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软件工程专业有哪些必修课?,软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软件工程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软件工程大学必修课,软件工程一般大一必修课有啥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现在研究生的水平是高了,还是低了?从二十年前后的研究生课程变化谈起。
* 二十几年前,计算机网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课程资源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研究生课都是大部头的理论课。记得当年,我选了40学分的课,《弹性力学》、《塑壮力学》、《微分几何》、《计算几何》、《计算机图形学》、《有限元法》、《优化方法》,自已还补上了《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汇编语言》、《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还有一些其他必修课。那时候的课,妥妥的都是硬核课。这些课全靠老师们在课堂上边写边讲,学生们课后要花大量的时间用C语言编写算法实现。记得当年,我还曾为自己用C语言编写成功分形几何程序和水流动的三维程序而欢呼雀跃过。现在看来,真得感谢那时的大部头理论课、那时醇朴的老师和傻傻的自已,虽然没学过什么高精尖的课程,但却打下了无比坚实的基础。
最近几年,学校研究生培养体系在不断改革,一些老的理论课被一些时髦的课程所取代,《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微分几何》没有了,《有限元法》换成了《有限元分析》,一些传统理论与互联网、人工智能搭边的课程出现了,《智能…》开始大规模出现。同时课时也被大幅压缩,原来40-60学时的课被压缩到32学时。在这种课程体系下,学生的知识面更宽、更新了,但都没有完整学过一门理论。
这样的改革有其优点,学生的思路更宽了,能快速找到工具、快速解决工程问题。但研究生们的学术水平却大不如前了,再往上发展的空间可能不会太大。前些天给研究生改论文,文章更像是产品设什说明书,文章中充斥着各种文字性错误。我想改革后,我们会培养出很多工程师,但培养出大师的几率却越来越小。
复旦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高估了吗?为什么学科评估只是B+?
昨天,又有高三家长问起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前我分析过它,这里再详细分析一下,供明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参考。
首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各校几乎都是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之一,也就经济金融和临床等少数专业能与它抗衡。在复旦大学也是这样,2021年在山东的录取情况显示,它所在的技术科学实验班录取排位处于第6位,排在在经济管理实验班,数学,工科实验班,临床医学,经济学等大类后面,具体排位为457位。
其次,复旦大学的学科评估为全国并列第24位,这一档次有24个高校。就是说从这个维度看,复旦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排在全国第24-48位之间。这个排名远远低于复旦计算机专业的地位。虽然它现在进不去全国前五,但是从录取分数,从就业等方面都要高于这个排名。
第三,复旦大学的计算机系成立于1975年,有2名院士,高级职称的教师有100多人,师资力量不错。我们看一下它的拔尖班都学什么课程。
【专业必修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集合与图论,数据结构,计算机系统基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算法设计与分析。
【专业选修课】数据库引论,操作系统,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数字信号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技术等。
【跨专业深度学习课程】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并发理论,算法竞赛,分布式系统,计算机图形学。
该专业的课程内容并不落伍,一些主流领域都有涉及,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前沿技术公司工作,上手很快。不太像B+的水平。我们知道有些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陈旧,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主流工作。
从各方面看,复旦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都不错。但是它是不是被高估了?从录取排位上看,有些高估,这是复旦大学的平台问题,所有专业放到这个平台上,录取排位都不会低。经常有同学把复旦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与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航的计算机比较。如果这几所学校放到一起比较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复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点优势都没有。
总之,复旦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很好,但是相对录取排位,有些高估。
更多高校,专业,高考志愿内容,关注@聊聊考试有数据,有逻辑,有结论。
金色回忆
2022-11-22接触过不少做了几年开发的程序员,却始终不能把代码写明白,有的很依赖搜索,搜索不到就没法自己拓展;有的人代码只是写给自己看的,能运行就完事了,既不关注性能,也不管团队其他人怎么看,也不规范。
计算机专业是很有必要为培养一个优秀的程序员而负责的。让名校去培养优秀的码农,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很多外行人以“大学不是技校”来抗拒。
即使是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专业也开设了《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等必修课,而软件工程专业在此基础上还有《软件分析与验证》、《移动应用软件开发》、《模型驱动的软件开发》、《程序自动综合与分析》等课程,更有不少程序设计的实践课,这些都是教学生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码农。
计算机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掌握良好的编程能力本来也是理所应当的,与企业、行业发展需要以及发展前沿挂钩也并不是低人一等的事情。
不过国内很多计算机高校的老师代码写得不咋滴,只会在课堂上念PPT,只会讲理论,美其名曰“这才是核心知识”,不过是借口罢了。其实,实践能力不行是可以引入助教的,国内外都有不少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