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儿科研究生好找工作吗?,儿科研究生好找工作吗,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研究生好找工作吗,社会工作研究生好找工作吗,公共卫生研究生好找工作吗,力学研究生好找工作吗,生物研究生好找工作吗,新生儿科研究生毕业好找工作吗,普通二本研究生好找工作吗,30岁研究生毕业好找工作吗,双非计算机研究生好找工作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据我所接触,儿科医生是辞职最多的,这跟医疗环境很大关系,病人难配合,家属挑剔,上班时间长,上班工作量大,报酬少,希望以后大家小孩都有医生看病?所以儿科研究生比其他科好找工作多了
#上海爆料# #上海头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拟聘人员公示,我的天呐,简直颠覆我的认知!
上海市果然是国际大都市,随便一所三甲医院护理岗位都是硕士研究生,这是什么节奏啊?
不是说三甲医院最低是医学博士么?不是说进上海市三甲医院最低是985/211或排名靠前医科大学的医学博士么?
看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21年聘用人员名单时,人们禁不住产生疑惑和不解[what][what][what]
此次共聘用10人,男生3人,女生7人,无论公务员,还是事业编,男生就是考不过女生,咋回事呢?!
博士只有1人(复旦),硕士9人;难道医学博士看不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么?医师岗位8人,医技岗位1人,护理1人,就连护理岗位都是硕士研究生,这个有点高啊!
8名医师分别来自上海交通大学5人、复旦大学1人、中国医科大学1人、宁夏医科大学1人,上交和复旦医学没得说,中医大和宁医大医学专业在全国排名一般,没有明显优势。
医技岗位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岗位来自南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足以,这两所院校也没得说。
根据网友分享统计,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平均工资为8817元/月,其中37%的工资收入位于区间6000-8000元/月,25%的工资收入位于区间8000-10000元/月,年终奖平均14437元。这样的收入结构,加上是儿科,你觉着医学博士会待见么?
备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世界健康基金会合作共建的一所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2017年1月,经国家卫计委审批同意,成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建设主体单位之一。
学儿科得需要多大的勇气?!
相比其他科室而言,一般省级三甲医院要的都是博士,儿科会放到硕士,找工作相对轻松
【广州医科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
2021年4月7日,广州医科大学发布《2020届广州医科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报告显示,学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2.17%。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2.02%(其中博士毕业生就业率100.00%、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1.36%),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2.23%。
第一,从就业率分布来看,20届毕业研究生分布在35个专业,就业率在90.00%以上的专业有 22个;其中儿科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和眼科学等11个专业的毕业研究生就业率达到了100.00%。20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14个学院,有13个学院的就业率均处于 90.00%以上,其中就业率较高的学院是第二临床学院(95.97%),公共卫生学院(95.00%),第五临床学院(93.02%),就业率较低的学院是南山学院(90.91%) 金域检验学院(90.60%),卫生管理学院(87.04%)。
第二,从就业地区分布来看,20届毕业生主要选择在广东省内就业(88.73%),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省外就业人数较多的地区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北省等。其 中广东省内就业毕业生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地区,流向的城市以广州市为主,深圳市、佛山市、东莞市次之。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均以省内就业为主,其中博士毕业生、硕士毕业生、本科毕业生省内就业占比分别为92.59%、87.03%、89.56%。
第三,从就业行业分布来看,20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卫生和社会工作”(72.08%),“教育”(8.7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5.25%)、“制造业”(3.57%)次之;博士毕业生行业流向主要是“卫生和社会工作”(85.19%)、 “教育”(9.26%)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70%);硕士毕业生去向较为 集中,超八成毕业生就业行业集中在“卫生和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生去向相对多元,60.97%的本科毕业生就业于“卫生和社会工作”领域,部分本科毕业生就业于“教育”、“制造业”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领域。
第四,从就业职业分布来看,20届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为 59.97%;其次为“科学研究人员”(9.10%)。博士毕业生职业主要分布在“卫生专业技术员”(46.30%)和“科学研究人员”(46.30%);硕士毕业生就业职业较为集中,超八成毕业生从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相较于毕业研究生,本科毕业生职业分类较为多元,主要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4.84%),其次为“科学研究人员”(7.35%)和“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6.29%)。
第五,从就业单位分布来看,20届毕业生主要流向单位类型为医疗卫生单位,占比达到 66.06%;其次为民营企业(14.00%)。就业单位规模主要集中在1000人以上(占比为 57.72%),其次是501-1000人(14.43%)。毕业生流向主要医疗卫生单位为毕业生流向主要医疗卫生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博士毕业生主要流向医疗卫生单位(85.19%)和高等教育单位(9.26%)就业,硕士毕业生单位流向为“医疗卫生单位”(82.14%)、“民营企业”(6.39%)和“国有企业(2.63%);本科毕业生单位流向以医疗卫生单位和民营企业为主,占比分别 54.69%、19.69%。
第六,从国内升学来看,20 届毕业生中,有786名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为国内升学深造,升学率为32.23%。其中本科毕业生中共有731人选择国内升学深造,升学率为42.08%;硕士毕业生中,共有55人选择国内升学深造,升学率为8.49%。有34.61%的毕业生流向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升学质量较高。主要升学到广州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
第七,从毕业薪酬来看,2020届和2019届毕业生薪酬均未公布,官网只发布2018年毕业生薪酬水平。 2018 届毕业研究生税前月均收入为 7990.56 元;月薪区间主要集中在 7501- 10000 元(32.03%),其次为 4501-6000 元(25.49%)和 6001-7500 元(22.22%)。2018 届本科毕业生税前月均收入为 4912.01 元;月薪区间主要集中在 4501-6000 (45.52%),其次为3001-4500 元(24.14%)。
[what]儿科学:医生稀缺,现实却很骨感,儿科学的地位也正在发生变化!
