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你身边的博士都在干什么?哪些人适合读博士?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谢谢邀请!
本人身边的一个博士,在进行图纸设计。但是怎么教也学不会,也许是个别现象。可能是基础比较差,在学院里面没有好好学习,慢慢实践锻炼就会提高技术的。
令人吃惊的是,这孩子耍小聪明,进行拉帮结派玩人际关系,被老板发现劝退开除了。
感谢邀请。因为我本人在高校,我身边的博士大部分都是老师。但是我可以谈谈我的同学里的博士都在做什么。
我本科理科,就业难,一个班30个人,二十七八个都在考研,而且也确实有二十多个人都考上了,后来这波人当中,又有一批人考了博士。正常就业的这几个,不管是在哪个部门,基本都是从事科研工作。
我舍友甲博士毕业,在国家环保部下的事业单位工作,工资万元以上,在北京有编有户有房有车,可以说非常不错了,那是因为他付出的多,博士发表核心期刊文章十几篇,博士绝不是混出来的,真才实干,目前经常出差,天南海北的去,国外国内经常跑,累并快乐着。
另外两个同学都是山大研究生,清华博士,可称呼乙博士和丙博士。乙博士目前一个在清华做博士后,还没流动出来,估计是要进高校做老师的,丙博士去了武汉在某个研究院搞科研工作了。
海大丁博士和戊博士,丁科研做的好,智商高,已经进了南极科考队,是我们整个班上的骄傲,前几天科考队撞船,还害得我们都在班级群里瞎担心了一场,好在没事。不过自打进了科考队,估计手机是不是没收了,没再跟我们互动过。而戊博士已经延迟毕业两年,目前出来没,也没好意思再问了。
同济大学戌博士,由于是工作后又读博,目前还在读博中,各种绞尽脑汁,各种郁郁寡欢,过得有点艰辛。
我们班上博士要么进事业单位要么进高校要么进科研机构,总体来说,从事的都是科研工作,只要博士出来了,工作基本都不错,在班上混的算有头有脸的,博士不是白读的。而我身边的博士老师,我觉得混的也不错,很多年纪轻轻都评上了副教授教授,也算是年轻有为了。博士不仅代表一种学历,更是努力的见证,读博出来还是非常值得的。
XiEXiEyAoQing我所了解的博士都干着和本科,研究生一样的工作,很平常,只是给了一个副高的身份而异。有的政府工务员博士,干着及其平常的工作,一个沒有学历的复员军人也不过如此吧!还有一个博士二,人家是真是搞科研的那种学得是高科技研究,这不还沒毕业,就被部队科研机构定招了。祝朋友身体健康!
这个人真是病得不轻,不知道他是如何成为教授的?
近日,在加拿大做焊工的原南开大学教授,领到失业救济金后,面对着媒体采访时,自我催眠说身边好多博士在端盘子。
他继续说:国内环境让人烦躁,在这里能让你安心下来,这就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心灵的平静。
谢邀。我是在基层工作,身边几乎没有博士,但是以前的学生有不少是博士了。读书到博士这程度,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工作的,像网上流传的“某大学博士回乡养猪”这样的新闻是非常少的。至于哪些人适合读博士,我想首先要喜欢读书,热爱学习;还要够聪明,有学习的能力;最后还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希望能帮到你!
邻居有个博士,去年去国外交流,家里条件好,只要读好书就可以了。
北大天才许晨阳:弃美归国6年后却再次赴美,留下的话引人思考
作为一个在知识领域上工作的人,就一定要不断地探寻新事物,将自己生活的环境进行转变,刺激大脑对外界事物有敏感的认知,在科研的道路上才会有新的收获。如果一直生活在固定的环境,很有可能会形成思维固定化,难以有新的突破。
一、天才许晨阳的学习之路
许晨阳被称之为是北大天才,他在学术领域上所表现出的能力是值得让人称赞的。许晨阳之前也有过去国外学习的经历,后来回到国内为国家科研做贡献,然而六年后又再次选择去美国深造。很多人对此都感到非常疑惑,为什么已经选择回国工作,却又要出国呢?他留下的话引人思考。
许晨阳从小就热爱数学,每天大多数的时间都沉迷于数学计算,每当有数学竞赛,他都会踊跃参加,并且每每都能够获得很好的名次,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身边很多人对他都刮目相看。
在许晨阳17岁的时候,四川数学代表队非常看重他的才华,邀请他加入,入队之后,他参加了一次数学冬令营比赛,再度展现了自己的能力,荣获第一名。第二年,许晨阳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国家数学集训队,同时在北大进行学习。
最让人震惊的就是,他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完成大学所有学科的学习,比正常大学生早一年毕业。大学毕业后的许晨阳并没有选择参加工作,而是决定留在母校读研。研究生毕业之后,许晨阳觉得自己的见识还是不够充足,先后去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研读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许晨阳在国外工作了一年,2012年许晨阳选择回到国内发展,并且在母校担任数学教授,并于第二年,荣升成为国际数学中心的教授。许晨阳每天的工作就是与其他研究生或者博士进行数学方面的研究,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上发光发亮。在许晨阳看来,想要真正成为一名科学家,前提就是在研究上保持高度专注和长久的坚持。
如果一个人在进行一项研究时,总是转换科研方向,他最终很有可能会一无所获。要知道一个人最难得的品质就是不忘初心。许晨阳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在国内工作的这几年,他一直始终如一的研究代数几何,并且发表过多篇论文,这些论文对于推动我国数学的研究有着重大作用。
二、许晨阳的三句话
原本大众以为他会继续留在留校任教,可让人感到震惊的是,许晨阳再次决定出国深造。网友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发出自己的质疑,为什么要去其他国家进行科研研究?
