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8

考研时,校内调剂与校外调剂相比,哪个更容易被录取?

想咨询一下关于考研时,校内调剂与校外调剂相比,哪个更容易被录取?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6 个回答

  • 教育

    2023 年起,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大学)不再接收考研校外调剂生

    一直以来中科院各个所都是冲击985高校考生的避难所,也是985调剂生的遮羞布。这两年这个形式越发明显,很多考生在冲名校失败后,都会选择转投中科院,而且985本科的学生如果没有考上985研究生,首选会考虑中科院。不仅仅在于中科院各个所和国科大有很好的培养条件,同时在社会上也具有很高的声誉。
    首先谈一下中科院(国科大)有什么优势。我是工科类,我从工科的角度浅谈一下。判断一个地方是否适合读研,有很多方面。我个人认为是科研条件,科研人员和科研资源,中科院的各个所基本能满足上述要求。第一,在经费方面,中科院一直以不差钱出名,无论是实验室环境,仪器设备采购,还是试剂药品采购都是有保障的,有些强所更是能把仪器叠到顶级。同时中科院各个所给研究生开的工资也会高于大部分高校。第二点是人员,中科院每个所各个方向都有院士在牵头做,同时底下的小老板水平也都很高,作为研究生选导师是给考生留足了空间。同时,各个所除了研究员们,还有很多工程师,起码在工程领域,每个组都是负责人+研究员+工程师+研究生的配置,互相可以照应帮助。第三是资源,如果未来计划混迹于学术圈,那么各个研究所可以快速的帮你积累科研资源,除了本所的大佬们,中科院各个所都有很多横向交流,除此之外也会和相关高校做一些纵向交流。在研究生期间,通过参加会议和交流,可以很快的了解到一个领域的发展现状,如果善于经营也可以迅速结交一些领域相关的同行们,有助于未来在科研道路上开拓实验,扩展人脉。
    概括性的说完中科院研究所的优势后,来分析一下这次停招校外调剂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可能性和机遇。2022年研招刚结束,国科大马上发了这样的公告,我估计是不甘心再给各个高校考生做备胎了。一直以来,中科院的一些强所都是神仙打架,包括计算机所,物理所,自动化所等等经典强所每年录取分数线都高的吓人。然而其他所的招生情况一直不理想,除了偏远地区的冷门所外,中等水平的研究所都面临着一志愿招不满,常年招调剂的情况。但是从18年开始,情况有所变化,首先保证了所内和校内调剂,也就是报考中科院系统的考生有优先调剂权,在招不满的情况下才招校外调剂。20年疫情开始后,调剂转为线上模式,诞生了无数海王考生。优秀的考生手里能攥着3,4个好offer,而且大多数人都会拿一份中科院研究所的offer作为备选。20年到22年开始,一些中上水平的所只有部分专业招收调剂,比如长光所,是非京泸所中比较有实力的,但是由于地理位置长期招调剂,直到22年开始,优势专业已经停止招收调剂考生。北京空天所也是,从20年开始也不再招收调剂。种种迹象表明,考生对中科院的认可度逐渐提高,从过国家线就能捡漏到大量调剂考生涌入再到一志愿逐渐招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中科院的教育体系。无论是读博还是找工作,国科大的学位证书也开始有了含金量。
    那么这次改变带来的机遇是什么呢?短期内,一志愿报考中科院研究所和国科大的考生将拥有顶级的录取保障。首先,中科院大部分所的分数线并不高,很多所都是国家线便能参加复试。所以对于二战考生来说,报考中科院一直是比较稳妥的选择。其次,短期来看,大部分985学校的考生仍然会选择985或中科院强所,所以报考其他所只要进入复试,相对竞争者之间的水平也不会差太多,也许会有零星985的复试者,但是大部分将会是211和双非,这样也降低了复试的难度。最后,最重要的来了,即便复试失败,中科院也会给考生一个基本的保障。冲物理所失败了,可以调剂应物所,高能所,近物所等,由于没有了校外竞争,完全不用担心复试失败带来的各种麻烦,包括耽误了时间,错过了截止日期,竞争力减弱等。换言之,中科院给自己的考生提供了很大的容错率,允许初试成绩合格的考生出一件复活甲,一次复试失误不会直接失去参赛的权利。这种容错在高校是不可能出现的,毕竟每个高校各个学院很少出现相同专业,最多也是相似专业,所以一旦初试复试任何一个环节失误,都会和自己最初的选择相行渐远。
    最后总结一下,此次中科院改革,短期内利好211和双非考生,利好二战考生。由于中科院体量大,同一研究方向有许多研究所在同步推进,为一志愿考生提供了可靠的录取可能性。只要通过国家线,总有一个所可以保障录取,并且为考生复试也提供了很高的容错率,保证了一志愿考生有至少2次复试机会。
    所以真心建议对冲击985院校没有把握的考生速速选择中科院系统,再过几年当985考生发现调剂无处所去时,到时候便有更多的985考生一志愿选择中科院。毕竟,卷无止境。

