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西农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太原理工马克思主义学院哪个难度相对小一点?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难度相对小一点!
虽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985,但是由于学校是“农林类”院校,地理位置又处在陕西偏僻的小城镇,所以考研相对容易,相对太原理工大学来讲难度也小。
希望能帮到你!
全国首个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研究中心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揭牌
7月1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主任高宝荣,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梅争利,省委党校研究生院院长张洪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吕卫东为中心成立致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韦革宏宣读中心成立文件并与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学校讲座教授戴焰军共同为中心揭牌。来自全国农林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300余人线上线下参加了中心的揭牌仪式。
据了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研究中心是全国首个用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命名的学术机构。该中心集理论研究、政策咨询、人才培养等功能为一体,旨在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理论,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决策咨询和政策参考。
虽然一个985一个211,但是马院都不是这两个学校的优势学科,所以难度应该相差不大。但是你考马院可能毕业后要往政教方向走吧。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个农学院和一个工学院也会有马院呢?甚至还会有研究生甚至博士呢?其实是他们都对应着过去一个行业领域的人才培养。所以你要去西部或农科领域西农的影响力还是有的。你要是去中西部或大工业领域,尤其是冶金地矿行业,太原理工的名气还是很大的。哪怕是它的马院毕业。
《小明考研择校心理活动进度表》
2月:34所里,哪个最容易?北大软微好像不难考。
3月:985里选厦门大学还是湖南大学?听说计算机都不行,应该不难。
4月: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央民族也是985,985其实差不多吧。
5月:室友居然考西北农林,笑死。
6月:其实华东理工计算机也行,华为也去。
7月:现在跨考来得及吗?马克思和社会工作选哪个?刘强东都是社会学毕业。怕什么?
8月:a区哪个211最容易?除了东北?改天私信考研咨询人。
9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其实是一所顶尖的历史名校。
10月:反正以后考公,北华和北大没有太大区别,就北华了。
11月:......#考研#
秋意浓情
2022-11-20永别了!3月17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程朋因病逝世,终年48岁。这一年来,你知道有多少科研工作者英年早逝吗?他们为什么英年早逝?他们的英年早逝告诉我们哪10个字?
①程朋其人
清华大学的程朋副教授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研究集中在空中交通领域,他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了我国大飞机飞行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程朋的一生,与清华大学密不可分,他1989年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本科毕业后先后在清华大学拿到硕士和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留校,成为清华大学的老师之一。程朋的去世,给他的家庭造成沉重的打击,对清华大学和我国航空事业也是重大的损失。
②十人离世
在过去的一年里,有太多的年轻科研工作者离世,包括以下10位。
2021年3月15日,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郝玉金因病逝世,享年51岁。他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是一位果树专家。
2021年4月8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勇教授因病去世,年仅45岁。他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研究细胞衰老与癌变。
2021年4月5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戈因病去世,年仅44岁。他的研究方向是机器人视觉与运动控制技术,曾主持和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
2021年5月31日,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沈沁教授因病去世,终年53岁。她曾获得过“女性神经科学家职业发展奖”,获得过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2021年11月13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孔源因病逝世,年仅36岁。他本硕博就读于北京大学,在中俄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021年12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娜教授因病逝世,享年41岁。她给她的学生们留下了无数温暖的回忆。
2021年12月8日,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常务副院长赵立强因病逝世,享年50岁。他曾担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主任,是四川省卫生厅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2021年12月31日,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付飞亮因病逝世,享年45岁。他连续两年拿到过西南大学年度优秀教师奖。
2022年2月20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院周传因病去世,年仅38岁。他是饶毅的学生,饶毅教授称赞他是“指导过老师的学生”。
2022年3月8日,扬州大学文学院讲师杨宁宁因病去世,年仅37岁。他是文艺学泰斗童庆炳教授的关门弟子。
③一句十字
科研工作者社会地位高,收入也不低,但在表面光鲜的背后,你知道他们需要用多少的日日夜夜,多少的殚精竭虑来支撑吗?他们中的很多人疾病缠身,很多人长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历了飞速发展的30多年,这30多年里,我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但与此同时,我们的竞争也变得无比激烈和残酷。
告诉自己的孩子,科研无坦途。追求更高的学历没有问题,但别指望成为科研工作者之后就能躺平。告诉自己的孩子,身体最重要。努力学习追求成绩没有问题,但不能以身体健康为代价。你想在四五十岁时功成名就吗?先健康地活到那个年纪吧。
“科研无坦途,身体最重要。”对科研工作者的英年早逝,你怎么看?你认为学习与健康之间是什么关系?来评论区聊聊吧。
更多教育观点,请关注@缪老师妙笔生花
#48岁清华副教授程朋逝世##北京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