针对网友的不解,许晨阳只在社交平台发表了三句话,第一句话就是:国内的学术界并不看重一个学者对于科研的贡献,只看重学者的资历。许晨阳推动了我国在代数几何上的重要发展,但是每当他想要申请科研资金时,上级总会以资历和年龄不够的理由而拒绝,这让许晨阳感到非常无奈。
在2012年许晨阳决定回国发展时,有媒体采访他说,为什么在国外学习几年之后还会选择回国内继续做研究呢?许晨阳的回答就是:想要为国家做贡献,而且国内对科研的支持力度很大。
经过几年的研究,许晨阳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国内只是针对资历较深的科学家投入力度比较大,对于比较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还是有很多的限制,这就让许晨阳的学术研究难以继续向前发展。
第二句话则是,国内的学风远远不如外国。如果想要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就需要用心去研究和探索新事物,而不是因为金钱的诱惑,忘记最开始走研究道路的初心。第三句话则是国内造假情况太严重。许晨阳发表在网上的科研论文,被很多人拿去盗用,与其他学者的论文结合为一篇,这种不重视别人努力成果的行为让许晨阳感到非常愤怒。
许晨阳在回国的时候,希望能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国家科研做出贡献,然而经过六年的发展,他发现国内学术界风气并不好,而自己又无法改变。深思熟虑之后,许晨阳决定去国外进行研究。去国外发展的许晨阳也没有怠慢自己的科研成果,一直专心于代数几何方面的研究,于2021年获得科尔代数学奖。
如果想要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就,就要不忘初心不惧困难地走下去,而不是每当遇到挫折就选择放弃。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对学术界进行合理的整改,不然会让很多年轻科研者寒了心。
我身边的博士可以分成三波。
第一波,上学的时候就决心做科研,然后上研究生,读博。这些人通常在研究生期间考托福或雅思,然后出国读博士。读完博士,博后,回到国内高校或者研究所接着搞科研。这些是科研圈比较正规的一批人。
第二波,开始没想着读博,后面导师要求读博(或者被忽悠),或者自己工作了,觉着自己学历不够,返回学校读博。这些人,有些是在国内的不那么知名的高校任教,有些到了企业。在企业里混得好的,也已经主任工程师或总工这样。混得不好的,就是平常的工程师,这个也要看所在企业状态。
第三波,那些读着读着迷失自己的,有些没有正常毕业,转成硕士离开的。也有的始终坚持,但终归没有毕业的。
哪些人适合读博呢?
一是在学校没有工作过的同学。这样直接读下来,年龄不大,也没有婚姻家庭的压力。缺点是没有多少实际社会经验,容易不接地气。
二是工作过,自己觉得工作没意思。同时自己的经济基础很不错,读博不赚钱家庭也不影响的。
当然了,这些人都需要喜欢搞科研才行,不然经受不住读博士的苦。
我身边的博士大多都是本科毕业后没有考上公务员 ,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好硬着头皮去读研、读博。
博士刚毕业,有些人适合读博士,有不少人虽考上博士,但却不适合做科研,这样的人就不适合读博!!!
我身边有几个博士,他们目前都在搞各自方向的课题。能读到博士真的要耗费很大心力,不过还好,他们基本没有秃!
淡定自若
2022-11-30博士只是一门技术的专家(有的还是理论型的)!跟社会上一个行业的老师傅差不多,说的那么高大上干嘛?解决问题没有那么神奇的三头六臂的法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