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2

淮东作为一个文化地理区域,具体包括哪些地方?

想咨询一下关于淮东作为一个文化地理区域,具体包括哪些地方?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教育

    南京和杭州,地理环境和位置哪个更好?单纯从自身的辖区来看,南京主城偏北,而杭州主城偏东。因为杭州吞并了严州,西南都是山区,就当做后花园基本不开发。南京刚好位于安徽和江苏的中间,但本质是淮东和淮西中间。而杭州其实也处于太湖吴语区比较中心的位置,本质就是两浙的中间。所以很难判断,你觉得哪个位置更好些呢?

    [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南京# #杭州# #江苏# #浙江# #长三角# [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

  • 淡定生活

    盐城市的方言可以细分为五类:分别是建盐片、滨阜片、海州片、通泰片、启海话。
    1、江淮官话-洪巢片-淮东小片-建盐方言地区:
    亭湖、建湖、盐都、射阳黄沙港以南和大丰斗龙港以北。

    2、江淮官话-洪巢片-淮东小片-滨阜方言地区:
    滨海、阜宁、响水南部、射阳黄沙港以北。

    3、江淮官话-洪巢片-淮东小片-海州方言地区:
    响水北部。

    4、江淮官话-通泰片:
    大丰斗龙港以南、东台。

    5、汉语-吴语-太湖片-启海话
    在大丰、东台、射阳沿海地方分布,这是100年前海门、启东移民垦荒的结果。

    下图是我绘制是盐城市方言分布图。

    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了解更多盐城人文历史!#盐城头条# #2021开年演讲# #盐城方言#

  • 岁月如梭

    仪征话(Yizheng Dialect),又称仪征方言,仪征土话,属江淮官话,境内基本统一,内部有可辨别差异,仪征话特指市区口音或叫真州口音,仪征市辖域内的扬州口音与南京口音一般不作为仪征话看待。
    仪征因其特殊的历史定位和地理位置,是一个以跨地区移民后代为主的市镇,定义发音按仪征市城中、南门地区发音为准。
    江苏省仪征市是一座有着千年悠久人文历史的地方,以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建真州算起,建州历史逾越2500多年,史有“风物淮南第一州”的盛誉。西周一位太子曰“义阝”,封邑就在此地,为仪征最早的地名。
    仪征话归属:属江淮方言-淮东片-扬镇小片
    仪征地处长江之滨淮河以南,江苏省中南部,在隋大运河开通之后,仪征优越的地理位置凸现出来,仪征成为盐运漕运的最重要节点。两宋时代成为江南与中原物资交流的最大中枢;“仪民多赖四方之食,游手逐末者多”①这是清代外地人对真州城居民的观感,因为这一样一个河港位置,国家盐务重镇,居民与外地人交流的机会自然高出许多,自然交流融合不可避免的,明清后,“扬子四岸”②的粮食食盐从这里经过,清乾-嘉时期外来的四岸居民又显著骤增,“四岸”居民中,尤以徽州诸属的移民以家族式迁入的方式占有较大比重,清末时甚至还有洋人来此经商,因而外来语不知不觉中对本地方言产生巨大影响,“
    可以确定的是宋元以前仪征话不是现在的口音,而如今仪征话(真州片)的形成与各个时期(主要明清两代)的大量商贸、劳务移民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和清中叶《真州竹枝词》里部分涉及到方言的内容对比,确有小部分变化,考虑到时间空间概念,主体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并且对比《隆庆仪征县志》和《道光重修仪征县志》均记录的舆内口音三大片区与今日总体无区别,即有清一代仍有较多移民流入且经太平天国的动荡乱局,尚偏差无多,更多变化和普化现象是由时代的更迭和推广普通话所造成的。
    遂现在的狭义仪征口音基本定型于明清时期。
    ①四方之食:指当时通过仪征进行贸易的物品所产生的价值。
    游手:不务正业、这里指不事农桑
    逐末:从商
    ②扬子四岸: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省
    语言的支点——人口结构
    民国后仪征人口结构延续着明清奠定的民系基础。
    1949年后,59年的”大办工业“从三泰地区迁入一批职工。
    60-65年,年景萧糜,部分农村地区以每年6000人的数字流向安徽谋生。
    66-76年,本县工业经济迅速复苏,原流出人口陆续返回,并流入一批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和工人。
    77-90年,国家的大化纤部属企业相继在境内建设,本地工业企业也有较大发展,外地人口大量迁入,化纤普通话方言岛此时形成,因为化纤当时的人均产值与福利远远高于本地,并伴随着”推普“的国家政策,外来人口所操持的普语是强势者,此阶段仪征话受普语很大冲击。
    90-千年初期,仪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特区沿海及周边苏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人口以小数字流出。
    2010年后至今 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升级,本地市井文明的再次复苏,仪征人口维持不变并开始出现小规模流入,仪征著语又开始走向强势,但一个以自身操持普语交流的现象从内部瓦解的危机慢慢形成,需要引起全体仪征人的注意避免母语文化在这一代的仪征人手里消失。
    主要特点
    无儿化音,无全浊声母,平翘不对立,均归入平舌音。
    日母 分舌尖浊擦的文读[z]和零声母[y]的白读两音,主要为舌尖浊擦音,念零声母的仅出现在[热] [荣]等字中,且文白依旧混读。
    区分[n]、[l],小部分不稳定混乱,尖音、团音有区分,大部分不稳定混乱。
    咸三摄三等,古全浊声母今读全部位清音,塞音、塞擦音的仄不送气;保留古入声调类,都以喉塞收尾,不分阴阳。
    老派无后鼻音(例词均不标示后鼻音以示尊重)如今新派分an、ang。
    匣母保全不足[h]音部分被念[x]。新清唇音[f]不完全替代重唇音,依旧有中古前痕迹,孵小鸡念为[bao]小鸡、辅[pu] 导、杜甫[pu]等。
    总体调值高而短等等,境内大化纤厂范围为普通话方言岛。
    古汉语广韵为四声八调(平上去入各分阴阳),仪征话各区现均为四声五调。普通话严重异化基本语素仅为三声四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