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古代传送消息的方式有哪些?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古代战场军情怎么传送?八百里加急有多急?
战争形势瞬息万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输掉战争。那么,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战争靠什么传递军情信息?
其实有很多种,夜晚靠火光,白天放浓烟、鸽子、狗,都是重要的手段。而马匹的使用,是最久远,也是最可靠的手段,堪称人与动物的完美结合。
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我们经常能在电视里面看到那些紧急的军情,一般都是由太监禀报给皇上的,说有800里加急的军报传来。这应该就是十分紧要的消息了,所以有时候我们不禁就会想了,军事情况十分紧急战场上往往瞬息万变,消息的传达必须要十分的迅速,而这个800里加急真的可以将消息及时的传达吗?而800里加急又有多快呢?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死命跑,也可以日行千里。古代—尺合现在0.303米,一里合454.2米,八百里加急就是再快,也要两天时间。
在各种驿里服役的人,一般叫做“驿丁”、“驿夫”,或称“驿卒”。从名称来看,他们的身份比较低下。他们在烈日之下,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在倾盆大雨之中,都毫无例外地要身背文书袋,匆匆奔驰在驿路上。他们日常的任务很繁重,除途中奔跑着传递文书外,还要兼管扫洒驿庭等事。
当然,800里加急可不是随便乱用的,如果不是火烧眉毛的军情或者情况的话,是不会轻易动用800里加急。不论是马匹还是驿夫,在送加急军情的时候,都是有严格流程的。每匹马跑完自己的路程是有时间限制的,驿夫不管碰到什么恶劣的情况都会一直骑马不停的疾驰。每到一个驿站就要换马换人,这样可以避免人和马的过度劳累而体力不支倒下。
有人会问:执行八百里加急这样的重要任务,被敌人或强盗半道劫去了怎么办?《唐国史补》曾记载一个负责签发公文的员外郎的官,他处理一从河北发配到岭南的囚犯的文书,本应向河北、岭南两处发文,因夜间疏忽,只发了岭南一地,河北未发。事发之后,这个员外郎遭到了免官的处分。而泄露重大机密者处以绞刑。从这样严厉的法律看,一般强盗不会去动这些重要文件,免得招惹官方的拼命剿杀。而在交战时,应早料到敌方或会打埋伏拦截情报,至少会多途径多人携带文书以防万一。
小小的驿站,大大的内涵。各条官道形成了网格化的管理,而每个驿站,都是网格中的节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形成了中国古代极高效率的信息高速公路。
鸿雁传书,总感觉这个词背后带着异地男女的爱意。古时候,用文字传递爱意的方式,真的是让人很感动,“云中谁寄锦书来”?是带着期待在等着书信啊。
飞鸽传书
古人传递信息主要用以下方法:飞鸽,烽火,快马,暗号,手语,书信,旗帜等。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
1、烽火台
“烽火”是我国古代人们为了传递边塞紧急军情而设置的,古代有烽火连天的描述。据史可考,烽火台使用始于商周,一直延伸到清朝。大家比较熟悉的典故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了,虽然幽王出发点比较好,为了赢得美人褒氏一笑,最后却被赶走了,落下个不好的名声。烽火台里面有专门储存柴薪的空间,白天放狼烟,晚上用火光,针对不同时间采用不同报警形式,由此可见古人的智慧非常强大。而且烽火传递信息是非常快速的,可以让朝廷很快知道战事。
2、信鸽
信鸽传递消息出现的具体时间还没有出现统一的说法。信鸽的用处有很多方面:比如朋友间的书信,亲梅竹马情侣之间的书信,也有关于战事的。
3、驿站
我们在电视剧里经常看到八百里加急文书,就是通过人力蓄力来完成通信的,任何人见到了都得给快马让道。
4、暗号、手语
这个我们在水浒传,三国演义里面经常见到。比如在使用里应外合的计谋时,当事人双方约定一个暗号,用来传递信息。
5、书信
这个方式就不多说了 ,和我们以前的书信通信的情景差不多,但是书信传递主要靠人力。
6、旗帜
用旗帜传递讯息主要用于排兵布阵,让手下的兵丁按照既定方案进行行动。
其实古代应该还有其它方面的传递信息的方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信鸽传递,因为信鸽传递消息不实很保险,有可能回在路上被其他动物抓住,可能饿死在路上。影视剧里最多的出现形式是被人们拿来红烧了。
信鸽。
有飞鸽传书,选择出来优良的信鸽进行培训,让它快速准确的传递信息。驿站快骑也是一种传递信息方式!从第一个出事地点出发,到第二驿站换一匹快马继续传递,一次次到驿站换快马休息,送到终点站为止!
还有一种传递方式就是烽火台传递,有事时烽火台点起火为号,
我最好笑记忆深刻故事,就是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
周王有一个王妃心情不好不高兴,为了引笑王妃点起了烽火台,诸侯看到了马上都来京城。诸侯们以看没什么事生气的都回去了!
有一天真的有事了点亮了烽火台,诸侯们一个也没来!
你喜欢网购吗?今天继续读书分享:
古代怎么送快递
网购已经成为了中国人当下生活中必备的购物方式,那么在古代,他们是怎么送快递的呢?
古代寄送快递,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发展的很不错了,沿途都建有供快递员休息的驿站,不过都是为国家传送一些重要的军事信息。普通百姓就只能用人来传递信息或者带物品。
传递快递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匹,最高时速可达45公里。唐代最有名的是唐代皇帝为了讨杨贵妃开心,快马加鞭从四川运送到北京。不知道累死了多少匹马。
大家熟悉的孔子是大思想家,教育家,年轻时候也做过快递员,不过没有送过快递。
你喜欢网购吗?收到快递最多的是多少个?欢迎留言分享
驿站传书,这是我最印象深刻的。
古时候,交通条件落后,但是为了完成信息的上通下达,古人发明了驿站制度,真实高明。
根据信件的轻重缓急还分加急不加急,这就是完完全全的现在邮政、快递物流,驿站就是以前的招待所,所以,这是一个很全面和完善的制度。
点石成金
2022-10-02800里加急到底有多急?什么情况下才能使用?
我们在看历史剧时,经常看到“600里加急”、“800里加急”的桥段,那么800里加急到底有多急?
在古代,最快的交通方式就是骑马,为了及时把中央命令传达各地,以及及时掌握全国各地的情况,统一的封建王朝往往在各地设立驿站,以供换马换人。
平时公文传送,驿站只是个歇脚的地方,但遇到紧急公文,就会因紧急情况分为“400里加急”、“600里加急”甚至是“800里加急”。
800里加急是最高级别,需要驿站提供最快的马,风驰电挚,片刻不可耽误,驿卒连吃饭喝水都不能停留,跑死马也是常有的事儿,除非遇到边关入侵或造反等军国大事,朝廷一般不会轻易使用。
唐朝在唐玄宗时期有过两次“800里加急”的记载,一次是安禄山造反时,两地距离达3000里,唐玄宗不到6天就知道了,可见800里加急速度之快;
另一次,就是唐玄宗为了博得杨贵妃开心“送荔枝”,著名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描述的就是800里加急的速度之快之急和隐秘。
唐玄宗为杨贵妃动用国家机器,擅用800里加急,最后真的招来“800里加急”,江山倾覆,山河沦丧,不可谓不讽刺。
对此,大家怎么看?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喜欢历史的朋友随手关注,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历史冷知识#
#历史趣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