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2

什么是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和选修课?你怎么看?

想咨询一下关于什么是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和选修课?你怎么看?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7 个回答

  • 岁月如歌

    【陕西师范大学活用红色资源打造特色思政课——走心“金课群”激活思政课堂】石峰千仞,苍崖壁立。陕西铜川照金薛家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旧址,经过近90年风雨洗礼,重峦叠嶂中,游击队驻地、红军医院、被服厂……仍诉说着不朽的历史故事。“踏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感受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对比当下,我们所遇的烦恼、挫折都显得那么渺小。”日前,在一堂“四史”学习教育实践课上,陕西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杨淑婷说。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防止形式化、表面化。如何打造特色思政“金课”,让课程“亮”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思政课教师队伍“强”起来,陕西师大探索的步伐从未停歇。
    走心“金课群”,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我有责任践行‘西部红烛精神’,朝着‘四有’好老师目标迈进,把青年习近平的榜样力量传递给千千万万中小学生。”即将毕业的公费师范生王娟选择从西部来,回西部去,刚入学的一堂课给了她不断前行的力量。
    2017年9月,刚刚入学的王娟迎来了大学第一课——“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将沉甸甸的教材先“读厚”再“读薄”,青年习近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历练故事,从书中慢慢走到学生心中。
    在陕西,革命故事说不尽,红色基因永赓续。2017年以来,陕西师大紧密结合陕西红色资源优势和学校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已先后开设了“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等4门特色思政“金课”。
    “‘四史’学习教育理论讲座”课一经公布,每场300个名额就被“秒抢”,6天6场讲座,报告厅座无虚席,近2000人次参与,学生们跟着陕西师大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晓伟一起回顾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2020年秋季学期开设的“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选修课上,学生们认真聆听殷一博副教授对延安精神的解读,不时记着笔记,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启动后,学校及时面向2019级、2020级卓越教师实验班公费师范生开设“中国共产党百年史——党史学习教育系列理论讲座”课,引导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我们要用活每一份红色资源,与时俱进地推动思政课建设,形成公共课和专业课、必修课和选修课适时联动、有机补充的‘集群’效应,在青年学子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力波说。
    “百变”新课堂,浇灌思政魅力之花
    从课内到课外、从线下到线上、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几年来,师生们一起打造“百变”课堂,使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发挥得更鲜明、更充分。
    在延安,中共七大会址中央大礼堂,师生们走进历史现场,重温入党誓词;在岚皋,学生们走向田间地头,了解脱贫攻坚新成就,思考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创造的这场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的重大意义……回程的车上,课程微信群被学生们发出的“谢谢老师”“感触太深了”“老师们辛苦了”刷屏。一场场实践开展下来,课程内容入脑入心了,师生们的心也贴得更近了。
    陕西师大还对4门课程进行全程录制,着力打造慕课群。其中,“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课在2020年4月上线“学习强国”,累计播放量已超两千万次。“红烛思政”等新媒体平台的运用,虚拟仿真技术的引入,让“金课群”实现了课堂育人、社会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多维联动和有机结合。
    实力“师者团”,凝聚信仰的力量
    一张大圆桌,一块大屏幕,马克思主义学院集体备课室,是思政课教师每两周就要相聚一次的地方。在这里,大家集思广益、碰撞火花。
    “如何讲好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围绕“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的授课难点,教师们开始了热烈研讨。“课要上好,内容为王。课前说课、课堂听课、课后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每一堂干货满满、精彩纷呈的‘金课’,都是这样慢慢‘磨’出来的。”刘力波说。作者:通讯员 石萍 周健 本报记者 冯丽 #思政课#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高等教育#

  • 秋色宜人

    大学最累的10个专业,我所学的专业也上榜了,你的呢?

    我学中国语言文学的。谈谈我的感受吧!如果想要学好,肯定累。课程多,四年下来,除了公共课,专业课那是一大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世界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美学……每一科都几大厚本的课本;还有一大堆选修课。关键,汉语言文学光听课堂上讲的远远不够,你还得花大量时间阅读大部头的名著、文学评论,然后文史不分家,那些“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著、晦涩难懂的哲学经典,都要涉猎。还有,最头痛的是,作业基本是论文形式呈现。

    当然,中国语言文学也是最好学的。如果你不想成为一位有文学修养的人,只是应付考试拿毕业证也很容易。你甚至还可以用附庸风雅的外衣,遮住不学无术的里子——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还是比较好装x的。

    回到“最累十大专业”这个话题上来。你的专业在列吗?谈谈你的感受吧!

