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不就为了快乐嘛!一个朋友说他是上海交通大学毕业,正宗的名校,芯片工程师。以前是华为海思的,目前只有40岁,不想做了。可见他并不喜欢这份工作,也不快乐。芯片行业工资普遍年薪百万。说起以后的打算,他说自己是从小学琴的,热爱古典音乐,准备重新跨专业考钢琴系研究生,因为他真的酷爱古典音乐,所以决定再为自己努力一次。
我今天看到一个回复,说是音乐学院毕业,结果考不上编制。
这个,也给想学音乐的人提个醒。
音乐学院毕业考编制,是真考不过师大的。
因为培养的侧重点不一样。
音乐学院对音乐专业分得很细。音乐表演专业往往技术一流,然而文化相对较差。音乐学理论较强,实践能力较差。而作曲是技术理论范畴。只有音乐学(音学教育)是培养教师的,还有可能不是师范类。
我在本科毕业时,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考编有点难。
现在,稍微好一点的城市,音乐类考编制,笔试是音乐理论,包括乐理、音乐史、曲式和声等等。而面试,除了讲课,既要你会声乐,又要会钢琴,又要会舞蹈。还得会即兴伴奏,还要会小乐器。(县城简单一点。)
而学音表的我只会小乐器,钢琴弹得还一般,即兴伴奏水得很,别的基本不会……
所以综合素养和音教不能比,考中小学老师太难了。不自己多学点东西,根本就不行。
我还有一个优势,就是理论还行。很多同学,理论也很一般。
所以音乐表演考中小学老师,真得可能考不上。
音乐学(纯理论)笔试没问题,面试更够呛,她可能啥都不会,就会个皮毛。
而作曲呢,笔试大概没问题,一般钢琴弹得不错,就没有然后了。
只有音教有希望。
……
这么看,很惨。
那是因为,这些方向,原本就不是培养教师的。
原本的就业方向应该如下:
1,音表的去乐团、歌舞团等演艺团体。
2,音乐学的应该从事理论研究,去文化局、图书馆等部门。
3,作曲也是去演艺集团从事作曲、编曲。和1搭配起来。
4,音教才是当教师。
然而,现在早不包分配了。
24方向非常吃香,很难考进。
13方向改制,很多人不想进。有的人想进进不去,因为岗位少,毕业的人太多了。
这群人就一窝蜂都去考编制。考不上的就去干教培。
得亏现在到处都是琴行和艺术培训中心,所以大家都有饭吃。管你学的啥,找不到正式工作,代课就是了。
表演也有,到处也都是商演。
就是疫情来了,就尴尬了。
反而师大,一开始就是培养教师的,考中编制的人反而多。
这就是音乐学院毕业生空有才华,考不上编制的原因。
我有很多同学,演奏水平很高,最后也只是在琴行代课,默默无闻。
而我因为文化课比较好,考上了研究生,反而成为了大学老师。
上次同学群聊,他们估计意难平吧。我想想,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挺不公平的。之所以感同身受,自然是专业一塌糊涂唱歌都走调的同学,博士都毕业了都硕导了。暗戳戳嫉妒。
现在就是这样,文化课好,会写文章,比你演奏水平高,更占优势。
研究生不好找工作?哪里听来的谬论?我看你这个研究生是白读?还是花钱买来的?一个学士学位你懵懂一点能理解,一个硕士学位问这种傻问题,这是你老师还有学校的耻辱知道吗。送你一句话,你适合去做乞丐。
同样是学乐器的,为什么收入差这么大?认识两个学乐器的朋友,都是女性,年纪相仿,月收入却差了10倍不止,让人难以置信!
小薇学得钢琴,清菡学得古筝,两人都是从知名音乐学院毕业的优等生。可是毕业几年后,两人现在的处境天差地别。
在学校学习期间,两人都拿过大奖:
小薇参加过一场国外(二毛)举行的国际青年钢琴比赛,获得了第二名,拿过一个奖杯,据说含金量并不高。
清菡参加了国家级古筝比赛,获得青年组的第3名,听说含金量比较高。
毕业后,小薇进了市里的交响乐团,而清菡因为没有关系进了一家民办培训学校。闲暇时间,两人都私下里收些学生赚外快。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清菡所在的培训学校倒闭了,她也失业在家,仅靠教小孩子弹古筝维持生计。
一节课60元,学生越来越少,按她自己的话说,快要连自己都养不活了,现在一门心思想钓个金龟婿赶紧把自己嫁出去。
小薇的处境就不同了,除了有份旱涝保收的工资,周末教学生弹钢琴要价700元一节课,还有家长要加价往她家里送,现在连谈情说爱的时间都没有。
“国风”虽然逐渐兴起,民乐却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近两年来,受疫情影响,民乐从业者的演出愈发减少,收入就更谈不上了。
在抖音平台上,看到许多民乐演奏者,就连中央民族乐团的老师都在网上直播,这会不会成为未来民乐发展的一种趋势呢?
#打开眼界##百位国家级民乐艺术家抖音开播#
国际高中/本科规划师
2022-12-01做一位钢琴老师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