  • 淡定自若

    感谢邀请!

    校内调剂是指报考该校考生达到该校的校录取分数线,但由于所报考专业分数,专业人数的限制或是其他的原因,不能安排考生进入所报考第一志愿专业,而根据学校录取安排和考虑考生的志愿,把该学生转到校内其他专业就读。

    所以说校内调剂更容易

  • 沉稳如松

    调剂成功率较高的方法,记得关注我,了解最新考研资讯!
    1.重视校内调剂
    校内调剂优于校外调剂,这是公认的原则。部分院校很垂青考生的初次选择,对其他学校自主命题阅卷的专业课分数不太信赖,遵从先校内再校外两步走调剂的复试策略。所以,这类学校有时会放宽专业限制,允许跨专业调剂,只是在复试环节把控比较严格。
    2.重视本科就读院校信息
    假如本科院校设有研究生院,还有自己报考的相关专业,那么这对于有强烈读研意愿的考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学校受工作率及升学率各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对其本校生是十分照料的,院校有任何关于复试调剂的信息也能够更方便获取。
    3:重视目标院校新设专业
    新设专业考生一般不够了解,所以报考人数也受限,校方一般对于新设专业也都希望扩大生源提高专业知名度。所以遇到合适的意向专业调剂时机就要牢牢抓住,切不行眼高手低错失良机。
    4:学术硕士调到专业硕士
    今年,各校专硕扩招名额较多,或许会空出不少调剂名额。考学术硕士的同学也可以多多关注一下专业硕士的调剂信息。
    5:重视中西部地区
    往年有很多中西部地区的名牌院校都招生不满,乃至通过调剂都招不满,假如考生只是想获得硕士文凭,不妨关注一下中西部地区院校。
    6:重视科研院所冷门专业
    考生一般对科研院所的重视不如高等院校多,加上科研院所这类单位行事较单调,且工作对口性强,调剂名额一般不会对外公布,建议考生可多多重视这类招生单位,收集调剂信息。#考研复试调剂#

  • 教育

    找调剂机会,重点锁定以下九个渠道:
    /第一,关注校内调剂(校内调剂优于校外调剂,成功率高,前提是过校线)
    /第二,关注本科就读院校(成功率高,可作为调剂兜底)。
    /第三,关注目标院校新设专业(以及设置历史较短的专业)。
    /第四,学硕调专硕(医学是专硕调学硕)。
    /第五,跨专业调剂(原则上不允许跨学科门类调剂,即专业代码前两位必须一样。不过还是那句话,是否接收跨学科门类调剂学校有一定的自主权,请咨询学校和院系研招办)
    /第六,关注二区院校(不过二区的211竞争普遍激烈)。
    /第七,关注名牌院校的冷门专业。
    /第八,关注科研院所(针对理工科类)。
    /第九,关注省级党校和社科院(针对文科类)(省级党校对于分数超A线10~20分的考生是不错的选择。目前广东、浙江、江苏、辽宁等省委党校都已发布了调剂信息)。

  • 教育

    一般是校内调剂,如果校外生源是985和211的,那就不一定了。

  • 金毛大汪汪

    大部分的情况还是校内调剂比较容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