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历史学专业,想要跨地区考个好学校的研究生,基础很差的话该怎么复习?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考研# #考研复试# #考研国家线大幅度普涨意味着什么?#
考研考了369分,国家线336,河南大学中国史专业,看似不错,但是作为跨考的43岁大龄考生学校会要吗?
2022考研国家线一公布,分数大涨,一片哀嚎。历史学A区国家线336,比2021年的A区321分直接暴涨15分,457万考研大军直接有300万沉没,只能选择二战或者就业。
作为今年考研大军一员,决定考河大历史系源于一次偶然因素。起因是媳妇儿抖音刷到了河大历史系的宝藏老师程民生教授毕业典礼上的致辞,程老师发言激情澎湃还接地气,催人奋进,媳妇儿说既然你很喜欢历史,不如试试考研吧?也能弥补你当初大学毕业时没有考研的遗憾。我想,毕业这么多年一直工作挣钱追求物质,如果能考上就追求一下精神的富足吧,也圆一下自己的梦想,于是下定决心报考河大中国史专业。这个时候已经是2021年的九月初,距离12月25号的考试只有三个多月,距离我离职在家带二宝已经过去了两年,当时的年龄是42岁,而我又是工科生跨考。买完书就有点儿懵,光历史学基础课本就十一本之多,更不用说厚厚的教辅书。但既然下定决心就拼一拼,就开始一边带宝宝一边复习,复习其中的艰辛不必细说,考研的人都懂。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都没错,我很快就沉浸在历史课本当中,学习过程中,感觉非常的充实,不管是对历史事件还是当今时政,很多事情也理解的更为深刻,感觉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过完年,2月21号,分数公布,总分369,政治80,英语73,专业课216。由于跨考,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历史学上面,但是还是因为复习时间太短而分数考的不高,英语花费时间最少,但外企的工作经历使我的英语基础稍好,所以英语成绩尚可,而政治我大学时就一直学的不错,通过复习还是捡回来了,再加上平时也比较关注时事新闻,所以政治成绩还可以。
但是今年考研实在太卷,排名比较靠后,只排到了54名,而河大中国史专业招生计划是56人,还是在危险的边缘,复试成绩才能最终决定能否录取,而复试的话,我面临着两大劣势:一是跨考,二是大龄考生。尤其是年龄问题,今年的河大生源非常好,像我这样的情况很可能会成为嫌弃的对象,如果你是导师会愿意招我这样的跨考大龄考生吗?
不过多想无益,河大复试线我应该是可以过的,还是好好准备复试吧,尽人事而听天命吧!
2022考研报考及复习攻略#研究生##考研##学习#
1.一志愿主要看分数,只要初试分数够高,复试不犯低级错误,录取基本是确定的。
2.选择学校和专业尽可能听从内心,因为即使在疲惫、在迷茫的时候,内心的渴望会让你坚持到最后。
3.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在考前一定要尽早提前联系导师,问导师要不要,要不然你考起了导师不要,你就浪费一年。切记,跨专业考,考前咨询非常重要。
4.判断某校压分是否严重,需要大数据支撑,如果只是个别学长学姐有这个看法,那建议你找更多的人了解一下。尤其是在读的研一研二研三学长学姐,她们都考上了,信息会更准确。
5.计算机学硕专硕和软件工程学硕专硕:其实没什么大的差别。就目前来看,软件工程的学硕专硕可能会比计算机的学硕专硕竞争压力小一点。
6.历史学:尽量选择统考(除非有梦校)。
7.艺术生初试前找导师非常必要,因为这是一个非标准化考试,很主观,不管是命题还是评分主观因素影响都很大。如果能联系上导师,就问需要哪方面的准备。
8.如果你渴望上岸,就应该像刚考上的这位学姐这么想:“我一直感觉一个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备考很爽歪歪啊!政治马原说的每句话都是大智慧啊!英语的每一篇阅读文章都是议论文,很有意思啊!看专业课同意的观点好像和大佬谈恋爱,不同意的观点就先diss,diss完了再勉为其难的背一下,就考上了!”只要你有这样的积极心态,一定能考上!
9.每天6点钟起床,不要怀疑,就是6点,不要相信睡到自然醒思维更敏捷,更容易考上。你是个正常人,正常人就要有个努力奋斗的样子,每天早上拎包出门,立即锁门,不要给自己回头的机会。
10.复习期间心情起伏很正常,但别陷太深,要知道你凝视着深渊,深渊也会凝视着你。
11.将一切干扰降到最低,比如稿纸要备足,笔一次买一盒,一个结实的包拎起就走。
12.如何才能吃透题目?如何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出来而且讲清楚。在讲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任何卡壳,都要及时回顾和重新学习。这也是之前小哇强调过的输出训练。
13.准备暑假开始复习政治的一战同学,建议在暑假前的6月份先把马原复习一遍,至少通读一遍,这样后期复习才会感觉踏实。
14.2022考研数学的难度,应以2020、2018、2016这三个偶数年的真题难度作为标准。
秋水伊人
2022-11-08孩子历史学不好怎么办?娃中考历史满分,我总结了以下几条经验供参考。
北京中考在娃这届又调整了政策。过去刚调整的政策不用了,新中考变成了新新中考。娃赶上了。新新中考政策就是全科全考,语数英政物体,地理/历史选一门高分,生物/化学选一门高分。这个消息让生化同时强而地史同时弱的孩子不开心。娃就是其中一个。
怎么办?我做了三件事,回顾看比较有效。
第一件事,讲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学好历史。
这可不是洗脑,而是我工作以来较深的感悟。我的中学时代,讲究“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对于理科生来说,历史、地理是副科,不重视。加上当时没有碰对老师,导致中学时代对历史的感受就是背来背去的历史时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枯燥而无用。工作之后,特别是做了管理之后,越来越觉得了解历史的重要性。一句话,鉴古知今。通过历史可以知道很多规律和必然性,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第二件事,跟孩子一起阅读课本。
仅仅“洗脑”还不够,孩子的学习力不是因为它“重要”就会产生。很多时候,孩子也想学好,但因为种种原因就是提不起兴趣,遇到困难不知道怎么迈过去。娃的问题是学习“蜻蜓点水”,对知识“一跃而过”,对历史事件只知有,但不知前因后果和影响,这些内容只要阅读课本就足够了。针对娃部分历史的薄弱点,我带着一起阅读部分章节,逐字逐句的读。通过读课本,发现知识点都在书本上,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读了一章两章,孩子发现读书也挺有趣,就自己读去了,不需要家长帮忙。
第三件事,就是影像学习。
初三总复习时,娃反应大部分内容都没有问题了,除了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袁世凯称帝到共产党成立,这段知识比较混乱,理不出头绪。这不怪娃,中国这个时代本来就比较乱,阅读课本也解决不了问题。这个时候正好我在追《觉醒年代》这部剧,于是让孩子跟着一起看。每天吃饭的时,就看一集半集。追了大半部,孩子说差不多理清楚了。影像学习的好处是比较生动,增加感性认识。找到一部合适的影视作品一起学习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这就是孩子从恐惧历史到历史满分的核心经历,如果您感觉有用,就在下方点赞收藏转发吧。