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我孩子今年马上高考了,请问每个学校都有个专业级差分的概念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录取专业时取消了专业级差,现在保留专业级差的学校应该不多了。
具体的可以看一看自己感兴趣的高校的招生章程。
不要考虑这些,这一段照顾好学生。高考以后再说。
高考填报志愿10大误区(下)
近年来,各种关于报考的概念不断出现,大部分家长对于志愿填报还处于传统理念:填报专业可只盯热门,认为平行志愿就没有风险。以下是填报志愿时最常出现的十大误区,赶快看起来。
6不服从专业调剂
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可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
当考生在报考某院校时分数不占优势(达到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填写“不服从专业调剂”就意味着学校将会作退档处理。
每年高招录取过程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专业志愿没有拉开梯度,或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落榜。
对待是否服从所报院校的专业调剂,考生要统筹考虑。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的准备,甚至有可能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但若不服从专业调剂,则有可能失去了进入这个学校的机会。
7平行志愿没有风险
平行志愿虽然在一定层面上减少风险,但不代表不存在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被退档的风险
被退档的理由大致有:目标太高,且不服从调剂;考生身体条件不符合所填报的专业要求;单科成绩过低,不满足专业对部分单科的要求。
2、定位不准确的风险
一种情况是院校定位太高,院校志愿投档分均高于自己的高考分,导致无法被投档;还有一种情况,院校定位过低,失去了冲更好院校的机会。
3、院校志愿之间没有梯度的风险
院校志愿梯度要根据高考分数和志愿个数来决定,不能过小,过小会导致没有梯度,造成志愿浪费;也不能过大,过大容易浪费考生的分数,除非在这个区间没有考生适合报考的院校。
8选择专业时不考虑兴趣和特长
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
在选择高考志愿时,父母固然要考虑到孩子将来的职业规划,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他的自身特性。
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为将来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这才是最佳选择。
9填报志愿是家长的事
把志愿决定权还给孩子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读书。
这种愿望会在孩子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充分表露。
有些父母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压力。
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考入什么样的学校,上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
如果父母代为选择的专业孩子不喜欢,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将来上大学就会造成一个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父母关心孩子的未来发展,并对志愿填报十分重视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毕竟阅历丰富,有社会经验,把该说的话都说到了,也完全应该。但是应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
10按照往年录取分数来填报
高校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
“老师,今年xx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多少啊?”“我这个分数,能上xx学校吗?”在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期间,分数是考生和家长们咨询我们最多的题目。
家长会把分数误当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数“对号入座”。
实际上,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前谁都无法准确知道。
另外,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有的还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
可是目前大多家长还是采用"简单分数法、两线差分法",跟随分数变化大,准确性根本不够!
新高考改革形势下,高考猛于虎,不仅全力比分数,填报志愿更是关键一环,不容忽视!
是的,每个学校都有
志愿填报的专业名词解释
一,录取批次
录取批次是省招生主管部门为高效开展录取工作和优先照顾重点院校的录取,划分时间段分期分批地录取。一般分为:提前批次;本科一批次;本科二批次;本科三批次;专科批次。
提前批次,是军事院校、公安院校、艺术和体育类等院校录取批次;本科一批次,是重点大学录取批次;本科二批次,是一般普通院校录取批次;本科三批次,是独立学院、民办院校录取批次。
目前,许多省份把三本划归或合并到二批次录取,有些省份一本二本批次也已合并。考生前一个批次录取不了的,可以参加后一个批次录取,但后一批次的考生不能跨界进入前一个批次的录取。
二,线差
线差分可分为考生线差分、高校录取线差分。
考生线差分=考生的高考总分-省控分数线
如李同学高考成绩500分,所在省份二本分数线为485分,那么该生线差分就是15分。
院校录取线差分=投档分数线-省控分数线
如X大学录取投档线为505分,某省二本省控线为485分,那么该校录取线差分为20分。
线差的作用主要用于对不同年度的录取分数进行分析和比较,因为很多院校在不同年度的录取分经常会发生很大变化,但录取线差波动一般不会太大。
三,专业级差
专业级差就是院校在安排考生录取专业时,按照《招生章程》公布的一个或几个分数值确定考生所录取的专业,这个分数值叫专业级差。
如,当年某高校在当年招生章程中规定:设置专业分数级差,前四个专业志愿及调剂志愿依次为5、3、1、1分,即当考生第一志愿专业不能录取时,将该考生高考分数减去5分,看是否满足第二志愿专业录取条件,如果第二志愿专业还不能录取,那么,再将该考生高考分数减去3分,看是否符合第三专业录取条件,依次类推直到最后一个志愿专业。
这个不一定,每个学校都有,有的学校会有,有的学校没有这个,得看相应学校的招生简章。专业级分差就是说你报的这个学校第二个专业与第一个专业之间可能会减掉相应分数投档,具体的分数跟学校有关。举个例子,比如你考了560,这个学校第一个专业没被,第二个专业可能就558给你投档,如果这个也不够分数,第三个可能就有556这样子。
高考志愿填报10大误区(下)
近年来,各种关于报考的概念不断出现,大部分家长对于志愿填报还处于传统理念:填报专业可只盯热门,认为平行志愿就没有风险。以下是填报志愿时最常出现的十大误区,赶快看起来,填报时千万要避开!
