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4

我国古代学校的名称?_我国古代学校的名称有

想咨询一下关于我国古代学校的名称?,我国古代学校的名称有,我国古代学校的名称,中国古代学校的名称,古代学校的名称大全,中国古代学校的名称有哪些,中国古代最早学校的名称,古代官办学校的名称,塾是古代学校的名称吗,私塾是古代学校的名称吗,古代的学校有哪些名称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5 个回答

  • 岁月沉香

    今天教师节,说说古代老师的那些事。

    1、古代有没有学校?有!约3000前,周朝就开始设立学校。当时,百里之内,25家为一闾,500家为一党,12500家为一遂。根据规定,每一闾设学校叫塾,每一党设学校叫庠,每一遂设学校叫序。在天子或诸侯国还设有大学。学生每年入学,隔年考试升级。这是后来乡学、县学、府学、国子监的前身。

    2、古代开学有没有典礼?有!古代每年开学,官吏们身穿朝服,以素菜祭祀先圣先师,教育学生要谦虚和恭敬;祭祀时,有规定曲目,齐颂《诗经.小雅》;学生入学,乐师们击鼓召集学生,发放盛着书的书筐;老师还要当众给学生展示两件叫做“夏楚”的东西,翻译过来,一个是戒尺,一个是荆条,用途自己想。除了官办学校,还有民办私塾,都有开学礼。古人尚礼,只有繁简之别,礼不能免。

    3、古代学生交不交学费?交!从孔子那时起,学生入学,需要上门前准备“束脩”,行叩首礼。十条扎一捆称“束”,肉干称“脩”,也就是10只装的肉干大礼包。一方面,表达学生拜师的诚意;另一方面,老师也要吃饭嘛。古代商品经济不发达,有钱也没用,主要是以物易物,给肉干,更实惠。

    4、古代有没有教师节?没有!但是,古代人尊师重道,老师在学生面前地位崇高,拿把戒尺,天天过节。另外,前面说过,古代有隆重的开学礼、隆重的拜师礼,学生见到教师的礼仪,比现在复杂得多,也无需要额外过节。

    5、古代的师生关系,紧张严肃却不活泼,主要是老师想让学生活泼,家长不同意;学生想要活泼,老师又不同意,比较纠结。

    6、比较而言,现代学生幸福多了,老师们却仍然很辛苦,想要严管家长会指责,管得太松家长同样指责,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包袱很重,保障学生权益的现代包袱也很重,难得过个教师节,祝他们快乐吧![灵光一闪]#今天是教师节##现世记#头条热榜

  • 教育

    中国大学的大楼,哪家命名比较好?郑州新联学院(中原科技学院)应该能排得上号!新联的建筑命名很有诗意,寓意也比较好,各有典故,含英咀华,耐人寻味。学院虽非精英,命名可谓翘楚,真是厉害!  

    1.向志楼——图书馆。出自:孙中山语“至诚无间,百折不回,穷途之困苦,所不能挠,吾志所向,一往无前,屡败屡战,愈挫愈奋。”寓意莘莘学子刻苦学习志向远大,寓意新联人艰苦办学百折不挠。

    2.明德楼——行政办公楼。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明德:“明”,一为明白、清楚,二为懂得、了解,三为弘扬、彰现;“德”,指品行、品质、道德。“明德”, “明德”在这里,就是要求学校以德为立校之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地把德育放在首位,推进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的有机结合,培养政治合格,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明德”同时也要求学校师生员工以德为立人之本,爱党、爱国、爱民,友天、友地、友人,自强、自省、自悟。

    3.文质楼——公共教学部楼。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彬彬:古代指配合协调。原意形容人既有质朴的品质,又有文化的修养。寓意内容和形式、内在美与外在美、质朴与文饰协调统一。

    4.文会楼——国际学院楼。出处: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逮明帝秉哲,雅好文会。” 原意文士饮酒赋诗或切磋学问的聚会。寓意国际学院是中西交融、文化交汇之处。

    5.文思楼——文管系楼。出处:《尚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 ,曰放勋 ,钦明文思安安。” 陆德明《经典释文》:“经天纬地谓之文,道德纯备谓之思。”原意指才智与道德,也可以指文才、文章的意境或思想、作文的思路。寓意文管系的学生文思兼备,文思如涌。

    6.日新楼——计算中心。出处:《易·系辞上》:“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原意日日更新。寓意计算中心日新月异,飞速发展。

    7.日省楼——土建系楼。出处:《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时刻检查反省自己。寓意土建系学子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百年大计,日省求真。

    8.日益楼——机械制造系楼。出处:《大戴礼记·文王官人》:“其禮先人,其言後人,見其所不足,曰日益者也。”原意日日有所增益。寓意机械制造系学子潜移默化,日有进步。

    9. 清怡轩——学生餐厅楼。出处:《南齐书·王融传》:“方今九服清怡,三灵和晏。” 原意清平而和悦。寓意学生餐厅安定和谐。

    10.蕙兰居(树蕙园、滋兰园、集芙园、揽芷园、佩纕园)——学生宿舍楼。出处:《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芷。”“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皆指高尚品德的培养,亦可喻品格高洁。寓意培养有美好品质的人才。

    11.静一楼——教师公寓楼。出处:《庄子·刻意》:“純粹而不雜,静一而不變。”原意镇定宁静,专一不变。寓意教职工术业精纯,心境宁静,敬业专一。

    12.弘毅楼——教师公寓楼。出处:《论语·泰伯章》中的曾子说的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弘大的志向、坚毅的品质。

  • 沉稳如山

    清华大学——北道口职业技术学院

  • 最美

    京师大学堂

  • 沉稳大叔

    聊聊大学为什么爱改名



    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二十七回里写道:“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头武松的便是!”英雄好汉,光明磊落,行走江湖,不搞改名换姓这种鬼鬼祟祟的事。那么,大学呢?

