂性就是一种性质(即“真理”),持久性和不朽性就只不过是假象。 ”应该说这段话有点存在主义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