5只凭名称来选择
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似,实则存在很大的差异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的另外一个误区是,喜欢凭着专业名称来选择专业,而对专业内容一概不知。实际上,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似,但实则存在很大的差异。
6不服从专业调剂
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可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
当考生在报考某院校时分数不占优势(达到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填写“不服从专业调剂”就意味着学校将会作退档处理。
每年高招录取过程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专业志愿没有拉开梯度,或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落榜。
对待是否服从所报院校的专业调剂,考生要统筹考虑。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的准备,甚至有可能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但若不服从专业调剂,则有可能失去了进入这个学校的机会。
7平行志愿没有风险
平行志愿虽然在一定层面上减少风险,但不代表不存在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被退档的风险
被退档的理由大致有:目标太高,且不服从调剂;考生身体条件不符合所填报的专业要求;单科成绩过低,不满足专业对部分单科的要求。
2、定位不准确的风险
一种情况是院校定位太高,院校志愿投档分均高于自己的高考分,导致无法被投档;还有一种情况,院校定位过低,失去了冲更好院校的机会。
3、院校志愿之间没有梯度的风险
院校志愿梯度要根据高考分数和志愿个数来决定,不能过小,过小会导致没有梯度,造成志愿浪费;也不能过大,过大容易浪费考生的分数,除非在这个区间没有考生适合报考的院校。
8选择专业时不考虑兴趣和特长
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
在选择高考志愿时,父母固然要考虑到孩子将来的职业规划,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他的自身特性。
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为将来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这才是最佳选择。
9填报志愿是家长的事
把志愿决定权还给孩子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读书。
这种愿望会在孩子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充分表露。
有些父母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压力。
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考入什么样的学校,上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
如果父母代为选择的专业孩子不喜欢,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将来上大学就会造成一个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父母关心孩子的未来发展,并对志愿填报十分重视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毕竟阅历丰富,有社会经验,把该说的话都说到了,也完全应该。但是应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
10按照往年录取分数来填报
高校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
“老师,今年xx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多少啊?”“我这个分数,能上xx学校吗?”在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期间,分数是考生和家长们咨询我们最多的题目。
家长会把分数误当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数“对号入座”。
实际上,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前谁都无法准确知道。
另外,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有的还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
可是目前大多家长还是采用"简单分数法、两线差分法",跟随分数变化大,准确性根本不够!
新高考改革形势下,高考猛于虎,不仅全力比分数,填报志愿更是关键一环,不容忽视!
专业级差分是高考志愿填报的隐形雷区。
我们先来看看案例。比如小明高考分数609分,报考上海财经大学,所填专业分别是金融,会计,财务管理,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最低投档线是580分,小明分数高于上海财经大学的最低投档线,被投档到上海财经大学。
高于最低投档线20多分,大家是不是觉得小明肯定会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呢,实际上小明落榜了。为什么呢。原来,在匹配专业的时候,小明的第一专业志愿金融录取分是610分,小明不会被第一专业录取。这时候根据上海财经大学招生章程规定,专业之间设置专业级差,专业级差分为33111。当小明不满足第一专业的录取分数时,将小明的高考分数减去3分,变为606分参与第二专业的录取,但是第二专业会计录取分是609,不满足,再减去3分,变为603分参与第三专业录取,而第三专业财务管理录取分是608,仍不满足,再减去1分参与第四专业经济学录取,而经济学录取分是607分,更为致命的是,小明没有服从调剂。最后,小明落榜了。
专业级差由各院校录取时自己掌握,虽然不是每所大学设置专业极差,但是考生和家长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准备,认真研读报考高校的招生资料,做好高考志愿填报规划,踩到这个隐形的雷区,分高也会落榜。
教育
2022-11-26并不是每所高校都设有专业级差,有的有,有的没有,这需要您仔细阅读该高校的录取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