    最近这几十年,中国的大学是各种改名换姓,花样百出,比如离我家最近的两所大学。有一所以前叫华中工学院,后来叫华中理工大学,现在叫华中科技大学。

    据统计,在2008年至2015年,“中国共有472所高校更改校名,占高校总数的23%。”主要原因是地方院校扩张,办学层次不断升级,从专科升本科。

    有网友不满意,批评说“百年育人,学校名称应该越长久越好,而不是频繁的合并、改名,本来用了几十年的校名挺好,也是有点历史文化的,但一个合并、一个改名,就重新开始。看世界名校中,很多一直就是叫某某学院,并没有纠结到底叫学院还是大学。不管叫学院还是叫大学,关键要高质量办学,办出品牌,这是正事。”

    道理听起来很对,但是,真实的世界不是这样子的。世界名校改名的例子很多呢!

    “比如哈佛大学一开始叫New College(新学院);耶鲁大学叫Collegiate School(大学学院);宾州大学叫Unnamed Charity School(未名慈善学校);而普林斯顿则称为College of New Jersey(新泽西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之初就名头不小,1754年10月根据乔治二世国王的《王室特许状》命名为King’s College(国王学院)。

    还有一个原因是学校的名字容易产生歧义,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比如费城郊区的比弗学院,该学院1853年成立于宾夕法尼亚州西部的比弗县,是一所小型女子学院,于1925年在州内迁移到费城郊区。学校的旧名“Beaver”经常引起嘲笑,因为这一名称的意思与啮齿动物等相关。该学院自己的研究表明,学校仅仅因为这个名字而减少生源30%。这个问题在之后一直没有解决,直到2001年,学校正式改名为阿卡迪亚大学,借用了阿卡迪亚这个古希腊地区的起源地为名,阿卡迪亚以学习氛围浓厚著称,学校想通过这个名字表达其办学理念。”(参考文章《美国大学更名史》,刘丽丽《学习时报》)

    老有人拿中国本国的大学喜欢改名字现象念叨。其实大学改名是个寻常事,招生、合并、种族、政治、宗教、国家规划调整、换投资方等等等等各种原因都可以改名。有时候纯粹是地理位置搬迁,为了不让人误会,也会改名。

    据美国《世界日报》编译报道,近年来,美国多所高等学府更名,把学校名称从“学院”(College)改为“大学”(University),以招揽外国学生,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学生。佛蒙特州北佛蒙特大学(Northern Vermont University)就是最新的一所。这所由林登州立大学和强森州立大学合并的大学,就决定要命名为北佛蒙特大学。因为这些外国学生认为,大学要比学院好听、有分量。“College”这个字在一些国家甚至只被当成高中。

    所以说,中国的大学爱改名字求升级,外国的大学也一样爱改名。但凡校史超过50年的学校,时代变迁,难免改几回姓名。

    古代的人隐姓埋名或者改名换姓,主要是避罪躲祸。开头我举例提到的武松对白“坐不改姓”,这个坐,是指的连坐。犯了事,被皇帝朝廷诛灭九族,就叫连坐。“坐不改姓”的意思是,不因害怕连坐而改姓。前几十年,贪官污吏或犯罪分子隐瞒身份,逃之夭夭,也喜欢改名换姓。现在行不通了,因为“天网”摄像头到处都是,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再加上DNA鉴定识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一个现代人想改名,也不一定是想作奸犯科,有时候纯粹是嫌弃爹妈最初取的不好听,没文化,想改运。

    为了求生存,求发展,人会改名字。大学也一样,要求生存,求发展,改名字是个很划算的事,比如学院升大学,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往往皆大欢喜,甚至连学校旁边的住宅楼盘都高兴。没有学生来,怎么收学费?怎么买地扩大校区?想吃得更好更饱,是不是就得开分校,授权挂牌各种民办学院?

    大学也是人在上,一样有人的七情六欲,人的小算盘小算计。曾几何时,国内名校各个开了分校,其实就是出售挂名权,收取几千万的管理费。大学也很会做生意的。

    据《美国大学更名史》这篇文章,进入新世纪以来,申请更名的美国大学的数量翻了一番。简直和中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中国是高速发展期,变化多。美国呢,是趁着中国高速发展富裕起来,大做留学生生意,赚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地人民的教育钱。留学生们有需求,大学们也积极配合,各取所需。

    有的越改越好,有的越改越烂,有的时好时坏,因缘际会,都不容易。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佛学里说,世间山河大地及一切有为之法,皆悉无常。不要怕改变,变才是常态。更何况区区大学之改名?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我只送你们一句话:上自己的学,让大学改名去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