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2

晚清民国的高校有哪些?_晚清民国历史电视剧有哪些

想咨询一下关于晚清民国的高校有哪些?,晚清民国历史电视剧有哪些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winter

    河南没有代表中国高等教育顶级资源的985院校,用句套话来解读,是既有历史原因,亦有现实原因。

    历史上的河南,自诩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文化辉煌得不得了,但在清末民国时期,现代化程度却非常不高,无论是当时的省会开封,还是因为铁路而迅速发展的郑州,其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化程度既无法和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城市相比,也比不了武汉等城市。清末、北洋以及民国时期,其他地区发展出了北大、燕大、清华、中大(广州)、央大、北洋、交大(上海)、浙大、武大等全国名校,河南虽建立起了河大,也有一定实力,但比不过上述院校。

    老蒋执政后,由于河南长期由自己的政敌把持,其当然不会着力发展河南,而是重点发展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南方大城市。以至于河南大学国立几个月后又改为省立,直至抗战期间整个学校颠沛流离、难以为继了,托二陈的福才列入国立行列,拿到的中央支持也实在有限。

    而且抗战时期,河南是四战之地,几乎全部沦入敌手,这八年是不可能发展高等教育的。西北的西安,西南的重庆、成都,当时一直是中国抗战的大后方,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反而在战时得到一定的发展。啰啰嗦嗦说这些,我是想说河南在清末民国时期本就不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高地,高教传统和高教资源相当贫瘠。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之后,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在继承民国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了模式、理念的更生和再造,但前提是立足本地区原有资源进行改造和调整,其间虽有对某地区的人为倾斜,但基本上仍是“原本的强者继续强,原本的弱者继续弱”。

    1952年院系调整,是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等发展思想在高教领域的第一次集中体现,加上当时全国还实行大区制的治理模式,开封、郑州不是大区所在地,院系调整中河南属于“流出多,流入少”的状态,多多少少吃了亏。也就是这次调整,基本奠定了今日中国高等教育的地理版图。

    纵观985院校的空间分布,北京、上海就不说了,西安、广州、重庆、武汉是当年的大区所在地,也是本地区教育资源的聚集地;南京是旧都,长沙是老人家的家乡,成都是天府之国,加之后来的三线建设,高教资源丰厚也在情理之中;民国时期的浙大拆分一部给复旦,拆分几部分独立,浙大仍旧有底气,加之改开以后浙江经济领先全国,浙大得风气之先,继续待在第一集团也是实力所赐;天津很早就是直辖市,东北地区是近代中国的先发之地,教育原本不差,兰大、厦大、山大、海洋,也各有优长。如此比较,河南成了十三不靠,即便原本最牛的河南大学,其实在拆分前也是一所文理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工科实力较弱,在“一省保留一所综合大学”(不含特殊省市)的政策前提下,最后被调整成了文理为主的师范院校。

    审视今天的985院校版图,最令河南人痛心疾首的也许当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旁落安徽。这事儿广泛见于街谈巷议、网文推送,不见于官方正式说法,版本虽有差异,但由你我都知晓的中国国情来推断,坊间传闻十有八九是有根据的事实。那些年河南人多粮少,吃饭问题是悬在当政者头上最要命的利剑。事后再看,当时因为战备疏散和中科大一起下放外省的十多所院校,出类拔萃的有中科大,以后又回迁北京的有中农、北林,还有北京与外地两地办学的,当然也有沦为地方院校的。中科大当年真落户河南,就一定能发展成今天这般风光?就一定不会闹着要回北京老家?未必吧。

    安徽省为了留住中科大、发展中科大,这么多年一直付出很多。这就引出了河南高校的现实发展问题。世纪之交,为了尽快实现突破,河南力推郑大、郑工、河医三校实质性合并,把有限的资金大头倾斜于新郑大。新郑大获得的格外垂青颇遭省内同行嫉妒羡慕恨,但其获得的发展支持仍然无法和省外很多高校相比。加上省属的身份,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十分逼仄。当年听郑大教职工生兴高采烈地宣扬自己学校马上要进985了,我大不以为然:别的不说,就说现有39所985的身份,没有一所省属院校。我国教育当局是十分重视平衡问题的,给郑大开个小口容易,平衡全国同类问题则会比长江、黄河大江截流难N倍。如今改了游戏规则,打造了双一流资源分配平台,郑大得以进入双一流院校B段,河大得以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院校,给了河南高校转型升级的机遇。虽然未来漫长、艰辛,但前程总算有了北斗星。希望郑大、河大抓住机遇,尽快跻身某种新的高度。

  • 教育

    盘点国内历史最悠久的10所高校:

    1、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学校办学起源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的连续性。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

    2、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于1913年由国民政府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于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首批国立综合大学之一,湖北第一所高等学府。

    3、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前身为北洋大学,创办于1895年10月2日,至今已有110年的历史。1951年经院系调整更名为天津大学。

    4、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创办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

    5、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其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56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9年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6、四川大学

    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1954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建立的成都工学院发展而来。

    7、浙江大学

    浙大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1901年起曾几度易名并一度停办;1927年在原校址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由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和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组为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和劳农学院);1928年4月1日改名为浙江大学。

    8、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在近代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9、清华大学

    北京清华大学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0、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创建于1901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著名大学之一,历经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历史发展时期,迁徙分合、春华秋实,成为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科教的重镇。

  • 梦飞

    #广东双一流高校# 广东895/211/双一流高校一共有5所,其中2所比清政府灭亡时间还早,分别1906年,1909年建立,另外3所分别1924,1933年,1952年建立,果然高校年龄相当关键相当重要!
    (清朝灭亡时间是公元1912年2月12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最后一位皇帝,清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清朝灭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