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考研调剂是什么意思,是调剂专业还是调剂学校?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媒体人周刊#网友:本人14年进了一个末流985读本科,三年之后考研本校未上岸,二战本校也未上岸,遂调剂了末流211同专业。今年硕士毕业,参与公考没考上,现在通过校招找了份工作,和本硕专业相关,但跨度过大。
本硕专业都是文科类专业,进了一个地信类公司,工作内容完全不感兴趣,也整不太好,公司非常忙,我经常去外地出差,基本上天天加班写项目。工作单位领导同事对我都挺好的,有社保,工资也还算是硕士毕业中上水平。
本来打算边上班边学习考公的,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经常会和拟考公单位的人对接什么的,就发现他们的工作真的是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看到他们的工作状态之后突然觉得考公真是件浪费时间的事情,考上了不过了此一生,逐步成为一个每天上班下班碌碌无为的小职员,如果人生只能庸庸碌碌的活着,我又何必为考公倾尽全力。
工作性质的不对口、对公务员的失望,让我又开始思索我年幼时的理想。我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就想报考历史专业,家里人抵死不同意。上大学的时候,我就选修过学校的历史课程,这些年也一直都在看这方面的书籍。所以就萌生了重新考研究生的想法。也咨询了一些老师和师兄师姐,有鼓励我的,也有劝我的。
但我还是想试一试,我不想给自己的人生设限,我已经26岁了,真的去读书生活费、学费我都相信我能自己解决,在这里发帖只是想让大家鼓励鼓励我!
就无论你认不认可我,麻烦你鼓励鼓励我,可以吗?哪怕再多困难,我也想走出我自己想要的这一步!
两次考研经历让我明白,在考研期间,以下这些事情是最好不要有的,不然最后的成绩会大打折扣的。
1.不要盲目选择和自己本科差别很大的学校,一定要求稳,不要想着后来调剂,调剂的院校和一志愿的院校差别会很大。
2.不要在家里或者是寝室复习,即使你自控力很强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而在图书馆和自习室复习,效率会大增。
3.不要每次复习都成群结队的有人陪,自己安排可以合理的调整自己的时间,又不受别人的影响, 考研期间孤独是常态。
4.不要太注重形式,不仅仅是是一些舒服的复习电子产品,甚至还有笔记,说实话笔记这东西真不实用,学会了就不需要笔记。
5.别认为今天复习了十个小时就很努力了,虽说复习时长是一个因素,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效率,在这里复习时长不等于有效的学习时间。
6.别和别人比进度,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一样,囫囵的复习只会让自己越学越难受,造成一种好像是会了的错觉。
7.复习的时候最好别往异性旁边的座位跑,指望着这种形式脱单,考研期间产生的恋情基本都是考研的坟墓。
8.不要怀疑自己复习进度不够,开始的有点晚等等,最开始跑的人不一定快,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迟早会超越别人。
9.管住自己,千万别让自己染上娱乐活动,太多的娱乐活动只会占用你的复习时间,甚至长时间陶醉其中,这和谈恋爱一样,都是考研中的大忌。
10.没必要花几千去报个班,亲身体验过感觉基本没用,都是在浪费时间,花这个冤枉钱还不如去报个网课,最起码还能保证是名师。
11.不要只看视频!不要只看视频!不要只看视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看视频的同时要有足够时间来练习,光看不练等于假把式。
12.遇到难点知识点想不通,别死磕,一道题纠结半天的事千万别去做,这是血泪的教训,不仅没进展还耽误了其他科目的复习。
13.别想着在考研期间为了维持身材而减肥,尤其是女生,先不说意志力的转移,考研期间本来就是脑力高消耗,要是再控制饮食造成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那就不划算了。
14.到后期感觉自己不行了就开始摆烂,把希望寄托于二战,任何有这种想法的都会考不上,不论来几次。
15.某个内容学得不好,不要在短期内恶补,非常用功,考研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别因为短期的高强度努力换来接下来的养病休息。
16.最后一点说个实在的:每天平静地复习完一天,到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孤单的回宿舍,这才是最真实的状态,而最后考上的希望也很大。
考研是一条通往美好未来正确的路,既然选择那就努力地走下去,做一个内心充满渴望的人,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光彩。加油,考研路上的同龄人。
教育
2022-09-23关于家长问道的孩子高考专业被调剂了,孩子想要复读,我们做父母的不想孩子去复读,纠结现在要不要去学校报道。
个人认为,如果家里的孩子成绩不错,学习能力和态度也可以,只是在填报志愿时出现了人为性的错误而造成了不理想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考虑选择复读的。
至于家长说专业不理想可以在上大学期间申请转专业,家长这样的想法过于理想化和理所当然了,家长要知道转专业的难度不亚于高考的难度,甚至高于高考的难度,成绩排名必须是这个学院里的前三名才有资格申请转专业。
又如家长所说的,考研的时候通过跨考来转去自己喜欢的专业和热门专业,没必要去复读浪费一年时间。家长的这个想法也不是不能接受,如果孩子喜欢的是文科类专业的是可以考虑的,但家里的孩子喜欢的是理工类专业,那就不建议有这样的想法。
首先,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由于需要本科知识基础做为铺垫,许多理工科专业是不接受跨考生的,学生可以考,但学校的招生简章拒绝接受跨考生,凡是专业技术性壁垒高的专业无一列外。
更何况,现在的理工科专业交叉性非常强和宽,多个学科交叉成形的专业,没有本科知识作为前提基础,很难想象一个跨考生如何去面对如此多的陌生学科体系。
所以,理工类专业的考生,向往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在成绩和学习能力都不错的条件下应该选择复读,不要把问题留到不可预测的以后来解决,毕竟高考复读相比起转专业的过程更加的简单,选择性也更多。
再如家长说的可以修第二专业,这个想法只对文科类专业的考生可以考虑,理工类专业的学生不适用,前面已经说过了理工类专业的交叉学科体系太多太复杂,能学习好本专业就已经非常的不容易了。
最后想说的是,家长应该综合各种考量去做出最后的选择,要考虑到自己孩子复读的出发点和感受,毕竟大学是孩子去读的,人生的路是属于他的,作为家长提出看法和建议给孩子去选择就可以了,我们不要给孩子去做最后的决定,以免孩子以后在生活和学习上当遇到挫折时自己落得一个被终生埋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