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1

研究生的择校技巧有哪些?

想咨询一下关于研究生的择校技巧有哪些?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6 个回答

  • 给未来的自我拼路

    1.看学校

    985,211,教育部直属,学校排名,这些都是评价一个学校的基本条件。

    2.看地区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各省会,普通地级市。看地区的前提是你是否想好以后在哪里定居。如果想上完学校还是回家乡,或已经有明确的定居地,那就没必要看地区了。

    3.看专业发展

    学校是否有博士点,对于以后有继续读博的同学这一点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4.看导师

    如果你有明确的导师

  • 岁月如酒

     ►专业范围选择

      (1)考研可选择的“本专业”

      某同学本科就读专业为“金融学”,该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该一级学科下有“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10个专业。对于该同学而言,这10个专业均为考研可选择的“本专业”。

      (2)考研可选择的“相近专业”

      某同学本科就读专业为“金融学”,该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与该一级学科平行的一级学科为“理论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之下有“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6个专业。对于该同学而言,这6个专业均为考研可选择的“相近专业”。

      (3)考研可选择的“跨专业”

      不属于本科就读专业所属学科门类的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则为考研可选择的“跨专业”。

      ►硕士类型选择

      (1)类型说明

      中国提供两种类型的硕士学位供考生进行选择: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

      学术型硕士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专业硕士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两种硕士类型均为全国统一考试、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

      (2)应试难度说明

      绝对难度:从初试科目、试卷难度、分数要求三方面进行比较,一般而言专业硕士的绝对难度要低于学术型硕士。

      相对难度:从报名绝对人数、报名录取比例、实际录取分数线、复试差额录取比例四方面进行比较,一般而言专业硕士的相对难度要低于学术型硕士。

      相关阅读:学硕和专硕的差距在哪里?

      ►意向专业选择

      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前面两个步骤,确定自己想考的专业,确定是否跨专业考试。

      ►意向地区选择

      (1)就业原则

      未来打算在哪儿就业,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

      这是读研选择地区的第一原则。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学校较多,同理每年的各学历层次的应届毕业生较多,工作竞争相对激烈。例如,如果在北京读完研究生后,同学们将回到家乡所在省的省会就业,则选择在本省省会读研为更好的选择,既利于人脉积累,也便于利用好地缘优势。

      (2)安家原则

      未来打算在哪儿买房子、组建家庭,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

      这是读研选择地区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未来每位同学都需要组建自己的家庭并照顾父母。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买房压力大,如北京房价动辄2-4万元每平,成家安定下来相对非常困难;而其他的省会城市或中小城市相对轻松。例如,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是特别富裕,原则上不建议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杭州作为安家的城市。

      (3)经济原则

      相比较而言,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读研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固比其他省会城市对于家庭经济状况的要求更高。例如,在北京、上海读研的学费、生活费、其他开销,将远远大于在武汉、成都等其他城市。

      (4)一区、二区选择

      按照地域原则,教育部将不同的省份划分为一区、二区,每年的考研复试分数线也分为一区线和二区线。相比较而言,每年国家二区总分线比国家一区总分线要低10分,单科分数线也更低。随着考研人数的逐年递增和招生的结构性转变,考研的总分线也是年年居高不下,让很多学生与成功失之交臂。有鉴于二区省份对于总分线和单科线的要求更低,更加适合不愿意承担考研风险、基础较弱的学员选择。

      相关阅读:考研一区二区是什么,怎么划分的?

      ►意向硕士点选择

      选哪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看它是不是适合自己,而不是它是不是最好,是不是排名靠前;另外还要看自己能够考上的可能性。如果你基础很好,又能抽出时间来复习,应该考重点学校;反之则是一般的学校。再有报考是否方便也是要考虑的。一般地说,还是就近报考、学习比较好。

      ►自我竞争力分析

      个人的能力,考研目标院校的选择一定要量力而行,要确保有机会考上,如果选择的学校很好,但考取的概率几乎等于零,这就没有意义。这一点与第二点似乎有些冲突,其实并不矛盾,理想的目标院校应该是个人能力与个人抱负的交叉点上。

      ►意向硕士点竞争难度分析

      (1)参照往年的报录比

      硕士点的报名录取比例越高,则难度越低。

      硕士点的总分和单科线越低,则难度越低。

      (2)初试参考书分析

      1.不指定参考书。此类硕士点非常注重学生平时的个人修养,专业课考试难度较高,一般不建议选择。如果一定要报考这类院校专业,可参考同等院校专业所给出的参考书目。

      2.指定参考书。大多数院校都会给出具体的专业参考书目。

      (3)复试差额录取比例

      复试差额录取比例越大,难度越大。

      ►确定目标硕士点

      通过以上步骤,最终确定目标院校和目标硕士点。

      总之,对于考研初期,择校择专业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事情,建议大家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基础和优势,挖掘自身的潜力,多了解院校和专业的信息,大家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考研目的,这样才能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在你的选择上不是雾里看花、盲目攀高枝、也不是自怨自艾,一味求稳,而是综合、全面衡量主、客观因素,做出合理的决定。不求最好,但求适合。


    文章来源:华慧考研网

  • 陈楚涵Royal.Free

    一、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二、选择把握大能承受的学校

    三、选择就业理想区域的学校

    四、优先报考国家教委直属高校

  • 陈....