儿童就医难,有人质疑:医院为什么不多派医生出诊?事情是医院根本派不出那么多儿科医生,现状是医务人员超负荷运转。
比如北京某三甲医院儿科,就曾出现过在冬天高峰期已年届79岁高龄的老主任回院出夜班急诊的情况。
1、专业介绍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近年来一些院校纷纷新开设(或恢复重开)儿科学专业方向,或者称临床医学(儿科学方向),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首先就是因为当前我国儿科医生太紧缺。对这一点,相信许多人都有自己的亲身感受,在大医院的儿科门急诊,尤其是在儿童医院,一般都要等候数小时以上才能就诊,甚至出现排号人群犹如春运火车站般的情景。
2、儿科医生为何奇缺?因为儿科的现实很“骨感”正因儿科的就业情况如此,当前临床医学的学生在分二级学科时不愿意选儿科,毕业不愿意做儿科医生,是一个普遍情况。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在广东省首开临床医学专业妇幼方向,2013年该专业首批招收的50名学生毕业,其中30人选择读研,在其余20名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中,仅有1人选择做儿科医生,其余19人均选择在妇产科就业。该校教务处处长曾志嵘介绍。“就这一个,也是我们动员的结果,安排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做住院医师。
“活儿累、钱少、纠纷多、地位低、转行多”,这是儿科的真实写照,不过也不要就被吓倒,后面我们还将阐述另一面。“活儿累、钱少、纠纷多、地位低、转行多”,这是儿科医生常见的吐槽。
首先,由于儿科医生的紧缺,越发导致了儿科医生的负荷重、活儿累,一项针对国内多家儿童医院工作强度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儿科医生的人均日门急诊量可达每个医生50~60个孩子,在高峰时间可达100个以上。而且不少四五线城市甚至比一二线城市更为紧缺。
“做医生难,做儿科医生更难。就连四五十岁的主任医师也是经常值夜班。如果我能重新选择,肯定不会选儿科。”昆明某医院已经有27年工作经验的王医生说。因为超负荷的工作,不少儿科医生都得了慢性疲劳症,有的儿科医生、护士挺着7个月的大肚子还照样来值班。
而和累比起来,儿科医生所要承担的风险和压力更大。儿科也被称为“哑科”。患儿常常表达不清楚自己哪儿不舒服,半数以上的患儿甚至还不会说话,医生诊断非常困难,此外儿童具有生病急、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因此,要求儿科大夫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新生儿、早产儿的病情变化比较快,而且孩子不会表达。医生的诊断和用药都要十分小心和谨慎,有时家长着急孩子的病情没有快速好转,一下就急得发怒。”昆明市儿童医院医务部主任潘晓洁说。王医生也曾亲历过类似的事情。“有家长直接拿盐水瓶砸在护士脸上。我们的医生护士经常遭到家长的打骂、侮辱,有时候让人觉得这个职业怎么这么没尊严。”儿科是医患纠纷高发的科室,
因此,如果你在觉得小孩比较可爱,想要当儿科医生和孩子打交道的时候,要同时想到儿科医生更多是要和焦急得家长打交道。作为儿科医生,更要注意与心急火燎得儿童家长沟通得技巧。
[握手]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您就点赞收藏加关注[来看我],更多精彩等着您!
好找,就怕干不长久。
据卫生年鉴数据,儿科医生十年来人数都在下降,缺口非常大。儿科专业的本科生进市级三甲医院比较容易,研究生就更抢手了。但如果是中医儿科研究生,出路就要窄得多,基本上西医医院不会接受,只能去中医医院,也能在市级三甲中医医院找到一席之地。
太好找工作了,只要愿意做,大把医院缺儿科医生的,但首先自己技术要过关。
儿科医生是非常紧缺的专业,但想带指标进公立医院会有难度,除非选择某些二三线城市的规模不大的医院,他们为了吸引人才仍然有事业编引进政策,但一年年在迅速减少了。
想要留在一线城市,民营的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都会有很好的人才引进政策。
黑白
2022-11-18机会不少,但找一家好单位也不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