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7

想要跨专业考研清北,我需要做哪些准备?

想咨询一下关于想要跨专业考研清北,我需要做哪些准备?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5 个回答

  • 岁月如梦

    24岁本科毕业 我还想 继续读研究生 ? 多读书 肯定是没错的 ?如果可以 以后想拿着我的硕士文凭跨专业再考个研 虽然我的求学之路坎坷了点 资质平庸 考不上什么清北复交 但是我会尽全力去接受教育 接受知识 。 十二年教育 我收获的不止是一纸文凭 更是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在自己的平台上尽最大努力就成!

  • 教育

    实际情况是
    假如复试的时候,双非调剂生考了390,985的调剂生考了350,肯定会要985的学生!!!
    而且很多985高校,是有不成文的规定,即使一志愿都上线的情况下,优先考虑的还是211的学生。

    就是这样,你以为呢。二区的211调剂,明确要求,985。
    调剂生其实可以选择的空间不大,本身调剂名额就非常少,好学校为了照顾第一志愿也基本只靠分数来排名。想读博的人可能会不惜去个双非,我就见过清北去山东财经的。
    211学校会压缩一志愿考生,迎接考985失利的本科是211的学生。
    我想知道本科985,研究生会去双非或四非大学吗?
    这成绩和这狂傲不搭。
    说的是实话,南开的去长春大学读研自降身份。
    是降身份,但他这个态度,哪都不会要他。
    怎么觉得讨论跑偏了呢?是这个学生想往长春大学调剂,按规则调剂不进来,这是很正常的情况。但最后说了那么伤人的话。

    南开没落了,哈哈,在上海南开排后985的。
    南开比起当年的“清北复开”是没落了些,但用排得出结论是错误的。如上财在北京就排在央财、贸大后面,难道就认定上财没落了吗?
    看看北京,北京的孩子除了北京的大学,首选南开。南开在北方,录取线比中山,厦大,川大都要高,比上海的华东师范要高,比上海的华东政法高的多,华东政法在北方文科录取都是一千名以后,南开在200到300多名。南方的孩子上南开的也很多。
    华东政法跟南开没可比性!现在的华东政法,在上海的分都不高(只有一个卓越班高点),处境尴尬!北京选南开,天大很正常,地理位置。
    其他学校又怎么样?看看华五里面几个,捞取大量经费,却培养众多精致利己主义者,甚至不少对社会有极大负面作用的人,而论贡献毫无建树。
    南开的化学、数学、经济和历史,还是挺厉害的!
    别说南开大学,就是我一个二本生都得考虑一下去不去长春大学。
    说实话,南开去长春,不如直接就业,长春研究生就业未必有南开本科就业好。

    这学生本身有问题。南开本科,发过论文,长春大学这样的学校问都不应该问。
    双985还是来我南理工吧,何必受长春大学的气[看][看][看]。
    不管去不去,这个狂傲态度,估计许多学校都不会要这样的学生。
    本科是南开,要么再战同等学校,要么就业,确实没必要读长春大学。
    说真的,如果我儿子能上南开读本科,考研基本上不会去比本科差的学校。
    这个当然不去啊,我也南开本科,当时跨专业考研没考上,调剂到中国石油大学我也没去直接工作啦。

    你们觉得呢?欢迎评论点赞评论点赞加关注下方留言讨论。#分享新生活# #中山头条# #媒体人周刊#

  • 淡定从容

    咨询新东方考研

  • 教育

    #考研究生是不是很难#
    我分享自己学生的一个考研经历。
    他本科双非,一战北大,数学几乎满分,初试417分,复试被刷,二战北大,边兼职边考研,成功上岸。本篇回答,会告诉大家,考研到底需要我们付出多少。

    考研的成功,也同样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能成功做到其中两方面,那大部分学生考研都能成功上岸。

    天时:合理选择院校专业

    地利:学习环境适宜

    人和:自我管理能力强、复习方法正确、备考心态过硬、家庭支持、研友与前辈

    一、天时:合理选择院校专业
    1、正确选择院校与专业有多重要?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在考研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见过名校985本科学生为了清北某院鏖战四年五年,但还是饮恨考场,浪费了年华;见过普通二本曲线救国一年考上985211,毕业之后在职场混得风生水起;见过求稳考本校的双非学霸,错过了去985211深造的机会;见过复习了大半年专业课,到了8月突然觉得院校难度太大,突然换学校;还见过辛苦跨专业考上心中的院校之后,发现该专业的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懊悔不已。

    以上种种结果都归因于最初院校与专业的选择。如果你高估了自身实力,抱着非上某所名校不可的决心,那很可能浪费光阴;但如果你过于保守,低估了自己的实力,也会错过提升人生平台的机会;对于跨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没有正确了解所跨专业的实际情况,一股脑的投入,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总之,正确选择学校和专业绝对是考研里的头等大事,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2、正确选院校的6个要素、选专业的3个原则

    考研择校,主要根据以下6个要素进行:学校地理位置、学校平台(是否为985/211)、将来是否要读博、你自身的实力与潜力、学校考研的难度。

    选择专业,主要从以下3个原则分析:一看该专业平均薪酬待遇、二看个人兴趣爱好、三是学校的平台比专业更重要。

    3、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想通过考研得到什么

    你是想到更好的平台从而找到更好工作?还是想继续深造读博?还是想跨专业去学习某专业的知识?还是随大流、自己都还不清楚为啥考研? 还是有名校情结,想弥补本科劣势,非名校不上?

    总之,你在考研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想得到什么,这是你考研的动力来源,也是择校的方向性问题。

    4、防止择校黑天鹅:最好要有Plan B

    因为选择院校的关键是自身实力的评估,但这是个动态过程,在备考的初期,大部分人对自己的实力与潜力都不能正确评估,所以在备考初期的择校,建议选择2个目标,难度上要一高一低,比如一个一个985,一个末流211,但专业课要一样。

    先以“高”院校作为目标去努力准备,这样你复习到暑期左右,要是觉得自己复习的不好,或者“高”目标院校突然出现了一些黑天鹅,比如换专业课、缩减招生名额等,就降低目标,选择考“低”院校。

    5、双非以985、211为目标是否合理?

    考研里双非是主力,并都希望能考上985、211,给自己带来更好的平台。那双非以985、211是否合理?我一直强调,考研和高考不同的是,考研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考验的是你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如果你有不错的自我管理能力,我觉得以985、211为目标是很合理的。#考研# #我要上微头条#

  • 董沫然

    一是要准备足够的分数

    二是要准备想考的导师

    三是要准备专业的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