    首先,题主问的这个问题太大。我给的建议就是题主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要先想想自己的诉求是什么。

    考研的第一步要确定的是目标专业和目标学校。

    首先题主可以想一想要不要跨专业,因为考研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换专业,因为我们本科读的专业很多时候是调剂的,我们并不喜欢本专业,这时候可以通过考研来换专业。

    如果题主不是跨专业考研话,那么择校的时候可以在自己本科的基础上再升一级。比如211院校就考985院校,一本的就考211。而三本的,可以选择一个比较好的一本院校。这样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如果是跨专业考研的话,选的学校还要差一点点。

    总的来说,考研选择的院校应该比自己本科的院校高一个档,但也不能高太多,不然很容易当炮灰。

    选择好学校以后,就可以根本该学校该专业的考试科目,来复习功课了。在复习的时候最好找到一个该学校该专业的师兄或者师姐。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至于怎么找,可以通过贴吧,qq群还有人际关系网络都可以。

    然后就是安安心心的复习功课。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静以修心丶

    择校技巧很简单呀,首先看城市,研究生其实和本科不太一样,因为现在大家普遍都需要一个研究生学历,所以大概率你只要有点上进心的话,本科毕业你还会选择读研究生,所以你本科在哪读的其实不是很重要,因为你未必会在这座城市工作,但研究生就不一样啊,很多人研究生毕业之后都是直接工作的,毕竟每年博士招生也就10多万了,在这种情况下,你研究生的就读城市很有可能就是你以后工作的城市。

    所以城市我觉得是第一选择的要素。比较现实的,其次选定了城市之后,你的选择一下就会缩小很多,毕竟中国研究生层次的学校富裕的城市并不是太多。

    然后你就在基本可以考虑比你学校本科学校层次更高的院校也别太高了,属于伸手能够够一个,但是也别太高了,在这种情况之下选择差不多就出来了。

    选择研究生的学校也好专业也好,我想大家都是有目的的,如果你是为了学术造诣,你打定了要读博士的话,那肯定是以专业为主,基本上就不选择跨专业了,但是我想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就业吧,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是要优先考虑自己能够考得上的学校。

    老实说很多人都陷入一个误区,考研要考一个名校,对不对?当然对呀,考研考名校有很多有利条件,首先是因为。其实很多名校他的研究生数量都是比本科生要多的,比如清华北大他的本科学生只有那么两三千人,但是研究生的数量就多了很多。

    另外拥有硕士点的学校基本上都是不错的学校。

    但是我还是得说啊,如果你是考虑工作的话,只是求一个学历的话,即使优先能够保证自己考上。清华北大这些好学校出来之后成就更大,起点更高谁都知道,问题是你能考得上吗?这些学校的竞争是非常大的,有的时候不妨退一步,当然如果你家庭富裕能够支撑你两次三次多次考研,那当我没说,你当然有犯错的成本,但是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来说,基本上只有一次机会或者两次机会。

    在这种时候你其实没有必要选择竞争很激烈的院校,哪怕他真的很好。

  • 岁月如歌

    择校的基本原则,从两个维度来说,第一个原则是个人规划,就是这个考研的方向跟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你未来是为了学术研究,那就要考虑这个学校的专业度,专业排名和资源丰厚度,如果是为了就业,那就选择一个大城市并且名气很大的学校。

    第二大类就是社会因素,这个决定你能不能,比如本科不是学临床的是报不了临床医学的,它是决定了一些政策的限制,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学校的一个招生情况、考试难度、暴露相关的信息。

     面来给我们介绍择校六步法,这六步分别指的是确定目标专业、确定院校需求、初步筛选学校、学校信息列表、数据分析选择,以及动态评估确定。

    第一步和第二步是两个确定,确定专业和院校需求,这里提出一个院校四梯队的理论,是根据象限的分割法分为四个象限,第一个档次是既是好学校又是好专业,属于强势学科强势学校,然后第二档次是学校和学科有一个强势的,最后一个档次就是两个都比较的一般,建议从这四类里选两类,一类是你的心仪院校,然后这个档次可以选两到三个学校,然后剩下的一个档次里,要留有一些备选,所以现在的目标定高一些是便于你未来应对各种的危机性。接下来是确定院校需求这一部分,可以看地区招生人数、报录比、分数线等等一些考虑得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科评估结果,因为这个是官方的,只有分数线和分数评估结果是官方的。

    接下来第三步和第四步是筛选学校,这里教给大家一个方法:1521法, 1指的是官方网站,就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5是指的学校的官方平台,一些招生简章、招生目录,包括复试名单、报录比、拟录取都在这里,那么这里优先考虑前两个,一个是研究生的官网,一个是研究生的招生信息网,所有学校95%以上的学校都在这里去查找相关的一个信息和数据,2是两个排名网站,一个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然后另一个是评价网,它是精细到每个专业的,最后的1是一群人,找靠谱的学长学姐,最好是直系的学长学姐咨询。

    第五点,是数据的分析选择,这是择校六步法里最重要的一步。不要看最低分,要保证上岸一定尽量地高,平均分是保证了前50%以上的,基本上会稳一点。如果想考一个好的学校,就是要把你的分数定平均分以上的5到10分才是比较稳的。

    最后第六步动态评估确定,这里分为几个环节,现在最好就确定你的学校专业,可以有3到5所的范围,1到2个相近学科,等到明年放暑假之前,确定两、三个学院的,一个相应的专业,要不然来不及复习,最终确定目标是预报名,9月24号之前,一个学校的某个特定学院的某个专业。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动态调整,比如说招生人数骤减没有了,那就得换一个备选的学校,因此要保留一个备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