  • 淡定自如

    公共课

    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任何专业或部分同类专业的考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如《哲 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 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

    基础课

    指某一专业的考生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其作用是为考生 掌握专业知识、学习科学技术、发展有关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基础课

    指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础课程,它包括专业理论基础课和专业技术 基础课。

    必修课

    指某一专业必须学习掌握的课程。此类课程是保证培养专门人才的根本。

    选修课

    某一专业的考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及受教育程序的限制,有选择地学习的课程。但 这种选择是有限制的,即只能在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内选择。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 课只能在《普通逻辑》、《教育学》、《心理学》三门课中选一门。

  • 淡定生活

    公共课是指各专业或部分同类专业的考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即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是指某一专业的考生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语文、公共外语、物理(工)等。专业基础课是指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础课程,它包括专业理论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必修课是指某一专业必须学习掌握的课程。此类课程是保证培养专门人才的根本。选修课是指某一专业的考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及受教育程序的限制,有选择地学习的课程。但这种选择是有限制的,即只能在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内选择。

  • 风去了无痕

    您好,我是小羽毛,很高兴能解答你这个问题。这些课程一般是大学或者自考考试中会出现的。下面我就详细的为你介绍介绍这些课程。

    公共课是指各个专业或者部分相关类型的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要学习的课程,例如思想政治课,就是每个学生进入学校必须要学习的。

    公共基础课,就是某一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或者基本技能的课程。这些课程是他们的基础。像工科的学习要学习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而文科的学生要学习大学语文。这些课程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习,只有相关专业学校相关知识。

    专业基础课是指相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础课程,它还包括专业理论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像英语专业的要学习的就是基础英语课程,这个主要是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它就不同于公共英语。

    必修课程是指某一专业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课程。必修课是保证培养专门人才的根本,必修课能学到

    更多更精的专业知识,所有要认真学习必修课,只有掌握了过硬的技术,将来才能有更多机会。

    选修课程是指某一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而有选择地学习的课程。例如学习英语专业的学生,会学习第二外语,而第二外语,你可以选法语、日语、德语等,这个就是根据你自己的喜好而定的,没有硬性规定。

    无论是那种课程,小羽毛希望你都能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

    好啦!这就是小羽毛为你介绍的这几门课程了,希望能够帮到你。

  • 点石成金

    公共课就是无论什么专业都开设的课程,一般都是必修,也就是必须要上而且要通过考试,而且记入学籍档案,例如:公共英语,体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

    基础课就是就是和你的专业相关的入门课程,例如理工科的高等数学和物理,都是必修课。

    专业基础课就是你所学专业的学位课和核心骨干课,也就是学位课,学时长而且学分高,也是必修课,不通过不能毕业,例如会计专业: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统计学,毕业论文等等。

    选修课就是为了毕业和培养学生课外兴趣,学校开始选修课程,虽然也有学分要求,但课程可以根据学生时间和学分而自由选择,一般都为考察课,考核相对简单宽松,而且学时短,例如理工科要求选择两门及以上文科选修课,只要选够,通过就可以。

  • 风华正茂

    #你认为的大学生活是怎样的?#
    01 休闲时间多

    大学的课程不会有高中的多,不会有早自习、早早自习的说法,只有专业课、公共课和选修课等,休息时间也会比高中时候的多,可能一天只有一节课,也有可能是一天几节课,只要是看你学的哪个专业,专业比较复杂的,课程就会相应的多一些。自由时间的增多是大学生活的一大特点。

    02 社团活动多

    参加大学之后,你会发现大学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会有社团、学生会、志愿者等等活动,相对于初中、高中来说,校园活动会有明显的增多,如果你想要锻炼一些自己的胆量和为人处事,你可以去参加一
    些社团和学生会,它们都能够增加你的胆量和见识,说不定你在这些社团中还会发现自己不一样的一面。

    03 学习方面两极化严重

    大学的管理不会像高中一样严苛,全靠自觉,如果你在学习上面能够约束好自己,那么你学到的东西就会更加多;相反如果你任由自己自甘堕落,那么你曾经再好的成绩也会比你玩得忘记,所以在大学中个人的学习也是会有很明显的区别的,成绩好的可能会变差,成绩一般的可能还会当上学霸。

    04 大学生比较时髦

    大学生一般已经是成年人了,他在各方面都会要求自己成熟一点,会更加在意自己的着装、外貌等,所以大学生一般是比较时髦的,他们整体会呈现出一份青春、活力。 建议大家在大学中学会打扮、化妆,这对以后出人社会还是很有好处的 毕竟现在是个看脸的社会。

    05 情侣比较多

    因为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而且休闲时间比较多,所以在大学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情侣了,不得不说只有读书期间的爱情才是最为纯洁的,
    不会因为金钱、地位受太大的影响,如果你能在大学里面找到女朋友
    或者是男朋友,也是件不错的事情。当然如果还没有这方面的打算,也是不必着急的。

    06 会比较接近社会

    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会比较接近社会,不会像高中一样教室、食堂、寝室的三点一线,大学的生活会比较多姿多彩,会有街舞、 KTV 、酒吧、奶茶店等,都是比较贴近社会的,所以你在大学的时候就经常进人这些场所,那么当你以后工作了之后,也不会显得和社会格格不人。

    07 大学生需要自制力

    大学生是需要自制力的,如果你想要更好的发展,就不能任由自己浑浑噩噩下去,很多很优秀的学生苗子,都是毁于自己的贪恋之中的,认为没有谁能够管住自己,就任由惰性懒长,大学是需要你自我控制的。这是个最够磨练人们心智的地方,你大学里面是怎么样的,进入社会之后就会是怎么样的。

    08 大学需要好好规划

    “苦高中、耍大学”,大学真的是拿来耍的吗?其实并不是的,如果你想要自己以后的生活更加好,你就必须要做好短期和长期的规划,鼓励自己多学英语、多学专业知识,只有当你有足够的实力傍身的时候,你的悠闲日子才会来,否则你只会是那个重复找工作的苦命孩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